ZKX's LAB

好学典范,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最后的结局令人唏嘘

2020-10-28新闻4

纵观华夏历史上下五千年,可以发现,好学始终作为一根主脉络贯穿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也正因为如此,好学已经深深的镌刻在了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自古以来,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好学之士,比如说头悬梁的孙敬,锥刺股的苏秦;车胤的囊萤而学,孙康的映雪而读……不过就我个人而言,不是很欣赏上述好学之人的做法,为什么呢?头悬梁,锥刺股属于自残行为,囊萤映雪又太过不明智,有点匪夷所思。相比他们来说,还是凿壁偷光而学的匡衡比较正常,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匡衡这个人吧。

匡衡出生于贫农家庭,原本应该是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文化,更不要说学习了。可是呢?他非常羡慕那些读书人,他也想成为读书人,于是央求一个识字的亲戚教他认字,而他也挺争气,很快的就学会了很多字,具备了能看懂书的能力。可是能看懂书和能看书是两个概念,当时的书是很贵重的东西,不是他这种贫农之家可以拥有的东西,所以他只能向乡里有书的人家借书看,可是正如前面讲到的,书是非常贵重的,别人又怎么愿意借给他呢?于是他只好替别人免费干活,以此来换取看书的机会。过了几年,匡衡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必须一天到晚的干农活,这样他白天根本就没有功夫能够好好看书,一卷书要花到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完,这就让想看更多书的匡衡急了,他就想利用晚上的时间多看书,可是他又很穷,买不起照明工具,愁死个人哦。某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诵白天看的书,背着背着,发现有面墙上有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是邻居家的灯光。于是,匡衡就拿了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的光亮也大了,于是他就靠着这些亮光来看书。这也就是凿壁偷光的典故。

正所谓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由于他的日夜苦读,使得他在《诗经》上的造诣非常之深,可以说是当时公认的《诗经》第一人,有着“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的说法。而当时还是太子的汉元帝非常喜欢《诗经》,自然就非常欣赏匡衡了,在他登基之后,就屡次升迁匡衡的官职,最后一直将其升到丞相高位,还被封为乐安候,食邑六百户,也正是因为这次封侯划食邑封地为他埋下祸患。当时替他丈量食邑封地时不知哪里出了错,总之就给匡衡多划出了数百顷封地。理论上他应该让朝廷收回这些多余的封地,可是匡衡却企图将错就错,不愿吐出这块到口的肥肉。地方官员畏惧匡衡的权势,不敢得罪他,也没有向朝廷揭发他。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最后依旧被人告发了他的私吞多余封地的行为。尽管匡衡此时已位极人臣,汉元帝也很喜欢他的《诗经》,可是如此狂妄的吞地欺君行为,作为皇帝又如何可以容忍。最终夺了他的爵位,收回了所有的封地,还把他贬为平民。

匡衡生于贫农之家,却勤奋好学,以凿壁偷光的典故闻名于世,甚至一度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因为贪婪而身败名裂,最后又回到当初的一贫如洗的地步,令人唏嘘哦。

#武侠#名著典籍#凿壁偷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