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科技创新:企业转型“新引擎”

2020-11-03新闻6

▲安阳豫鑫木糖醇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进行设备设施联动调试

“回收碱罐液位数值39.2%,数值正常……”11月2日,在安阳豫鑫木糖醇科技有限公司一期木糖醇项目中控室,车间技术员李冠华一边对设备设施联动进行调试一边说,“在显示器前,只要动动鼠标,设备运行状况就能一目了然,敲敲键盘,设施管理信息便会尽收眼底。”

“以前罐体液位数值都要靠人工进行观察,现在一个罐体上就装着10余个传感器,生产线上的传感器和控制器能够代替50个工人的工作量,人力成本大大降低。”李冠华指着中控室外一台全新的生产设备自豪地说,“随着企业从生产自动化到生产智能化的加速迈进,将来整条生产线上的作业人员将不超过10人。”

科技创新驱动,助力高质量发展换挡升级,安阳豫鑫木糖醇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在这方面的一个缩影。

2019年,全市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2018年提高了0.34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位居全省第一。2020年1月至8月,全市科技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提高了0.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为40.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4.2%……这是近两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成绩单。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凝聚的是我市在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开放创新水平、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生态方面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政策支持

增强创新“硬实力”

作为高强高延性带肋钢筋生产技术研发及其生产装备集成研发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安阳复兴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约为2000万元。前段时间,该公司申报的“150万吨高延性新型冷轧带肋钢筋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线上通过省级专家评审,若项目认定通过后,将获得省、市两级最高600万元的研发资金补助,为企业科技创新注入资金活水。

“在项目申报期间,政府科技部门积极与企业对接,全程参与指导,对企业在科技创新政策方面进行全面解读,全力支持企业进行项目申报,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安阳复兴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全力支持企业进行项目申报的同时,去年,我市相继出台了《安阳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建立分片联系县(市)区工作机制的方案》《安阳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安阳市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通过集中有限的科技资源,大力扶持重点项目,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与此同时,我市还持续加大企业研发费用财政奖补及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工作力度。2020年,我市共有203家企业的1001个项目申报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企业研发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涉及市直和各县(市)区的61家企业,财政补助金额达2310万元。2020年,企业研发经费预算备案企业208家,涉及研发项目1444项,备案研发经费达34.16亿元。

精准服务

注入创新“强心剂”

“目前,方快锅炉研发的‘锅壳锅炉快速启动关键技术开发及运用’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未来生产的锅壳锅炉的启用时间将缩短至20分钟以内,比普通锅炉的启用时间缩短2/3以上,将极大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方快锅炉有限公司外联部主任杜鹏伟表示,“项目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政府提供的精准服务。当政府得知企业在研发方面碰到难题时,第一时间主动与企业取得联系,全面了解企业需求,积极联系国内外行业专家,为企业科技创新搭桥铺路,精准、高效的服务为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注入了‘强心剂’。”

“企业发展有所需,政府必定有所应。”这是我市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始终坚持的方针。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和技术需求,我市坚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用人机制,通过“洹泉涌流”人才计划、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十佳成长型企业家”等评选聚集各类人才的同时,针对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组织企业参加河南省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培训会,积极探索多渠道、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创新财政科技经费配置方式,持续增加财政科技投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探索机制

打造创新“新引擎”

安阳豫鑫木糖醇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球第三、亚洲第二的专业生产木糖、木糖醇等代替糖类原料企业,从1996年成立之初,就一直将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近年,该公司积极与各大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联系,探索多种合作研发模式,扩宽产业链条,不断提升技术工艺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对于健康安全产品的需求。

“得益于‘政产学研用’模式,目前,我们已与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不断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话语权。”安阳豫鑫木糖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效鹏表示。

不仅是安阳豫鑫木糖醇科技有限公司,我市不少高新科技型企业也通过“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一步步实现华丽升级。所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就是政府、产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目标用户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产业技术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据了解,为推动我市“政产学研用”一体协调创新发展,近年,我市相继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100余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累计签订合作协议600多项;先后与英国、德国等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引进各类专家人才1000余人。与此同时,我市不断加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工程技术中心212个、重点实验室59个,建成林州863科技产业园、安阳电商大厦、汤阴县佰德创业孵化园、安阳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实现成果转移转化项目160多项,技术合同登记额4亿元。

原标题:科技创新:企业转型“新引擎”

(记者 李坤 文/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