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0-11-03新闻81

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起病较急,且病情发展较为迅速,短时间内患者可能出现大量出血,如不及时治疗,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消化道出血并不是单纯出现的疾病,而是属于消化疾病的症状。

人体消化道指的是从食管到肛门的全部通道,在临床上将其分为上下两个部位,上消化道指的是十二指肠以上的器官,而下消化道指的则是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部位,包括了直肠、结肠等部位。也就是说无论消化道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消化道出血发生。

消化道出血主要是以吐血、黑便以及大便隐血等主要症状。根据出血部位不同,患者的出血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目前来说,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四类:

1、消化道溃疡

大部分情况下的消化道出血就是由消化道溃疡引发的,也就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尤其是当溃疡部位有大量毛细血管分布时,就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而出血。当溃疡部位存在动脉血管时,还可能会造成大出血,甚至是死亡。

通常毛细血管破裂时,患者的出血症状以大便潜血为主,当出血较多时则是以黑便为主。一旦发生动脉血管破裂,那还会有极严重的呕血表现。

2、胃癌

胃癌是引发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发展到中晚期后的胃癌,由于癌组织表面缺血性坏死,导致大量糜烂及溃疡出现,从而侵犯到胃内血管,诱发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其症状主要以黑便、呕血最为常见。处于早期的胃癌患者,往往还会伴随大便潜血、贫血等异常表现。

3、结肠疾病

当患上结肠疾病之后,比如细菌性痢疾、结肠息肉以及结肠癌等,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另外,当出现肠结核、肠套叠等疾病后,同样会造成出血症状发生。除了细菌性痢疾会拉血之外,其他疾病早期主要以黑便为主,特别是肠癌早中期尤为常见,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还会有拉血、血液黏稠样大便等多个异常。

4、肝癌

肝癌也是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肝癌造成门静脉压力升高后,就会导致门静脉破裂从而引发大出血。另外,肝脏内出现局限性感染之后,会导致肝内胆管处于极度扩张的状态,当合并多发性囊肿之后也会对静脉造成破坏,大量血液涌入胆道之内,从而造成消化道出血。

如果出现消化道出血该怎么办?

第一,必须前往医院就诊。最好在消化道出血的后48小时内接受急诊胃镜检查。医生会根据出血量的大小、患者的身体现状,明确出血原因,进行适当的治疗。包含判定要不要进食、快速补液和输血。如果胃镜下发现活动性出血,还会通过胃镜直接进行止血,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

第二,饮食调养。看完医生后,回到家,饮食上应注意3方面:

1.少食多餐。

每天增加2~3餐,每餐量适当减少。少量多餐有助于可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对出血部位的刺激,又可供给营养,有利于其愈合。

2.四类食物要忌口

避免吃坚硬的食物如坚果、腊肉;避免吃味道浓的食物,如咖啡茶饮;避免吃产酸产气的食物,如红薯、土豆和葱蒜等;避免喝冷饮。

3.细软食物要多吃

主食以面食为主。选择营养高,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蛋白质丰富的鸡蛋、豆类制品和鱼肉等。还要适当补充足够热能和维生素。

做饭的时候要注意,吃食物最好切碎煮烂,蒸、煮、焖都行。煎炸炒、醋溜和冷拌都不合适。

叮嘱家人吃饭时保持良好心情、慢吃慢咽、以利于消化。配合家人的饮食习惯,记住,要准备一些细软、粗纤维少的食物,防便秘。

#消化疾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