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人用金币银币买卖过东西吗(《透过币孔看历史》之系列)

2020-10-29新闻16

咱们都看过无数的古装戏,远到春秋战国,近到清朝辫子戏,大家不妨回忆一下,有谁观察过,咱们的古人,在哪朝哪代,买东西时用的钱是金币或是银币呢?

从商代的贝币,到战国的刀币布币,再到秦代的方孔圆钱,一直到清末的机制钱币,老祖宗用过的钱币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有农具形,有刀形,有圆形,等等,钱币上还铸有各式各样的文字、花纹和图案,五花八门,目不暇接。

可以说,中国的钱币完全称得上是当今收藏领域中最大的门类。

据说,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在历史上似乎都曾使用过金币或银币作为流通货币,那么中国历史上究竟什么时候用过金币或银币来买卖商品呢?用黄金作为货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据可考,“爰”可以看作是最早的黄金货币。郢爰、陈爰、鄂爰就是今天已知的几个有名的黄金货币。其中“郢爰”最有名,郢是楚国的都城,郢爰就是指楚国的黄金货币。这种货币的价值,是按重量体现的,用的时候切割成需要的重量就行。

到了秦代,黄金被称为“上币”,主要是在皇家和达官贵人之间使用,如赏赐、馈赠以及支付房屋土地等大宗交易。这个上币长啥样?古书里没有细写。据说它也是称量货币,大概也跟“爰金”一样吧,是铸造成型的“金块”,既没有图案,也没有年份在上面。

这就是说,截止到秦朝,咱们的老祖宗铸钱只铸铜钱铁钱,没有铸过金币银币。

.秦朝之后是汉朝,据历史考证,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使用黄金数量最大的一个朝代,几乎用光了当时所有的黄金开采量。

为什么呢?因为汉代一统华夏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安宁时期,社会财富大量积累,形成了讲究厚葬的习俗,不但人活着的时候用黄金,死了以后也用,而且用量巨大。

汉朝墓葬也因藏品丰厚而著称,以至于成就了一个传奇职业——摸金校尉,这个话题咱们专门讲过。那么,汉代有没有黄金货币呢?如果有,那它又是什么样的形制呢?

关于汉代黄金货币的形制,在汉武帝以前,没有确切记述。根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废半两钱,铸“五铢”钱,各郡国都可以铸造。

但因各郡国铸的五铢钱质量越来越次,汉武帝一气之下废了郡钱,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专设“上林苑三官”钱局,铸造形制规范、重量一致的“三官五铢”钱,成为全国统一的标准货币,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讨伐北部匈奴的战争中,为鼓励官兵士气,汉武帝下令动用国库黄金,铸造了一批金质“五铢”钱,专门用来奖赏有功人员或伤残将士,当时能获此赏赐,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但这样的金币并没有成为在社会上广为流通的货币。

到了公元前95年,也就是汉武帝太始二年时,对黄金货币形制实行改革,将黄金货币铸成“麟趾”与“褭蹏”的形式,取的是吉祥之意。

到了东汉,整个社会的黄金使用量急剧减少,黄金作为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式微。

而三国及魏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长时间的大规模社会动荡,商品流通阻滞,黄金基本上退出了流通领域,而仅仅用于器饰宝藏上。隋朝统一中国后,黄金只是珍贵宝物,并不用于货币功能。唐代在币制上实行“钱帛兼行”制度,纵观整个唐代,黄金始终没有再发挥货币的职能。 从唐末、五代开始,白银的货币性逐渐开始加强,超过黄金,正式进入了流通领域。

到明朝正统元年解除了用银的禁令之后,白银开始成为正式的货币,但是都铸造成元宝的形状。直至清朝末年,中国才开始铸造机制的银币。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铜质钱币一直当仁不让地充当着流通货币的主力军,而金币始终未能成为主流货币进入流通渠道。

和前面讲到的“五铢”金币类似,其它朝代的一些“金币”,也陆续在各地出土。

比如,在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畔出土的宣和元宝金币,据考证,专为皇家人员持有,以证实自身尊贵身份所用。我在《从东北黑土地里出土的国宝》中专门讲过。

再比如,在佛教圣地五台山顶发现的700多枚宋代金币,呈圆形,一面刻有“淳化元宝”字样,另一面塑有凸起的两个佛像,左边为站佛,右边为坐佛。

这种币叫做“五台山淳化佛像金币”。

经考证,这种金币也不是用于流通的,而是专为五台山祭山所用。到了明末,张献忠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夺取了武昌,自称大西王,特铸西王赏功金币以赏赐有功部将。

由于当时还处于战乱时期,这种币的成色并不很好。

清朝晚期,清廷为“收利权,兴商务”,责成户部铸造大清金币,正面中部为“大清金币”字样;珠圈外,上方有“光绪丙午年造”字样,下部有“库平一两’’字样,左右侧各有一个装饰性的小花。当时虽然已试铸出了成品,但因国力不济,最终没能规模生产,更没有进入流通。 光绪丙午年,又造了大清金币库平一两。到了民国五年,袁世凯称帝,特铸中华帝国洪宪纪念金银币。上述这几种币均为机制币。中国到清朝末年开始釆用机制钱币,初期主要是银币。

在这期间,中央及地方的一些省也用机器压制了一些所谓的“金币”。这些“金币”虽然五花八门,种类众多,实际上都属于金章或是金样。

所谓“金章”就是用黄金制作的纪念章;“金样”就是用银币的模具压制的黄金样品。它们只是金质的纪念品,不能用于流通,因此都不属于流通金币。

其实这也跟众多出土的金币类似,虽然上面有年号铭文,但仅仅是供观赏、把玩、赏赐和纪念所用的。

这样看来,中国自古以来,除了铸造过供皇宫使用的赏钱金币以外,并没有官方铸造金币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流通。如果民间有人拿出所谓的“古代流通金币”,那就显然不是真的。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使用黄金铸币进行流通呢?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有资源匮乏说,有重农抑商说,有无私产意识说,还有强抢豪夺说,见仁见智,不一而足。尽管还未有最终定论,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尽管历史上一再有某些朝代制作的金币出土,但它们只是皇族和功臣们用来把玩的物件,与寻常百姓无关,更跟市场流通远隔十万八千里。

在《唐律疏议·杂律》“私铸钱”专款中有这样的规定:“若私铸金银等钱,不通时用者不坐”,就是说,私铸金银钱只要不做流通,就不算犯罪。

再回到咱们收藏界来说,如果有人拿着一枚金币告诉你,它是某朝某代的流通货币,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对他说:“这一定是假的。”

#钱币#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