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孟晚舟庭审日记丨边境服务局职员承认传递手机密码违法

2020-10-29新闻12

温哥华当地时间28日,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孟晚舟的律师(辩方律师)继续对加拿大联邦警察(RCMP,或译为皇家骑警)警员温斯顿·叶(Winston Yep)进行了约1个小时的询问。

通过对叶警员超过两天的交叉询问,辩方律师理查德·派克(Richard Peck)在28日上午的询问中表示,对于让边境服务局审查孟晚舟三个小时之后才执行逮捕的原因,他不相信叶警员“在法庭上表现出了诚实”。

众所周知,证人在法庭作证之前,都要宣誓要诚实回答问题。叶警员在作证之前,也做了这样的宣誓。

叶警员被辩方律师认为不诚实、撒谎的这个消息,当天在加拿大媒体上也被广泛报道。

△孟晚舟

明知即将逮捕孟晚舟 边境服务局为何还“多此一举”?

当天,边境服务局的职员司各特·柯克兰(Scott Kirkland)在下午法庭听证结束前十分钟,也接受了检方律师的询问。

边境服务局的主要工作是审查入境者的身份信息以及携带的物品等,但是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温哥华机场被捕前,边境服务局对她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盘问。此外,边境服务局的另一位工作人员还问孟晚舟,“华为公司是否在那些‘不该做’生意的国家经商”这种与边境服务局工作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司各特对此的回答是,他和他的同事是出于对国家安全和孟晚舟是否有犯罪记录的考虑才提出这个问题,这事关是否允许孟晚舟入境。

然而,这就出现了一个重大且明显的矛盾——边境服务局明知联邦警察即将逮捕孟晚舟,他们的盘问只是配合联邦警察的逮捕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不可能为孟晚舟办理入境手续的。那么,为什么还要问所谓事关入境的问题?

将孟晚舟手机密码交至联邦警察 边境服务局职员:这是一个违法的错误 并非有意而为之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司各特要求孟晚舟交出她的手机密码,并且不仅把密码写在自己的记录本上,还写在了一张纸条上。他的解释是,这是他的工作习惯,这么做通常是为了在把护照交还给持有人时,提醒他们更换密码。

然而,这个写着密码的纸条后来被送到了联邦警察的手上。按照相关的法规,边境服务局不能把他们从入境者那里获得的这种信息交给警察。

司各特对此承认,这是一个错误,这个错误违反了隐私保护法。但他否认自己是故意交给警方的。

交叉询问仅仅进行了三天,接受询问的证人刚刚两个,就暴露出如此多的问题,甚至警方的证人被指在法庭上不诚实,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些相互衔接、精心设计的一连串所谓的“错误”,怎么如此凑巧?(总台记者 张森)

孟晚舟案:加拿大警员承认用错误内容获得法官逮捕令

温哥华当地时间27日,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孟晚舟的律师(辩方律师)用一天的时间继续对加拿大联邦警察(RCMP,或译为皇家骑警)警员温斯顿·叶(Winston Yep)进行询问。与26日相比,这位警员当天回答辩方律师的过程明显变长,似乎对每个问题都‘三思而后答’,声调也比昨日更低。尽管如此精心地选择答案,他还是在追问过程中被迫直接承认,是他用内容错误的宣誓书获得了法官的临时逮捕令。

△孟晚舟

根据加拿大的法律,警察逮捕任何人都要向法官申请逮捕令。在这个案件中,法官签发的是临时逮捕令,也就是主要依据警察的宣誓书来签发。为防止警察滥用司法权力,警察必须在宣誓书中向法官作出诚实的陈述。法官基于对这份宣誓书内容的信任来决定是否签发逮捕令。然而,如此重要的宣誓书,叶警员在这份宣誓书中却存在着形式和内容多方面的错误。

一、没有在宣誓书中向法官提供准确的内容

宣誓书中有一个关键的信息,就是孟晚舟是否与加拿大有关联。叶警员在宣誓书中说,孟晚舟与加拿大没有关联(no ties)。而辩方律师指出,孟晚舟不仅在过去的10年内,曾50多次往返加拿大,目前在温哥华有两处房产,还曾拥有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对此,叶警员承认,“对于孟晚舟与加拿大没有关系这一点是我搞错了。”

二、明知宣誓书中有错误却不及时更正

叶警员承认,11月30日,也就是孟晚舟被捕前一天的晚上,他得知在自己当天下午签署的宣誓书中,“孟晚舟与加拿大没有关联”的陈述内容是错的。

辩方律师于是问他,他是否更正了这个错误信息?是否联系司法部的检察官寻求建议?是否与他的同事达利瓦尔(Dhaliwal)讨论怎么补救?是否向自己的上司詹妮(Jane Vander Graaf)报告,并申请推迟执行逮捕令?叶警员的回答都是没有。辩方律师又问他,如果在他签署宣誓书之前,他就知道孟晚舟在温哥华有房产,是否会把这个信息补充到宣誓书内容里,他说他会的。也就是说,叶警员明知自己的宣誓书存在内容错误,却连用四个“没有”承认他不想采取任何更正或者补救措施。

三、违反逮捕令的建议竟然“不知道谁提出的”

叶警员承认,改变在飞机上逮捕孟晚舟的建议是他提出的,但是当辩方律师问他,因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时,他回答说,是因为边境服务局的人暗示这属于他们的司法管辖权。然而,当律师问边境服务局的哪一位提出这个暗示的时候,叶警员却回答不出来。辩方律师追问他,是否真的有人说过这个暗示的时候,叶警员又改口说,当时是他自己那么理解的。

