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宋朝娱乐场所和积贫积弱有什么关联?

2020-10-29新闻15

宋朝的灭亡原因常常被认为是积贫积弱,但宋朝其实盛极一世,朝代长达300多年,历史学家陈寅恪评价:"华夏民族……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观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到一个空前繁盛、经济总量超过当时世界一半的富庶国家;夜市、夜生活、旅游等也都是从这里发迹……

宋朝积贫积弱,夜生活却特别发达,娱乐场所通宵达旦,这科学吗?积贫积弱下谁养活了娱乐场所,而娱乐场所又和积贫积弱有什么关联呢?

1、 为什么宋朝经济极盛却积贫积弱

宋朝经济总量占世界一半之多,出口船只往来不计其数,瓷器五大名窑声名远扬,商业繁荣,货币体系发达,农业技术突破性发展,为什么还会积贫积弱还得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说起。

五代十国后人再惧怕兵变分裂,赵匡胤也不例外,杯酒收了将军兵权,又大大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削弱相权,设三司分权;地方派遣转运使,将地方大部分的钱财转运至中央。

还"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 收县之权悉归于州, 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 于朝廷";军事上收地方精兵充实禁军;收夺地方判处死刑的司法权力。

在这种制度下,地方确实再无力割据,却造成了冗官冗费、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方面中央闲散官员冗多,耗费财政,引发腐败,一方面地方无力养民强兵,军事实力懦弱,面对外敌无力抵抗。

尽管如此,他仍"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在其精心策划和安排的"杯酒释兵权"时,面对为自己"黄袍加身"的功臣们,他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担忧,竟坦言道:"汝曹虽无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者何?……汝虽欲不为,不可得也咽。"

这不仅可以看出赵匡胤始终忧心兵变和分裂,这也成为历朝历代宋朝统治者忧心的主要问题,中央集权的加强成为北宋皇帝始终最关注的问题。但这就和北宋另一个特殊的制度有关了——不抑兼并、鼓励工商。

不抑兼并可以说是贯穿了宋朝,这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独一无二。我国自商鞅变法就意识到农民阶级、小农经济才是国家王朝的阶级经济基础,抑制兼并和重农抑商贯穿整个古代中国历史。

这不仅有利于巩固统治,也才真正符合封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宋不抑兼并、鼓励工商无疑令人惊讶,但这就是北宋开国者对被释兵权者的补偿,也就是"人生如白驹过隙,所欲富贵者,不过多得金钱,厚自娱乐……择使好田宅市之"。

赵匡胤认为只要宗亲王室、武将功臣广置田产,经营工商,不理朝政,就必可以抑制分裂、高枕无忧。殊不知这就是宋亡埋下的种子。随着商业的迅速发展膨胀,商业税收成为北宋重要的财政税收的一部分。

不抑兼并、鼓励工商成为了宋朝历代制度,毕竟没有人会拒绝一颗大摇钱树。但这不抑兼并就必然造成王朝后期的土地兼并,这不抑工商就必然导致财富集聚在上部分人手中。

而在古代中国,他们就是地主阶级、特权阶层,他们重新成为了"分裂"的因素,在几乎没有地方割据的宋朝,他们就是中央分权的大臣。

纵观宋朝历史,历代都逃不过频繁的党争,皇帝在朝堂上似乎能受到一派又一派的大臣的制约。最后的"监军十二"是来自皇帝吗?其实是来自各派的大臣,各派政党人士。

他们通过姻亲与商人勾结,自己就能广置田产,田亩连片,逃避税收,掌握大量财富。他们党同伐异、结党私营,在朝堂上凭借雄厚的政治经济实力制约皇帝的决策。

最终,当国家经济极盛之时,统治者皇帝想富国强兵进行改革,却受到重重阻力,冗官冗费、积贫积弱的局面始终不能解决。范仲淹、王安石等改革家都倒在了这条路上。

最终特权官僚越来越多,财政消耗越来越大,却由于土地兼并难以收上来税收,国家走向了贫困的局面。

2、 积贫积弱下谁养活了勾栏瓦肆

宋代商业发达,没有宵禁,车马拥挤,人头攒动;酒楼、茶馆里羌管弄晴之声可传入深宫,楼宇间百花争艳……娱乐场所遍地开花,北宋首都开封仅一个片区就有大型娱乐场所五十余座,大的可容数千人。

