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守正创新打造融媒铁军,“融”会贯通讲好嘉定故事

2020-10-30新闻10

为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扎实推动新闻工作者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新闻宣传工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嘉定区融媒体中心于10月13日至10月22日集中开展了八场新闻职业道德及业务专项培训。

本轮培训特邀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广播电视台、澎湃新闻、同济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等多家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业内精英前来授课,将最具实操性的采编、制作技巧和业界最新的理念、最急迫的需求带到课堂,旨在打造一支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媒体人才队伍,中心员工及街镇通讯员共计556人次参加本轮培训。

一、坚持“内容为王”,挖掘新闻富矿

在优质内容生产方面,传统媒体拥有专业化的采编人才队伍、权威的信息渠道、规范的采编流程,具备较强信息采集核实、分析解读、深度报道能力。

“城市社区是挖掘新闻的富矿。”上海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督查组副组长、高级记者顾龙说,要扎根社区,利用社区媒体,以最鲜活的素材,作最接地气的报道,把宣传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居民,真正打通宣传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读者阅读取向的变化和数字技术的兴起,沿袭多年的主题性新闻报道思路和方式也需要创新。重大主题性新闻报道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报纸如何更有效、更积极地发挥主阵地、主战场的作用,无疑是新时代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针对新闻主题报道的策划,既要积极地报道各种群众感兴趣的新闻事件,以引发群众的关注度,又要结合不同性质主题,采取不同的策划模式和方法。”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上视编播部副主任徐俊杰说,要提出创新性的策划,打造特色性主题,从而有效地实现新闻主题报道的价值。

二、坚持新闻“真实性”,遵守新闻职业道德

“我们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努力到一线、到现场采访核实,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于殿武就“学习《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作专题培训。于殿武通过丰富的案例,全面深度诠释了《准则》的核心要义,剖析了虚假新闻的危害。

近年来,非虚构写作成为一股热潮。在网络等媒体的冲击下, 平面媒体已经越来越难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了, 许多报纸不得不谨慎地采用某些新新闻主义的写作手法, 比如戏剧化的场面、生动的细节等。在新闻实践中,人们慢慢接受了新新闻主义中的某些合理元素,这场“新新闻主义改良运动”也发展出了另一种写作形式——非虚构写作,新闻“真实性”的边界似乎也在变得模糊。

“非虚构的魅力就在于以真实的历史为底色,加之合理的推测与稳健的描写,字里行间都是令人思考的细节。”同济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柳珊教授从非虚构写作的概念、缘起、兴起的时代背景,结合具体案例剖析了“非虚构”写作的内涵本质,分析了非虚构写作与新闻报道之间的交集,为与会学员夯实了非虚构写作的理论知识和写作技巧。

“在我国坚持新闻真实性有极端重要性。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于殿武说,媒体为追求点击量,采用夸张失实的写作方式,是不可取的,要把握真实性与可读性的尺度。塑造具有公信力的形象,才是所有新闻媒体生存的永恒追求。

本次学习提高了中心全体员工的政治能力,提醒大家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不断增强“四力”,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三、内容+技术,用好“短视频”这把双刃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视听产品迅速崛起,在政务和媒体信息传播、文化传承、知识分享、精准扶贫、国际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刻影响了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引领着网络视听产业发展变革。

“好的视频既要讲究拍摄技巧、画面构图等因素,也要考虑内容时效。”澎湃新闻时事中心副总监储静伟老师以澎湃新闻短视频创作发展的经验,讲述了短视频制作的要点,“多媒体融合,既包括文字与视频的结合,也包括直播、微视频、图表、数据的融合。”

对于电视新闻来说,视觉语言,即画面语言是它的基础语言。作为“看”的电视,画面在电视节目语言的构成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要拍出有感染力的电视新闻,必须了解和研究画面语言,正确掌握和纯熟运用画面语言,像运用文字语言那样提炼画面语言。”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通联新闻部副主任王卫东老师从新闻画面的特质、用镜头讲好故事、创新新闻画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以融合视野丰富新闻画面表达方式等四大方面由浅入深的阐述了如何丰富、提升新闻画面语言的表达。

