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实验室进社区,上海这条街道 “微更新”够新意

2020-11-03新闻2

在经历“微更新”的社区中,我们见过环境变美的、生活服务设施变齐全的,更多的花草树木和商业店铺添进街道,但你一定很少见到将大学实验室搬进社区的。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028弄就经历过一场独具特色的社区更新,网红 “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便是在这条街道上改造而来的。

四平路1028弄是一段位于鞍山五村与公交新村之间长200米左右的狭长的街坊道路,曾经挤满了无证无照经营的餐饮、水产、棋牌、镶牙、装潢等各类门店,油烟噪音扰民、车辆乱停放、安全隐患等问题突出,周边居民投诉不断。

曾经的四平路1028弄 四平路街道供图

为解决这些问题,四平路街道牵头、搭台,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展“四平空间创生行动”,打造了“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

现在的四平路1028弄 四平路街道供图

“NICE2035”,即Neighborhood of Innovation,Creativ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towards 2035,意为面向2035年的“创新、创意、创业”三创社区,“NICE”本身还有“美好生活”的含义。

企业乐于提供资金支持

四平路1028弄的改造,街道给出政策支持,同济大学提供创意和人才,那资金从何而来?

“NICE2035”的发起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同济大学设计学科在2020 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艺术设计全球第13位,是名副其实的强势学科,“一方面企业就愿意和我们合作,一直提供资金支持,只是过去的校企合作没有长期目标,每年做着同样的事。而这次我们提出一个长远的目标:面向2035年创造性地研发未来生活和产业的原型,同样是合作,但就有了更为聚焦和持续的创新产出。这样一来,我们用企业的资金投入打造了众多实验室和众创空间,变成了社会资本。”

不仅如此,“教师也有创新转化的需求。过去,大学的产出主要是专利、论文等,以‘纸’为主要载体;现在,我们希望加速我们的研究,不仅仅是发论文、申请专利,更强调科研成果的转化,贡献社会。我们通过设计创意,创造需求,与资本合作转化创新,变‘纸’为‘钱’,从而创造未来型产业。”娄永琪说。

记者了解到,深圳某生产高端净水器的公司也参与了“NICE2035”项目,该公司有一个项目创意就是在“NICE2035”街道实验室“谈”出来的,其研发过程发生在街道,并非深圳的总公司。

“NICE2035”不仅是一个旧改项目,更是对于未来生活、未来城市和未来产业畅想的实践。

“越创新的企业越是对这类‘出乎意料’的合作模式感兴趣,企业在和我们合作的过程中也表示收获很大。”娄永琪说。

街道里的实验室

在对四平路1028弄的改造中,不仅有外貌和功能的改变,最具亮点的创意是将实验室搬进街道。

“我们把大学校园和街道的边界模糊了,实验室进街道,上海这么多‘旧改’工程中是很少见的。”娄永琪强调。

借力同济大学的高校优势资源,“NICE2035”引进了一批以“创新设计”为龙头、涵盖未来生活各个领域的未来创新实验室和社区共生实验室,如同济-阿斯顿马丁实验室、同济-海尔未来生活实验室、同济-阿普塔循环经济实验室、同济-创邑共享办公实验室、朱哲琴声音实验室、FabO中国数制工坊、X-Thinking 体验设计实验室等。

娄永琪介绍,最近在抗疫中大显身手的气膜版“火眼实验室”也诞生于“NICE2035”的实验室里。

“新冠疫情后,基因检测需求大增。在疫情初期,师生们们出差返沪后就不方便进学校了。所以当时苏运升老师就带着同济、华大基因和易托邦公司的设计师、工程师在NICE社区的阿斯顿马丁实验室进行夜以继日的研发。可以说气膜版‘火眼实验室’就诞生于NICE2035。”

阿斯顿马丁实验室

能请客的共享厨房

2020年7月,原型街再添新成员——“NICE Commune好公社”,300平方米的空间里既有私密性的会议室,也有开放性的瑜伽房,还有互动性的公共厨房和咖啡吧台,通过冥想音乐会、瑜伽练习课、职场加油站、家庭园艺交流派对等文化活动,以接地气的形式为四平社区居民量身打造了一个文化交流、事务协商、社区活动的“公共会客厅”。

娄永琪解释说,“现在年轻人购房多选择面积为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其厨房、客厅是按照在家里请客吃饭的标准来配备的,但我们都有体会,上海大部分家庭一年并没有多少机会可以在家请客,而我们平时吃饭只用到家里很小一块面积。上海房价这么贵,为什么我们不把可以请客的厨房建在社区里呢?”

同时,上海很多建造时间较早的“老公房”面积较小,家里并不具备请客吃饭的条件,能在社区请客满足了居民的需求。

这一想法与海尔集团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拍即合, “NICE2035”的共享厨房就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记者在共享厨房看到,其装修简约时尚,有大大的餐桌和足够用的椅子,灶台、冰箱一应俱全。

共享厨房的设备都较先进,电器均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大品牌,如需使用,采用付费形式。初步估算,在此请客尽管比家里请客略贵,但比在餐厅请客便宜不少,并且自己做饭的乐趣是无法取代的。

共享厨房里的海尔电冰箱

娄永琪对于共享厨房的推广充满期待,他希望未来在上海有更多建在社区里的共享厨房,“我们每一个创意背后都有长远的考量,我想共享厨房这或许会变成一种新的生活形态,甚至会改变我们的居住形态,将来年轻人买房就不一定要买厨房、客厅面积那么大的了。这个项目也得到了海尔这样一批企业的支持,他们愿意和我们共同打造未来。”

此外,“NICE2035”开设的Punchline Café已成为今夏上海的网红打卡点。

Punchline Café的工作人员正在调制手冲咖啡

“在这里,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挑战倒逼了大学创新成果转化,成为大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验场;与此同时,大学知识和人才的溢出,成为激活社区创新活力的催化剂;好的点子和资本一结合,就成为未来型企业的原型;因为有新的工作岗位,所以年轻人开始在社区上班,改变了社区的社会结构;各种创新力量进入社区协同共创,社区于是又成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没有围墙的大学……这样,一步步地社区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末端变为了源头。”娄永琪说。

“四平空间创生行动”宣传海报

社区居民参与的墙绘,这部分是一位小男孩写的诗

(除四平路街道供图外,文中图片均由记者吴斯洁拍摄)

#社区#实验室#娄永琪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