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郑光魁:提高数据应用智能化水平 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2020-11-01新闻5

人民网·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总经理郑光魁受邀在大会发言

10月29日至30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联合主办的“2020 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首届国际区块链产业博览会”在成都举行。大会以“链接生态,赋新未来”为主题,首次聚焦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链接区块链各方资源,营造区块链产业发展生态。

人民网·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总经理郑光魁受邀在大会发言,他以“大数据赋能智慧城市建设”为视角,分析阐述了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大数据在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民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所付出的积极努力。

构建大数据运营生态系统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郑光魁在发言中表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下,成都市践行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新发展理念,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机遇,正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而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战略的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建设迎来黄金时期,大数据、“数字红利”将更加惠及民生,并作为常态化为疫情防控贡献更大力量。

郑光魁表示,作为中央重点新闻媒体,人民网积极响应党中央媒体融合发展战略要求,广泛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并将媒体融合的创新成果不断应用到社会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设中。人民网·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以下简称“人民数据”)作为人民网旗下“党管数据”的理论和实践平台,致力于构建全方位的大数据运营生态系统。最近中央有关部门又批准了人民数据承接国际离岸数据中心、中国卫星应用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工作,通过党和国家社会数据转换的快捷通道,实现国家全域大数据安全,精准服务于党的“科学执政、数据执政、智慧执政”理念。作为大数据领域中的“国家队”,人民数据着力落实党中央的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全面整合数据资源、构建大数据运营生态系统,使大数据更加便捷、高效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

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几点思考

郑光魁表示,智慧城市项目在建设、落地的过程中仍需要解决一些数据方面的问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各方协同水平较低。例如疫情防控过程中,部分地区的基础信息设施建设不完善,甚至一些部委做重要调度的时候,没有数据平台,以电话的方式进行。

其次,数据融合难,存在“数据孤岛”现象。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到能源、交通、医疗等方方面面,为了更好地发挥大数据的作用,需要在平台上对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新与共享。然而,实际过程中却仍面临着一定困难。

第三,是缺乏统筹协调,建设和利用效率不足。为了使大数据在建设智慧城市中发挥作用,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建设数据资源库,但是在实际的建设工作中有脱离实际情况的例子,如,没有考虑是否满足人的需求、与城市自身发展定位是否吻合以及能否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部分地区一窝蜂的“云平台”、“物联网”等巨额投资的信息化工程。在对数据库的利用中,只有安保部门涉及到,涉食品安全、农田水利等方面还未曾涉及到,导致发展不够全面。

最后,是数据量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化有待加强。大数据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使城市中的各项数据都大幅度提高。数据量的急剧增加给数据存储、整理与运用带来较大麻烦。

人民数据助力成都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郑光魁在发言中说,在多年实践和发展中,人民数据多条重要产品线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已经落地应用,着力提升数据应用的广度、深度和数据运用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现代化综合服务体系,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其主要成果表现在:

投资国际离岸数据中心,为党管数据探索新技术、新路径。2020年10月,人民数据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的国际离岸数字港项目获批。项目定位于三大方面,包括:建设国家级离岸数据安全共享特区,打造国家级离岸数据开放的试验区、国内外数据资源融合的集散地、大数据创新应用的示范区;打造大数据创新示范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提供一站式、专业化的创新成果孵化培育服务;建设国家级数字产业集聚中心,聚集国内外龙头和创新型信息科技服务机构。离岸数据中心建设,将加强大数据存储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人民数据迈出“党管数据”的第一步。

建设大数据产业生态信用体系,提升数据共享融通能力。郑光魁说,人民数据在提供数据服务中,以数据确权为基础,破除数据孤岛,促进数据交易,形成数据合法、应用合规、数据可信的大数据服务生态。同时,人民数据深入与政府、工业、农业、金融、电信等行业相关的细分领域合作,提供高效、便捷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大数据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入整合,使更加全面和可信的城市信用体系有利于大数据的共享,提升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孵化卫星大数据应用,构建自主可控的空天信息大数据价值链,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域数据支撑。郑光魁表示,人民数据下设人民星云数据中心,目前已启动“人民号”卫星星座计划,计划在2020-2026年完成90颗卫星的发射、组网。今年1月15日我们成功发射了人民一号、二号卫星,11月6日,还将一次性发射10颗卫星,希望本计划可以通过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核心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挖掘一体化。近期,人民数据与中国卫星产业应用协会还获批了“中国卫星产业应用大数据中心”项目,以人民星云大数据为基础,不断创新再卫星大数据领域里的应用发展,从而服务社会民生。

打造“县域经济大脑”,精准赋能地方数字经济转型。“县域经济大脑”是助力地方政府数字经济转型的一款精准化大数据产品。平台通过全面采集、运行监测、经济全景、产业云图、精准招商、经济绩效、产业对标、监控预警、企业画像等数据,实时、精准监测区域经济运行变化,挖掘高成长、高收入、高税收、高附加值企业。“县域经济大脑”通过梳理地方产业情况,为当地提供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企业情况,助力完善产业链并实现精准招商。我们现在已经和山西定襄合作,通过“定襄区域经济大脑”助力“锻造之乡”打造“法兰锻造之都”。

推出“人民出行”慢行交通,解决共享单车和公共交通无法覆盖的痛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为解决城市出行中普通共享单车管理混乱、执行混乱、治理混乱的问题,郑光魁说,人民出行作为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央资投资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公司通过与政府签订准入协议、上牌照、为骑行者购买骑行保险、电子围栏等技术,为各地规范管理共享单车给出了绿色慢行交通促进工程的出行方案,也为打造慢行交通管理系统和共享单行业的城市管理重新树立了全国标准、管理规矩和地方标杆。“人民出行”作为城市公共交通10公里范围内的重要补充,已经在成都温江、广东、广西、南宁、重庆等90多个地区落地,有效解决了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人民出行打造企业、地方、中央的慢行交通大数据平台,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中智慧慢行交通生态圈,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向往的需求。

郑光魁最后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基于数据应用生态支撑的一个个应用场景对城市各行各业不断触达的过程。智慧城市有助于缓解城市发展的问题。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2018年评估的数据,智慧城市应用可将死亡率降低8-10%,应急响应时间缩短20-35%,平均通勤时间缩短15-20%,疾病负担降低8-15%,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0-15%等等,真正意义上可帮助社会在各方各面取得进步和持续发展。他期待,人民数据作为大数据领域中的“国家队”,希望与各位来宾、行业伙伴,共商共计,融绘企业发展,链接城市美好未来。

#新冠肺炎_社会#骑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