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朝最后的十三万精锐,为何全军覆没,只因对手实在太强

2020-10-31新闻20

崇祯四年即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包围大凌河城,祖大寿答应投降皇太极,并回锦州做内应,里应外合,夺取锦州,当祖大寿到了锦州以后,并没献出锦州,而是坚守锦州。皇太极非常生气,他的贝勒们一致要攻下锦州,活捉祖大寿,再取宁远城,进逼山海关。这时的皇太极,东边两征朝鲜,西面征服蒙古察哈尔部,漠南蒙古臣服;北面统一黑龙江流域;南面——向明朝关宁锦防线的前茅锦州发动进攻。

在辽东,孙承宗告老还乡,又失去了袁崇焕、赵率教、满桂、何可纲等一批重臣武将,关宁锦防线的防御能力大为削弱。皇太极趁着这种形势,确认:必先破关宁锦防线,占领辽西走廊,夺取山海关。他选择的突破口就是锦州。

皇太极

皇太极从之前的失败中明白:关宁锦防线不可强攻,而要智取——围城、设伏、打援、攻坚。为此,皇太极做了三点部署:

第一步,屯兵义州。义州离锦州90里,皇太极派军队屯田种粮,解决后勤供给。

第二步,围困锦州。锦州被围,粮薪奇缺,外援断绝,羽书告急。

第三步,围城打援。锦州城被围,突围又不能成功,明朝肯定会派军队来救援。

崇祯

祖大寿派人突围,向明廷求援。崇祯皇帝得报,命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大同总兵王朴、宣府总兵杨国柱、密云总兵唐通、蓟镇总兵白广恩、东协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八总兵及副将以下官员200余名,步骑13万,马4万匹,克期出关,火速驰援,击退敌军,解围锦州。七月二十八日,明军到达松山。明朝以倾国精锐,汇聚于辽西一隅,以解锦州之围,保关锦防线,护山海关,卫北京城。洪承畴统率的援军,同皇太极的清军,在松山遭遇,于是爆发松山激战。

洪承畴从宁远出发,他把13万军队集中起来,抱成一个团,这样皇太极就不能各个击破了。洪承畴采取“建立饷道,步步为营,边战边进,解围锦州”的策略。但是,洪承畴行军迟缓,从受命到出师已经6个月;从宁远到松山约百里,其间拖延又4个月。洪承畴到了松山以后,设立大营,以图进取。起初,双方军队经过几次小规模地接触,明军得胜。洪承畴也很得意,但仍十分谨慎,不敢冒进。

洪承畴

清军初战失利,军报传到沈阳。皇太极正患病,鼻流血。他接到军报后,立即出发,用碗接着鼻血,骑马急进,星夜兼驰,来到前线!皇太极到松山后,没有休息,立即登山,视察形势。他见明军大众集前,后队颇弱。猛然省悟道:“此阵有前权,而无后守,可破也!”

皇太极召集诸王贝勒会议,定下对策:

第一,包围主力。明军以步兵在松山城北和乳峰山之间设立七个营,以骑兵驻松山东、西、北三面,合步13万骑兵,部署严整。

第二,前锋打援。皇太极之作战部署是:围锦打援——将原重点围困锦州的兵力,转移到重点打击援锦明军。

第三,断敌粮道。洪承畴统率13万大军的粮道被清军切断。这引起明军的恐慌。

第四,退路设伏。派精兵伏与杏山、连山、塔山及沿海诸要路。

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环松山立营,图进解锦州之围,却退无回旋之地——自断与后方杏山、塔山、宁远等城的联络。皇太极观察洪承畴阵势,决定掘长壕,断粮道,使之陷于绝境。

二十一日,洪承畴见形势严峻召开会议,共谋对策。很多将领主张“回宁远就食”,以图再战。于是,洪承畴放弃解锦州之围的计划,决定分兵两路,半夜突围。当夜,明总兵王朴“怯甚”,尚未约定突围时间,率领部众,已先逃遁,以致明军大乱。唐通、马科、吴三桂、白广恩、李辅明等,马步争驰,自相践踏,弓甲遍野,尸横遍地。

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退守松山城。冲杀出去的明军,遭到截击,伤亡惨重。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往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人塔山。当吴三桂、王朴等沿海边逃跑时,清军迎头截击。数万明军,东有大海,后有追兵,盔甲遍野,溃不成军,“赴海死者,不可胜计”。当时正赶上潮水大涨,全军尽没,只有200余人逃脱。仅白广恩、曹变蛟、王廷臣败人松山,与洪承畴及其万余残卒,共守松山城。

皇太极雕像

二十四日,皇太极命设伏于高桥大路。逃入杏山城的吴三桂、王朴等,率残部逃出,向宁远奔遁,遭到清军追击,败奔至高桥。吴三桂、王朴恰中皇太极的预算——清军多铎等伏兵四起,阻截前路,追兵蹑后。吴三桂、王朴和众士卒,手足无措,伏兵合力进击,各路溃窜。吴三桂、王朴,仅以身免,逃回宁远。

松山被围,断绝外援,情状危急,明方奏报: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封疆城岌岌危矣!”总兵曹变蛟,为明骁将,曾经转战千里,27昼夜不解盔甲。九月,洪承畴、曹变蛟等尽率城中马步兵,突围失败。十二月,洪承畴以兵6000人,夜冲清军大营。清军还击,斩400余人。明军退入城内,紧闭城门。关内援兵,竟驻宁远,蜷缩城内,不敢前进。洪承畴“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已竭,欲遁又未敢成对队而出”。松山明军,坐困城中。

明朝将领

崇德七年即崇祯十五年(1642年)初,松山城内,两万士卒,军民饥困,“阉城食尽。”城中严重缺粮,杀马充饥,后至人相食。松山副将夏承德,不甘坐以待毙,遣人密约降清,许诺为内应。二月十八日,清军应约攻城,由南城墙登梯而入,松山城陷落,第二天早晨。夏承德生擒洪承畴、巡抚丘民仰、总兵王廷相、曹变蛟、祖大乐等。攻破松山城后,清军集中攻打锦州城,此时的锦州城也没有吃的,也是杀人相食,祖大寿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剃发投降。

松锦大战,皇太极的兵略是:围城打援;洪承畴的兵略是:合兵前权,稳进稳固缓,洪承畴吸取了杨镐分兵失败的教训,而采取“合兵”与“稳进”的战术,结果:兵是合了,前权重了,稳当进了,就是没有做到一个“援”字,全军覆没,自己被俘。皇太极的关键是“打援”,而“援”怎样打法?皇太极的高明之处在于:第一,断敌粮道,逼其后撤;第二,设伏截击,攻其不备;第三,外攻内应,陷其四城;第四,擒获主帅,诱其投降。

#明朝#吴三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