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知名专家学者齐聚深圳,共同探讨生命教育与安宁疗护

2020-11-01新闻13

10月31日-11月1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下简称“中山七院“)和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在中山七院学术厅成功举办。本次训练营以“生命教育与安宁疗护”为主题,来自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广州大学以及深圳本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生命教育与安宁疗护中的重要议题进行讨论。

安宁疗护工作是落实人类生命全周期关怀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我国的安宁疗护工作尚在起步阶段,离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根据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报告,在对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死亡质量指数”的调查排名中,英国位居全球第一,而中国大陆仅排名第71。中国每年大约有750万人死亡,其中80%(600万)需要安宁疗护,然而目前的医疗条件仅能满足0.3%患者此方面的需求。因此,安宁疗护的研究和实践迫在眉睫。

大会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程瑜教授主持,中山七院张常华副院长致开幕辞。会上,专家们围绕安宁疗护的理念与实践进行了深刻阐述和积极探讨。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名誉理事长、创会秘书长罗冀兰女士高屋建瓴,介绍了世界安宁疗护理念的起源和我国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深圳市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孙美华女士介绍了深圳市作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目前开展安宁疗护的“深圳模式”;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景军教授从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角度与大家深刻探讨了“我们将如何老去”的命题;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刘谦教授从人类学的角度将“临终与离世”的话题细细剖析;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王一方教授介绍了我国安宁疗护的关怀拓展;中山七院何裕隆院长以中山七院安宁疗护工作为例,介绍了大型综合医院安宁疗护工作理念与实践;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路桂军教授从“身心社灵”四个方面深度探讨了“文化疗愈伤痛”的主题;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岳教授介绍了《民法典》中涉及安宁疗护的几项思考;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程瑜教授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惠性安宁疗护模式建设;北京大学柯杨教授和广州大学胡宜安教授也分别作了《技术之外:有爱有豁达》和《有声的陪伴——临终关怀中的语言沟通》的演讲,与大家共同探讨安宁疗护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

此次学术盛宴在中山七院成功举办,我国社会学界、人类学界、医学人文界、护理界、社会医学界等多学科领域的顶级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安宁疗护的理论与实践,让学员们能够通过业内大师们精彩的理论阐述与生动的案例教学,清晰地了解安宁疗护对于我国医疗、社会与经济方面的价值,为社会各界从事安宁疗护的人士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

本次大会同时也开通了全国线上直播,在线观看直播的人数达到了13.4万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在中山七院何裕隆院长的积极倡导下,2019年4月,中山七院正式启动安宁疗护试点工作,致力打造公立三级医院安宁疗护模式,积极探索医院-社区-居家三位一体普惠性安宁疗护深圳模式。中山七院安宁疗护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按科室规划在各病区分别设立数间安宁疗护病房,一方面便于有需要的住院病患转入安宁疗护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对全院医护人员普及安宁疗护理念。2019年7月医院消化二科收治第一例安宁疗护患者,医院于2020年1月增设肾内风湿科、肿瘤科、胸外科为安宁疗护试点科室,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中山七院将继续致力于打造一所“有温度的医院”。

#北京大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