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服药多年依然难治的精神分裂症还有“治愈”希望吗?

2020-11-02新闻7

原标题:服药多年依然难治的精神分裂症还有“治愈”希望吗?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缺乏亲情感,他们脾气暴躁冲动,六亲不认,甚至打骂家人,时而挥霍钱财,胡作非为。从治疗上来说多数精神分裂症家属,都曾有过艰难的就医史。他们带着患者,就诊于国内著名专科医院,甚至也寻访过多种“秘方”。尽管他们不辞辛苦、也不畏惧困难,但是他们却难以忍受邻里乡亲的冷眼与疏远、更惧怕病人的胡作非为。每一次就医间歇期,回报的都是一次次的疾病复发。反复发作的精神疾病,让家人苦不堪言。对于家属来说,实则就是一部血泪历史。

试想一下,一名患有重症精神分裂12年的患者,从“疯癫”状态术后成为一名正常人,作为监护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下面我们通过一则案例来讲述这段“解脱重生”的真实故事。

患者唐梓(化名),男,26周岁,江西人。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幻听幻视、自言自语自笑等症状。为此无法完成学业,被学校予以休学处理。经医院诊断,唐梓患有精神分裂症,予以口服奥氮平治疗,疗效尚可,症状偶有发作。

随着病程延长,患者更多的异常症状逐渐显现,如:出现幻听、幻视等症状;情绪喜怒无常,发作时摔砸家用电器、打骂父母;邻居问候父母,他却认定是在议论他、说他的坏话、敏感多疑,拒绝就医服药,时刻活在惊恐中的唐梓变得越来越懒散邋遢,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也不愿与人交流,接触被动。自确诊起,多次接受住院治疗,但治疗效果差强人意,病情始终反复发作,更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今年10月,经熟人推荐,唐梓父母来到东方医院功能神经科寻求手术治疗。对于此类患者,我科主任吴景文博士表示:一旦确诊为“药物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因多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病情已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家庭和谐,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药物治疗的意义。通过功能神经外科的手术治疗,解决药物难治的精神症状、重建人格,恢复本性,回归亲情,成为一名正常的人,从而回归社会,正常的参与工作、学习、社交。此外,术后的病人也对减轻家庭和社会压力、促进人们和谐生活有重要意义,我们称之为“临床治愈”。

家属表示:“我们这次就是奔着手术来的,吃药吃了那么多年,要能治好早就治好了。”毅然决然的要求手术治疗。

按照术前流程,经我院多学科协助,唐梓顺利完成术前查体,结果显示符合手术标准,排除手术禁忌症,择日行外科微创手术治疗。

术后,唐梓以往暴躁的脾气不见了,现在变得温和有礼,可以与同病房家属正常交谈,敏感多疑、幻听幻视等顽固症状消除,夜间睡眠质量好转,白天闲暇时则看书、听音乐,甚至主动帮助家人收拾床上物品。据家属描述,唐梓对自己过去的暴躁脾气、辱骂殴打父母等行为表示歉意,请求父母原谅,一再强调出院后会听父母的话,做个孝顺的孩子(图1)。

图1、术后查房场景

或许有读者会问,唐梓做的是什么手术,疗效为何如此立竿见影?对此,我科主任吴景文博士做了如下解读。

首先,为唐梓施行的手术叫作“第五代脑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手术”,是功能神经科一项以手术计划导航系统为基础的全新技术,技术特点是以融合各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为引导,即手术前行MRI-3D序列薄层扫描与MRI-DTI扫描,根据精神疾病患者的核心症状选择手术靶点,将MRI、DTI及CT扫描数据(图2),输入计算机手术定位计划系统,进行CT、MRI及DTI等图像融合,通过高精度计算机创建三维图像并计算颅内靶点的坐标,避开脑功能神经传导束区域,构建三维坐标系,进行立体、实时、可视化的手术路径和神经调控靶点的术前规划与前端设计,并且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表现,设计不同的神经调控靶点组合与手术方案,真正做到了个体化、差异化、微创化治疗,而不是单一笼统的采用一种方案。其定位误差也从过去盲式定位误差的10mm~13mm,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定位误差±0.01mm,手术仅需在头部取1-3cm左右的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从而实行神经调控,整个手术过程出血量不足10ml,术中也无需输血,大大提高手术安全性,从而较好地规避了手术风险。

图2、术前影像检查

精神分裂症为什么可以手术治疗?

研究认为,精神疾病与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核团(例如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中央隔区、伏隔核、尾核下束、眶束、额束等)的神经递质异常分泌、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手术可以直接调节边缘系统上相应神经核团的神经递质功能,阻断某些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进而迅速减轻或消除精神症状。一旦顽固性精神症状获得有效控制,患者服药量就可能减少,这也间接减少了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手术与药物治疗相比,其疗效来得更加迅速、彻底。例如,对2400例难治性精神疾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组1200例,药物治疗组1200例。疗效分析发现,手术让暴力、敌视、攻击、敏感多疑、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迅速消失,术后病人对药物敏感度明显提高,服药量仅为术前的1/3。而药物治疗组,即使服用足量药物,也难以控制顽固性精神症状。

总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的不同阶段,监护人要客观、正确地选择多种治疗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一旦进入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阶段,监护人可以考虑采用微创手术方式来解决疑难精神疾病问题。只有采用多种治疗手段,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监护人要加强对患者的日常监管和健康辅导,只有这样,精神分裂症患者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本号的医学科普文章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功能神经科医编小组发布,禁止抄袭,盗用必究)

咨询电话:15921230693(微信同号)

医院科室: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

医院性质:公立三级甲等医院 全国医保定点单位

#心理健康#精神分裂症#唐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