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手术台上患者呼吸突然停止,医生这样做抢下关键10秒

2020-10-29新闻22

原标题:手术台上患者呼吸突然停止,医生这样做抢下关键10秒

手术台上患者突然停止呼吸

医生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北京胸科医院医生王冲

做出了让所有人意外的举动

他放弃了身旁的简易抢救设备

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

摘下口罩

对病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这一幕发生在不久前的北京胸科医院的手术室内。这对于医生来说冒着极大的传染风险。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冲

“我第一反应就是 ,先给老太太建立她的呼吸, 马上对她进行了对口的人工呼吸。”

手术台上的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房颤,要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比较常规,但对于老太太本人,有一个非常让医生担心的地方:她对某类药物的敏感性特别高。

这种药物是用来镇静的,普通应用的时候,过度反应几乎很少发生。 术中药物必不可少,考虑到老太太的药物敏感度,医生谨慎使用普通用量的1/3,但是,危险还是发生了。

医生手中还在操作器械,患者还躺在手术台上。 当时,监护仪上显示老太太还处在正常状态:心率是房颤的心率,颈动脉波动良好……但老人的呼吸却突然停止了。

呼吸停止的危险情况,是由当时在操作台上,离患者最近的王冲大夫发现的。 凭经验,王冲当即判断:患者是药物导致的呼吸抑制!

大家都知道,手术室里急救设备非常完备,一旦发生患者呼吸停止的情况,应急预案会马上激活,急救设备也都在触手可及之处。用来处理呼吸抑制的设备,叫简易呼吸器,俗称“皮球”。

手术室的急救车都摆在那里。而从跑到急救车前,把安全锁拽掉,打开,把球囊连上,再接上氧源, 开始除氧, 然后开始进行标准的按压呼吸。

整个过程需要多久? 快一点的话,也大概需要10秒钟的时间。

但就在抢救设备到位之前,王冲医生已经不顾一切地对患者进行了口对口的呼吸,甚至来不及将布料覆盖在患者口上。

提问

为何第一时间选择人工呼吸?

王冲

“时间就是生命,我当时想的是,先续上呼吸,这样能至少为老太太争取10秒钟的抢救时间。”

王冲说当时如果选择使用简易呼吸器,自己需要跑到急救车前,把安全锁拽掉、打开,连接球囊、接上氧源,然后再进行标准的按压呼吸。完成这一系列动作,最快也要10秒钟时间。

呼吸抑制时,患者大概只有50%左右的血氧饱和度。人工呼吸之后,患者血氧浓度很快上来了,大概升到了85%~90%,但还是不够理想。

随后赶到的吴航宇医生与王冲医生合力,给患者进行了有创的气管插管, 同时接上了呼吸机,进行有创的人工通气,这个时候效率大大提高,血氧饱和度达到了99%,而且患者的呼吸动作,由呼吸机来完成了。

呼吸机接管10分钟之后,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手术正常进行。如今老人已恢复健康顺利出院了。

直到今天,王冲的这一行为,仍令在场的同事印象深刻。

同事吴航宇

“有人觉得窒息10秒钟可以耐受,普通人可能憋气半分钟都没事。但当时台上的患者危险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每一秒都很珍贵。王冲对患者本能的关心,我非常赞赏。这反映了医生的本能,就是把处置危险情况,特别是危重症的操作,变成一个肌肉记忆。”

其实,王冲当天的做法还是有一定感染风险的。对此,这位30岁的年轻医生说,“在生命面前,这些都可以往后靠。抢救后,老太太生命体征一直很平稳,手术也很成功。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很值得。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我还会冲在最前线的。”

来源: 北京胸科医院、 北京日报

#呼吸疾病#人工呼吸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