南宋临安的娱乐场所比北宋汴京还要多……《朝京里程图》类似如今的旅游地图,旅游成为了一个专门的产业,琉璃瓶已是奢侈品,富人消费则还要在瓶里贴上一层金箔片……

当欣赏《清明上河图》时,就可以看到汴河穿过汴京这个繁华的城市,华灯初上,欢声笑语从勾栏瓦肆中传来,王员外的住所高耸入云。

就是这条汴河养活了勾栏瓦肆,更不如说是全国养活了一个朝廷、养活了一个城市、养活了一个皇帝。宋朝手工业繁荣,瓷器五大名窑,冶金鼓风水轮作业成熟,烟花爆竹冲上云霄,指南针指引航海外贸……

但在《清明上河图》上连个铁匠铺子、木工棚子都找不到。在黄仁宇的《汴京残梦》中就有描述诺大个汴京城没有手工业。

每年就靠着汴河这条人工运河连通黄河,载着全国的船只。运送着全国的物资手工业品来供给这个"繁华"的首都,就是那冗官冗费养活了勾栏瓦肆。这个首都达官贵人也就是像王员外这样的人,拿着厚禄,坐拥连亩田地,住在汴京城中。

汴京城中数以千计的官,他们住在这座小小的城市中。可想而知,汴京城的地价该有多贵。根据史书推算,宋代的"房地产泡沫"下,要想在开封买一套普通住宅,一般收入群体不吃不喝得150年到400年,"农民工"则需要800多年的努力。

这样的地方怎么会有手工业能活下来,活下来的只能是勾栏瓦肆。这是怎么造成的呢,又是冗官冗费。正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地方的百姓才无力进行消费,地方没有市场,土地又都被地主兼并了。

当然都赶着去汴京运输手工业。正是有这些高管、商人、地主等特权阶层聚积在汴京,才能诞生如此庞大的娱乐产业消费市场。

3、 消费与一个王朝的盛衰

投资、消费与出口被称为实现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宋代基本上还谈不上出口经济,消费已经是它整个经济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能拉动经济增长百分之0.8。

如果宋朝商业正常发展,按理说也不该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那么必然是消费上出现了致命的问题。经济问题是影响宋代消费的决定性因素,社会消费受到政治与军事的影响非常明显;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严重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舆服制度制约着民间消费。

宋代的消费观念与社会风尚受到统治阶级的影响甚至左右;最主要的消费群体是宗室、官僚和军兵,限制了大众消费需求的产生;而奢侈消费让大宋财政雪上加霜。

金钱在一个国家内是不会无缘无故消失的,当国家发生战争,皇帝要下令买铁积粮时,钱去哪了呢,去了老百姓那里,那么老百姓的钱去哪了,向地主交租税了,他们甚至连一点剩余都不会有。

那么地主将钱花在哪了呢?奢侈品、娱乐产业上,这些商人、官僚特权控制的产业上。最终财富就集聚在这三个相互勾结的特权集体上,皇帝没有钱去巩固权力维护全国稳定,老百姓也没有钱,社会矛盾激化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一同加速王朝衰亡。

尤其以土地兼并为"催化剂"加上权力高度集中、财富高度集中的,不仅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增长化,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更使得原有社会联系弱化,最终让宋朝成为一根一击就倒的朽木。

人民的手上不会拥有一点剩余财富,而财富却集中了在只买的了几块玉的人手上——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大大下降。在繁荣的娱乐产业背后是什么呢,要想在开封买一套普通住宅,一般收入群体不吃不喝得150年到400年,"农民工"则需要800多年的努力。

可以知道宋代和如今一样"买不起房",普通市民娶妻折算为现在的水平最低也得花费31185元人民币,官人吃饭一餐"即银近百两矣"……这就是当今社会经常提到了中等收入陷阱。

消费需求疲软的背后,一样是生产力资源分配不均、社会贫富分化二元化的问题,当代加速中国贫富分化的重要"催化剂"则是高度集中的资本与高度集中的权力相结合的高度集中的生产力资源。

4、 结语

正因为如此,为了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为了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以史为鉴,完善社保体系、依法治国、大力反腐、国企改革、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改革举措。

至少从消费的层面,必要性和紧迫性都很强,我们也期待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提速。毕竟,面对当下中国的诸多问题,居安思危,照照历史之镜,至少是没有坏处的。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