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鸦片战争时,清王朝的参战人数远超列强,为何会输?

2020-11-02新闻2

总有人说,中国的近代史从晚清开始,而晚清的没落,则从鸦片战争开始。

作为晚清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带给清廷沉重一击。清王朝被迫签下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九州大地就此笼罩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阴霾下。

说来奇怪,既然鸦片战争对大清的不良影响这么大,清廷为何不拼尽倾国之力,与英国人决一死战呢?01内忧外患

英国的战船驶入珠海口时,清廷内部早已弊病丛生。

北方大地农民起义不断。由于这些起义部队总是分成小股人马,以打游击的方式不断骚扰清军,因此被称作“捻军”。

捻军虽然实行流寇主义,每打一枪换个地方,然而由于他们总人数一度高达二十万人,造成的破坏力惊人,着实让清廷头疼不已。

1865年,忍无可忍的清廷派名将僧格林沁前去剿灭捻军,谁知捻军竟在山东曹州高楼寨设下埋伏,然后且战且退,一路将僧格林沁带到包围圈,一举全歼僧格林沁所部,震动华北。

北方的捻军越剿越多,南方的太平天国起义又闹得清廷日夜不得安宁。用江西巡抚沈葆桢的话来说,就是:洪秀全窃号十有余岁,流毒十有余省……神奸巨憝倚其名号,足以挥召群凶。

偏偏南方的太平天国还和北方的捻军搞起了组团合作,洪秀全封了捻军首领张乐行为沃王,还默许他听调不听宣,而捻军则立刻“投桃报李”,与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联手共同攻打战略要地霍邱。

如此南北一起乱,清廷纵有再多的兵力,也全部陷入无休止的“剿匪”中,待到外国列强的军舰开到珠江口时,清廷虽然也曾努力调集军队,无奈各地能抽调的兵力实在有限,最终只能东拼西凑出一支号称10万人的军队,匆匆送往前线迎战。02驿路之苦

或许有人觉得奇怪,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军队一开始只有7000人,纵使后来增兵到两万,依然远远少于清军人数,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也不过两万五千人上下,双方人数如此悬殊,为何清军会一败涂地呢?

这就要从清王朝低下的行政效率说起了。清军总人数虽然远胜列强,但这些士兵中有许多是各地派往前线的外援,这意味着大量的士兵需要长途跋涉,才能到达指定作战地点。

然而,当时的军队调动大多走的是驿道,这需要清廷先公文往来知会各地,然后每个地方的士兵集合完毕,再列队集体行动。

而清军的交通工具与通讯手段也远远不如英军,一些地方的士兵甚至要步行到达战场,这导致邻省军队调动的时间往往需要一个月以上。

等到这些士兵跋山涉水到达战场后,战场上的一切都不一样了。比如1841年4月,朝廷征调广西士兵支援宁波,等到这些士兵的先头部队到达时,已经是6月底了,英军早已转战南京,于是这批士兵急忙又赶赴南京,然而等到他们紧赶慢赶终于抵达南京时,战争已经结束了。03防民甚于防寇

清军处处落后一筹之际,英法的军队却正在根据战场状况,调整相应的作战部署。

由于是客场作战,英法联军时常需要百姓们提供后勤服务,因此他们分外在意团结当地群众,时常给予替他们指路或是提供情报的百姓可观的报酬,以致许多大清的百姓转而替列强服务。

列强笼络百姓的同时,清廷也在加紧招募能人异士。但不知是大清财政紧张请不起高人,还是统帅缺乏基本常识,总之清军找来的能人,放在今天来看颇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据《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清军为了对付列强的船坚炮利,专门招募了一群所谓的武林高手。这些高手声称他们可以不用呼吸呆在水下十多个小时,清军信以为真,命他们开战后躲在水里,专门负责凿沉列强的军舰。

可惜战斗一打响,这些高手的神功却似乎突然集体失效。与此同时,其他的百姓在清军统帅眼中,还成了需要严加提防的对象。比如1841年,钦差绮善给道光皇帝的奏章里,就专门提到了“防民甚于防寇”。

对待百姓迥然不同的态度,让这段历史演绎成野史杂谈中一段段啼笑皆非的故事。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某药铺老板,有感于英法联军爱民如子,专门赶了200只羊去劳军。

可列强不肯白拿老板的礼物,坚持按价付款,老板又死活不肯收钱,双方僵持不下,最后老板只能将羊如数赶回家,谁料回家路上遇到清军,将老板的羊全部抢光……

故事的真假如今已无从考证,但当时部分百姓对列强并没有强烈憎恨却是不争的事实。百姓们大出清廷意料的态度,让林则徐也不得不在奏章中委婉地指出:“本皆朝廷赤子,或为利诱,或为势逼,陷入夷党,情亦可悯”。

民心所向成为了直接影响战局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清廷输掉鸦片战争更为重要的原因,或许是清王朝没有打心底重视过这场战争。

或许在清廷眼中,捻军与太平天国才是动摇根基的大患,而英军再强大,不过就是在沿海闹闹,朝廷的军队胜了固然好,败了无非是割地赔款,并不会带来改朝换代的灾难性后果。

想清楚了与列强战败的影响后,清王朝轻轻一挥手,将鸦片战争的影响归为“小患”,哪怕后来列强予取予夺,清王朝依然一脸赔笑地喊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可叹一个屈辱的时代就这么在清廷统治者的谄笑下拉开了帷幕,而清廷的退让也并没有换来和平。在清廷的纵然下,列强们的胃口越来越大,争相蚕食九州,设立租界,中华大地陷入更深重的苦难中。

而放纵这一切产生的清王朝,也最终受到反噬。列强入侵加速了清王朝的解体,曾经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大清,就这么如同一艘古老的破船般,慢慢消失在落日的余晖里。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参考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历代战争史》

#近代史#太平天国#列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