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刘备为什么不亲自坐镇荆州?

2020-11-02新闻12

刘备的事业顶峰的时候,是“跨有荆、益”。不过这么说也不对,因为刘备手中只有荆州的三个郡,但南郡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能够成功攻克襄阳,就能够真正地完成“隆中对”的前提条件。

然而就在关羽积极履行这一点的时候,孙权来了一发背刺,全取荆州(刘备的),还杀掉了关羽。刘备随后进行对孙权的战争,结果在“夷陵之战”一败涂地,大批士兵、将领或投降或战死。此役之后,魏、蜀、吴三国的疆域、实力对比基本稳固,蜀汉最弱。在蜀汉由盛转衰的过程中,关羽的贸然北伐是其转折点,从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那么刘备为什么不亲自坐镇荆州,保证荆州的安稳呢?

“隆中对”的规划

诸葛亮为刘备提供的兴复汉室的规划“隆中对”中,虽然提到“跨有荆、益”,从两处出兵进攻曹操,但其实并不是平分兵力,而是一正一奇,一虚一实,一主力一牵制。刘备亲自率领“益州之众”出秦川,进攻关中;另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率领“荆州之军”进攻司州。可以说,刘备集团最初的规划中,就是将益州放在第一位,荆州虽然也是必须的地盘,但重要程度低于益州。那么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荆州——“用武之国”

荆州交通发达,北可以威逼洛阳、许昌(如果襄阳、樊城、宛城拿下来的话);东可以威逼江东,南边还有交州,四通八达;但反过来来说,荆州有何尝不是一块四战之地呢?所谓金角银边草肚皮。荆州周围强敌环伺,承受的压力非常大。无论从防守还是进攻上,荆州都可以称得上“用武之国”。

益州——

天府之土

益州无论从人口资源上,还是地理环境上,都具有优势。

人口资源:

荆州在刘表统治期间,可以说“士民殷富”,文化事业繁荣。但随后曹操、孙权、刘备的征伐、瓜分,不可避免地对荆州造成破坏。庞统劝刘备入蜀的时候,就用了“荆州荒残,人物殚尽”的词语。反观益州,由于相对“自闭”的环境,使益州受到战火荼毒的影响较少。中原大乱时,也有其他州郡的流民为了避祸迁入益州。经过刘二牧的治理,“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后来荆州丢失之后,诸葛亮就凭借益州一州之力,屡次北伐,让曹魏疲于应对。

地理环境:

荆州是四战之地,这点不赘述。荆州虽然也有山川之险,依托汉水,但益州更是艰难险阻,易守难攻。在整个地理环境上,荆州处于腹心之地,益州占据边角,可以出兵占据凉州,进军关中,进而角逐北方。汉高祖刘邦,就是依托关中,由西向东平定天下的。

战略重心的偏移

刘备集团从计划到执行,都是将益州作为中心,荆州作为副中心。这与益州、荆州在战略上的优劣有关,或许也与“隆中对”中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有关。也就是荆州的尴尬处境。

荆州对刘备来说很重要,对孙权来说更加重要。诸葛亮在提出“隆中对”的时候,心中想的是最大化满足刘备的利益,而忽略了孙权的诉求。荆州在扬州上游,从南郡出兵,可以顺流直下,到江东的地盘,让孙权寝食难安。在这种情况下,与孙权结好,指望两家并力伐曹,实在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如果刘备坐镇荆州,派别人镇守益州,这就表明一种态度:刘备的主要用兵地点是荆州,而且是蓄势待发。那用兵方向既可以是襄阳、宛城到洛阳、许昌,也可以是江东孙权。这样更会让本来就很脆弱的孙刘联盟变得岌岌可危。

或许是看中益州的优渥环境,或许也是避免刺激盟友的情绪,总之刘备在入蜀的时候,就将战略重心偏移到益州。有人认为庞统不死,诸葛亮就可以留镇荆州,在关羽北伐的时候,帮助稳固后方。其实不然,庞统没战死的时候,诸葛亮、张飞、赵云等重要人物已经入蜀,“惟关羽留镇荆州。”等到刘备占据益州时,孙权遣人讨回荆州,刘备回答:“须得凉州。”这固然是托辞,但也向孙权表明,自己的目光放在雍凉一带,打消孙权的顾虑。

但同时刘备也无法放弃荆州。一是“隆中对”中,两个拳头打人的必要条件;二是维护荆州官吏的人心。所以刘备即使明白荆州是一个隐患,也不能舍弃它。但是后来益州、荆州同时受威胁时(吕蒙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曹操进军益州门户汉中),刘备还是得割出两个郡,牺牲荆州的利益,保证益州的安全。

益州人心的安抚

益州的派系斗争,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刘备没有入川时,益州分为两派(割据汉中的“五斗米道”张鲁不算),一是益州本土大姓豪族,一是由外部避难入益州的人群,被称为“东州士”。刘焉对益州来说是一个外来户。他借助“东州士”的力量,打压益州豪族,属于以严治蜀,用残酷手段压迫本土势力。那么作为刀的“东州士”和作为肉的益州本土必然产生激烈矛盾,益州派一度反叛,最后被“东州士”镇压。

刘备这支力量入蜀,更是把益州的派系斗争搅得更乱。而且刘备和刘焉一样,也是一个外来户。从入蜀的过程中来看,“东州士”对刘二牧的忠诚度很低(毕竟是外来户),而益州本土势力显得更有节操一些(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张松)。刘备和“东州士”都是他们的敌人,都是来抢他们蛋糕吃的。“东州士”反复无常;益州派有排外情绪。在入蜀之后,刘备必然要坐镇在这里安抚人心,不敢赶回荆州。

举一个例子,曹操占据汉中之后,刘晔立马劝他趁刘备立足未稳,蜀人人心不附的时候继续进攻。事实上当时蜀中确实大乱,频繁发生哗变,刘备不得不杀人立威;刘备去世以后,掩藏的暗流也开始涌动,“南中诸郡,并皆叛乱。”

小结

刘备集团的战略是“跨有荆益”,这一点毫无疑问。在实施的过程中,有诸多客观因素,导致刘备不能不将战略重心放在益州,亲自坐镇益州。如此一来,荆州的力量相对薄弱。因为关羽的轻敌,加上孙权、刘备对荆州的矛盾,导致两家大打出手,“隆中对”彻底破产。总而言之,蜀汉的衰弱,是“隆中对”本身存在的缺陷;益州内部复杂的派系矛盾;关羽对荆州形势错误的判断共同导致的。而刘备将战略重心放在荆州,则是更加错误的、不可为的选择。

参考文献:《三国志》

#孙权#荆州#刘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