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历史会怎么改写

2020-10-31新闻17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松山大战,明朝军队惨败,十几万精锐部队,几乎损失殆尽,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承畴居然降清了,崇祯皇帝打算和满清议和。

朱由检多次召见主张“南迁图存”的左中允李明睿说:“朕有此志久矣,无人赞勷,故迟至今。汝意与朕合。朕志决矣。诸臣不从,奈何?尔且密之。”——《平寇志》卷八

崇祯皇帝把议和的事情,交给陈新甲以后,崇祯一再告诫不能把事情泄露出去,朝廷的大臣慢慢都知道了,但是一直找不到证据。有一天,兵部马绍愉从边关发来议和的密函。

陈新甲可能因为别的事情,把这份密函就放在了案上,家童以为是塘报,就交给各省驻京办传抄,事情败露,文武大臣一片哗然。方士亮开始举报陈新甲,崇祯当时下了道圣旨。

严厉批评陈新甲,崇祯让陈新甲自己解释。陈新甲不到不认罪,还认为自己有功劳。马嘉植又开始弹劾陈新甲,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二十九日,陈新甲下狱。

在狱中的陈新甲,给崇祯上书请求宽恕自己,崇祯没有答应。陈新甲又开始贿赂廖国遴、杨枝起等。大学士周延儒、陈演开始营救陈新甲,两人向崇祯请求说:

“敌人没有打到城下,不能杀兵部尚书。”

崇祯说:“我的七位亲王遇害、受辱,不比敌人打到城下更严重吗?”刑部侍郎徐石麒说:“人臣无境外交。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父而专擅便宜者。新甲私款辱国,当失陷城寨律,斩。”

九月二十二日斩于市,陈新甲的死,让明朝失去了最后一次议和的机会。很多人好奇,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自己在东北发展,历史会怎样改写?

这次皇太极并不是真心议和,很有可能是他的缓兵之计。但是这次议和,对于明朝和清朝都非常重要。加入明朝和清朝和谈成功的话哪怕执行3-5年,历史将会被改写。

清朝从努尔哈赤十三副甲胄起兵,先攻下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宁远、觉华、松锦、松山等地方,如果大清不入关,会入关劫掠。

紧接着守住东北地区,因为东北地区资源非常丰富。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皮草资源。东部沿海还有海产品,满清占据的地方,完全就是一个“聚宝盆”,他们靠自己就会过上富裕生活。

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李自成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占领西安。到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年号永昌。

正月初八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从西安出发,进军北京。到了三月十八日,北京城陷。李自成来到北京,两个字搜刮。《明季北略》记载:“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

这时的吴三桂守着宁远,成了山海关外的孤城。吴三桂得知京师陷落,帝后殉难的消息时,也不知道何去何从。吴三桂在观望李自成和多尔衮,他看看到底谁能建立新政权。

当时吴三桂都打算投奔李自成了,

彭孙贻的《流寇志》记载:“三桂乃报使与自成,卷甲入朝”,

吴三桂将山海关交给已经投降大顺的原明密云总兵唐通所驻守。

吴三桂带着部队,向北京进发,并沿途张贴告示,《吴三桂纪略》记载:“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当吴三桂来到永平西河,见到从北京逃出来的家人时。

得知吴襄为闯王部下刑掠,《吴三桂纪略》记载“李盖父陷于不知,不必仇。”当吴三桂听说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抢占,吴伟业的《圆圆曲》记载:“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改变投降李自成的初衷,改投多尔衮。多尔衮也是害怕吴三桂诈降,于是让吴三桂和李自成的军队,在山海关大战,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假如多尔衮袖手旁观的话,吴三桂很可能被灭了。李自成的皇帝可能不是42天,能坐的时间更长一点。最后还是满清统一,因为李自成进北京以后,为了银子,早已经不得民心了。

明朝的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等官员以及太监、老百姓,每个人都要交钱,不交钱就打。然而多尔衮就比李自成聪明——官仍其职,民复其业,一下子就把北京的秩序给稳定下来了。

#明朝#吴三桂#李自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