四、以用户思维为导向,强化服务意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新闻传播者不再以唯一的传播主体自居,而逐步认识到新闻传播是一种双主体的互动传播,新闻界从理论和实践上确定了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位置。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融媒2.0时代,如何在流量洗礼中连接用户,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正如新闻晨报副主编王骥飞所言:“流量定生死,关系定输赢”。我们媒体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以用户思维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优质内容为根本、多元化的展现形式为突破,继续深化移动优先,增强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拓展新媒体类作品供稿。

学习强国平台自2019年1月1日正式上线以来,已经成为媒体融合背景下提升政治传播能力、营造全民学习氛围的一次有益尝试,并取得了现象级传播盛况。

“用户对于平台的信任是影响使用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应重视用户信息偏好,同时改进对社交元素的应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反馈机制,实现对用户学习的有效激励。”上海学习平台责任编辑常征老师详细介绍了学习平台的情况、特色点位、栏目设置、供稿重点、供稿要求以及一些注意事项等内容。

本轮培训中,单位相继组织开展了策、采、编、短视频制作等一系列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业务培训,结合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旨在推动中心采编人员提升综合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尽快掌握图片、短视频、音频等不同内容的采写技巧和呈现方式,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提升新闻和产品的生产能力,形成嘉融媒自身的品牌特色,推动嘉定区媒体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

“极限以内是重复,极限之外才是重生,这是此次培训最大的感悟。”嘉融媒新闻专题部副主任涂军说,培训内容涵盖了最新的行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融合实践经验,让我们这些在融合改革一线的“融媒体新兵”清醒认识到,只有不断触碰思维局限,才能延展认知边界,实现自我突破。

培训帮助记者们在融合转型方面充分“划重点”,犹如一本本指导转型实践的“红宝书”,引导我们在转型之路上更深入地求索与实践。“接下来,我们将起而行之,勤于探索,使理论与实践更加融会贯通;谋定后动,主动破圈,使各领域资源更加融合无间;博观约取,精雕细琢,在转型中融而不杂,为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战,讲好嘉定故事、体现嘉定担当,也努力展现融媒体改革背景下,基层媒体单位‘融’的意识、‘融’的实力、‘融’的成效。”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生动的案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嘉融媒新闻编辑部微信主管王安琪说,在今后的采编工作中,我将在“悟”“思”“学”“践”四个字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政治业务双学习,寻找差距和不足,发扬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推动嘉融媒新闻采编工作再上新台阶贡献一己之力。

“培训中,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要与时俱进。”嘉融媒资深党政记者李华成说,为期10天的融媒体人员集中培训,是对当下先进思潮和工作方式的一种学习。通过全方面多层次的培训,结合实际、由浅入深、注重效果,使人受益匪浅。融媒体后,对新闻的纪录上仍然体现了新闻的原始特点“快”,它仍然是遵循新闻规律的媒体,只是呈现的手段更加多样且注重时效。所以,对我来说,好的新闻作品最终还是要注重内容,提高采访出稿效率是今后要加强的地方。

今年新入职的记者卜玉说,10天的培训紧张而充实,让我受益匪浅。对于传统媒体出身的记者来说,如何真正从传统媒体的思维模式进化到融媒体思维方式,是我们共同的疑问。在这场突围之路里,短视频、文字、图片,轮番上阵,相比过去记者,一支笔走遍天下,靠单兵作战就能出新闻产品,融媒体的新闻产品更强调分工合作和流程再造,我想技术始终是服务于内容的,根据报道内容的特征,选择恰当的呈现形式,这也是我们融媒体记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来源:嘉定区融媒体中心

#新闻#嘉定#媒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