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李白身上的这些谜团,千古难解,他并非只有诗酒人生

2020-10-30新闻5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而这诗歌史上,文学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创造了诗歌的辉煌,连上幼儿园的孩子都能背诵出几首他的诗,而从来没有人能读懂他这个人,虽然研究他的人无数,好多人因为研究他而成了名人,说起他,却还是剪不断,理还乱,是朦胧。

这个伟大的诗人,就是有诗仙之称的李白,是唐代诗歌的双峰之一,另一座高峰当然是杜甫。近年来,我也一直在试图读懂李白,但跟众多研究者一样,觉得走近时,却感到越发朦胧,怎么也看不清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无奈地有了一个词:撕裂的人生。

一、 天子呼来,究竟上不上船?

杜甫对李白,是有崇拜心理的,很多时候,他都着意向李白学习,但是,学着学着,杜甫成了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而李白成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同途殊归。

杜甫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虽然写了八个酒徒,但中心人物是李白,着墨最多。里面有一句非常著名,以至于后人都拿来作为李白的画像: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那么,李白是不是真“天子呼来”时,不上船呢?从李白24岁离家后,从来就没有不上船这种情况,而是一有呼叫,立马就到。那次他在吴越闲逛,因为第一次在长安,天子根本就没呼他。他主动找各种门路希望得到呼叫,但非常遗憾的是,就是没有来电,最后只好悻悻地离开长安。

而在吴越时,他跟一群道士打得火热,寻仙炼丹。其中一个叫吴筠的道士,被唐玄宗召见,就向皇帝推荐了李白。唐玄宗下旨召见了李白。他是一天都没耽搁,顺路从家里看了一下孩子,就赶往长安,还“仰天大笑出门去”,自我鉴定 “我辈岂是蓬蒿人”,多么得意和开心啊。

但是,当唐玄宗封他为“待招翰林”,让他在朝廷中发挥自己写诗的专长时,他竟然渐渐失望了。按理说,一个特别会写诗的人,安排进诗词协会,作家协会,不是专业对口,可以更好地发挥才能吗?唐玄宗安排的没错,很懂得用人优长。

汉朝时,汉武帝身边的司马相如就不像他这样,人家对汉武帝的安排很满意,司马相如专长是写赋,汉武帝就安排他专门写赋,这多好啊。可是,李白明明是诗人,专长就是会写诗,醉得一塌糊涂用冷水一喷,醒了后立马写出10首诗来,确实是他的擅长。

可是,他不满意,要求放他回山,唐玄宗肯定也很不解,这工作多对口啊,怎么就不相干了呢?不相干拉到,于是就赐金还山了。李白得了一笔钱,回家开了间太白酒楼。从那以后,太白酒楼如雨后春笋,即使是现在,全国各地有多少太白酒楼,都无法统计。

二、 等待的耐性和出仕的急迫,哪个更甚?

李白离开家乡,目的就是出仕,但是,这个过程中,有时候他是从容不迫等待,一等就是几年,有时候又是迫不及待,到处去权贵处三帖子,想得到推荐。

我们奇怪的就是,唐朝实行科举制度,凭李白的大才,应该先走科举这条路,像杜甫那样,考不中再走推荐这条路啊。但是,李白就是没有参加过高考,直接就是想一步登天,从平民直接到高官。

20岁那年,礼部尚书苏颋到益州任刺史,李白去投奔他。以后就一直在青城山隐居,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着皇帝宣召。25岁,离开青城山出蜀求仕,但我们看到,李白还是在一边游历一边等待,这样一直等到30岁。从这方面来看,李白等待的耐心觉得是一般人所不具有的。有稳坐钓鱼台的沉稳,好像高官就在掌握之中,只是迟早的问题。

但是,30岁以后,李白变成了一个人,几乎是天天去敲达官显贵的门,恭恭敬敬送上自荐信。信里先把对方恭维一番,然后再把自己猛夸一阵,希望得到权贵们的赏识和推荐。遗憾的是,李白做的再多也无济于事,根本就没人推荐他。

后来,终于有人推荐他了,此人是驸马张垍,但是不是向皇帝推荐了李白,而是推荐李白去找玉真公主。李白欢欢喜喜去了,可是一直没有见到玉真公主,原来公主根本就没在这个别馆住,人家早就去洛阳别墅了。害得李白傻傻等上好几个月。

一无所获,李白只好离开了长安,迫不及待的李白又不见了,又变成了一个隐士,又开始一边寻仙炼丹一边“守株待兔”了。

你说,李白等待的耐心大还是出仕的紧迫感强呢?反正笔者是搞不清楚,只好难得糊涂了。

三、 诗、酒和神仙,在李白的生活里,谁更重要?

李白的一生,有人称之为诗酒人生,但是,当我们走进李白时,才发现,李白的生活里,还有一样更重要的东西,就是炼丹寻仙。

李白少小聪颖,很早就能写诗作文,所以诗,几乎跟着他一生,诗,在他的一生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要靠诗去显示才华,去博取功名。他的这些理想屡次遭到破灭,于是,他的诗又变成了傲王侯武器。很难想象,李白离开了诗,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酒呢?其实在25岁之前,李白是不喝酒的,走出西蜀,准确地说是到了25岁后,李白才开始真正地喝酒,而且,一喝就不可遏止。从那以后,李白的酒跟李白的诗联系到了一起,于是,李白就有了被他人总结出来的诗酒人生。

但是,这并不准确,李白在诗酒以外,还有更加热衷的东西,那就是神仙。李白有很多道友,因为寻仙因为炼丹而走到了一起。说起来真的很悲剧,李白好不容易被唐玄宗召见,成为李翰林。竟然是因为道友吴筠的推荐。唐玄宗欣赏的并不是他的诗,而是他对寻仙炼丹的支持。真是太可悲了,一个一心想建功立业的人,以这样的原因而走到了朝堂之上,太讽刺了!

郭沫若研究认为,李白的酒跟他的寻仙,彼此冲突,在喝的酩酊大醉后,他反而很清醒,知道根本就找不到成仙的灵丹妙药。而一旦酒醒之后,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炼丹寻仙之中。

真的是看不懂得李白!

正因为看不懂,才值得我们去研究,李白就是一个谜团,有好多好多的迷等待揭开,也许,有些永远都解不开。后世研究李白的人都成了名人,后世还会有这样的名人不断涌现,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诗词歌赋#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