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追寻先辈足迹 不忘初心使命︱绵外退休教职工探访两弹城遗址有感

2020-10-28新闻8

追寻先辈足迹 不忘初心使命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这个重阳节,我们绵阳外国语学校全体退休教职工,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在校工会的组织下,来到位于梓橦县城附近的“两弹城”——中国工程院物理研究院院部机关旧址,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节日。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沐着暖阳秋光,我们跨进了“两弹城”旧址的大门。目之所极,是一排排低矮简陋的红砖平房,难以想象,先辈们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观看了有关广岛原子弹“小男孩”爆炸场景的球幕电影,直观感受到原子弹爆炸所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大家油然生出了对战争的抗拒,对和平的热爱。

感慨唏嘘之际,解说员绘声绘色的讲解为我们徐徐展开了这轴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

抗美援朝期间,美帝国主义者叫嚣要用原子弹将我国的东北夷为平地!战争处于胶着状态,百废待兴的中国又满目疮痍。20世纪60年代,一支神秘的队伍开进了长卿山南麓的密林深处,一批批职工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披荆斩棘建起了厂房,挖掘了防空洞!他们隐姓埋名,改天换地,从1969年开始,先后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完成20余次核试验,实现了原子弹、氢弹从无到有的划时代科技攻关。

前辈们很多都是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历尽艰辛,辗转归国。又由于工作性质抛妻别子,扎根深山隐姓埋名,一干就是20几年。在青海零下四十摄氏度的高寒没有把他们压垮,在川北长期的默默无闻也没有让他们灰心。因为他们的心中有着祖国,心中装着国防。

“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时任工程研究院院长的邓稼先写下了这首豪情满怀的诗。这位把毕生精力全心全意献给核物理研究的科学家,我国核武器理论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亲自参与或亲临现场指导了整整45次核试验。国家发放的一万元奖金,在分发给每位工作人员后,到他手里只有20元。在一次核试验中,他身先士卒,不幸遭受了核辐射,最终在1985年被确诊为直肠癌。在一次次化疗的间隙,他仍然忍住剧痛翻找资料,没有停止过核物理的研究。止痛针从一天一针,发展到一小时一针,他仍然和专家们讨论商量,规划实施方案!“生命如果再来一次,我依然要选择中国,选择核物理研究。”朴实的话语里,是他浓浓的赤子之心,炽热的报国情怀!

郭永怀,这位鲜为人知的海归博士,将生命定格在了59岁。从1960年受命于这项绝秘的核物理研究任务开始,经常是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候甚至彻夜不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大家沉浸在巨大的欢乐中时,郭永怀却因为过度疲劳晕倒在试验现场!1968年他怀揣着第一颗热核弹重要绝密数据紧急返京,却因为飞机失事献出了宝贵生命!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他时,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当人们终于把两具遗体分开,看见的是一个皮包,皮包里是带回的完好无损的试验数据。1968年中国的第一颗热核弹爆炸成功!长眠于地下的郭怀仁一定欣慰地笑了!

所有的先辈们也一定在地下欣慰地笑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些隐姓埋名的文弱书生又何尝不敌千千万万的戊边将士,不似那气吞山河的国门卫士!他们就是我们最坚强的战士、最有力的后盾!正是他们这样的民族脊梁无私奉献,前赴后继,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安定,人民的幸福安康!

奉上我们手中的菊花,寄托我们的哀思!献上我们的崇敬,砥砺前行!

长缨在手,敢缚苍龙!中华民族一定会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之林!

#退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