也就是说,对于违反逮捕令如此重要的决策,竟然成了“查无实据”。

相关推荐

https://dy.163.com/v2/article/detail/FOBIEM8S055004XG.html

9月28日,在前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出庭时,媒体镜头前的孟晚舟含笑致意,气定神闲。

600多天过去了。个体命运突然卷入风云变幻,这位被困于加拿大的华为公司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曾感慨,忙碌让时间缩短,苦难将岁月拉长。

其间,她在被称为华为人“罗马广场”的心声社区平台发过数封公开信,直面苦难与漩涡,也始终坚守心中的光亮。

变化突如其来。

600多天前,习惯了当“空中飞人”的孟晚舟,生活瞬间开启了慢镜头。在此前的那个秋天,她恰巧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1700余名学子聊起华为的故事,说到生命短暂,感慨时不我待。

“来日并不方长。”她说,出差让她感到愉悦,特别是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见一些陌生的人。有一次入境,移民局官员看到她那盖满章的护照,问是不是导游。“不,我只是在华为工作!”她的自豪溢于言表,“2017年,华为人创下飞行了17.5亿公里的纪录,可以绕地球4.3万圈”。

2019年10月20日,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在浙江乌镇发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代表在介绍“鲲鹏920处理器”。 图片来自新华社

这个暂停键,给48岁的孟晚舟切割出两个世界,一个充满良善与暖意,一个充斥质疑与中伤。

漩涡中的她,在被困一年之时曾通过心声社区发公开信,称温暖与鼓励让她得以从“恐惧和痛苦、失望和无奈、煎熬和挣扎”中学会“坚强承受、从容面对、不畏未知”。

她还有一个收获,是与慢时光相处。

“在深圳时间总过得很快,日程满满的,从一个目的地奔向另一个目的地,从一场会赶往另一场会。”她常常觉得分身乏术。这种随时随地处理多个任务的状态,几乎是每个华为人的真实写照。如今,她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读一本书,并坚持将英语学精通。

她的父亲、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公开谈起孟晚舟的次数不多,却曾在去年5月于深圳华为总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女儿在自学五六门功课,准备读一个“狱中博士”出来。

“勇敢不是不害怕,是心中抱有信念。”孟晚舟在公开信中吐露心声:“从未有机会如此紧密地与18.8万华为人联接在一起。任何事情都有美好的一面,这份紧密且温暖的联接,如春风般美好。”

这封公开信的题目是《你们的温暖,是照亮我前行的灯塔》。其中的一句话是:灯,左“火”右“丁”,火是希望,丁是人本,总能在黑暗中给予信念的力量。

信念,在华为是一股通用能量,背后是对常理、常识的坚守。如此稳定的思想力,在当年做用户交换机的销售公司华为和今天的世界500强企业华为,都是公约数。

比如,孟晚舟就在一次招聘宣讲会上谈过一个基本逻辑——一切不凡源于平凡。

1993年她加入华为时,公司只有两三百人,销售额刚刚过亿。1996年,她去北京参加通讯展,手里提着几大袋资料,纸袋上有华为的商标。出租车司机热情地说:“哦,华为,我知道……就是做纸袋子的嘛!”

孟晚舟的成长故事更被人津津乐道。从负责打印文件、转接电话、制作产品目录的基层秘书,到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进修硕士,再加入华为财务部门,成为首席财务官,到如今的副董事长,这条路,她走了20多年。她坦承曾转接错电话,还曾在到海外出差兑换现金时犯错,损失了100美金。

她执掌的财务部,受到过任正非的严厉批评。2015年,华为内部刊物《管理优化报》刊登的一篇名为《一次付款的艰难旅程》的文章,直指财务审批流程复杂、财务人员常设阻力。华为员工在心声社区抱怨,引来任正非关注。盛怒之下,他签发总裁办电子邮件斥责:“据我所知,这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不知从何时起,财务忘了自己的本职是为业务服务、为作战服务,什么时候变成了颐指气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后来的座谈会上,他甚至当场发火:“这还过什么年!”

痛定思痛。一系列刀刃向内的改革在华为财务部门推开。2017年春天,孟晚舟作了题为《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新年致辞。她说,回顾一年前所站的高度,再看看一年后的成绩,大家必有无限感慨。这番话的背后,冷暖自知。

她又鼓励团队,此刻已是下一段雄关漫道的开始。如今的华为财务体系之高效与精细,在行业内首屈一指,为华为的持续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和任正非一样,孟晚舟有着深重的忧患感。“只有不断扇动理想的翅膀,它才不会退化为羽绒披肩。”在一场校园招聘会上,她告诫高校学子,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认为自己有时间。

她援引了“一万小时定律”,称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不一定天资过人,但肯定付出了持续不断地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从平凡走向不凡的必要条件。

换言之,“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这句话,也成为孟晚舟2018年12月保释后发的首条朋友圈配图的文案。

配图是著名的“芭蕾脚”,美国摄影家亨利·路特威勒的作品。一只脚穿着舞鞋,光鲜完美,另一只脚赤裸,布满伤疤。作为2015年的全球广告,华为在多个国际机场投放。

任正非曾对这张照片有过阐述:我们起步太晚,成长的年限太短,积累的东西太少,得比别人多吃点苦。华为人痛并快乐,凭着一双烂脚走向了世界。

孟晚舟也表达过类似的辩证哲学:要做一朵奔腾的浪花,不做漩涡中的枯叶,让平凡的生命绽放出非凡的光芒。

#孟晚舟#密码#职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