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六成设计师品牌被抄袭过,为何谁也告不赢?

2020-11-04新闻11

“抄袭”是时尚圈里的一个顽疾。中国时尚产业知识产权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60%的设计师品牌曾遭遇抄袭,25%的设计师品牌曾被仿冒,但维权却很艰难。

如今在购物平台上搜索同款,就能搜出许多相似的衣服或首饰,这些同款背后往往隐藏着设计师说不出口的无奈。

设计师品牌PINHUI的负责人告诉小编,之前他们的作品图片曾被其他商家冒用,但由于没有精力去去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只得“放任不管”。好在作为设计师品牌更多的是和买手店对接,这类侵权行为对品牌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如果是同类商家侵权,影响就会很大。

设计师品牌REGINA MYSTERY 的主理人也表示,她的作品不仅被同行抄袭,还曾被顾客抄袭。作为尚不知名的设计师品牌,朋友圈也是他们的销售渠道,虽然曾多次警告抄袭者,但效果甚微。因为抄袭的人实在太多,而且稍加修改就很难定义是否抄袭,所以依靠法律手段很难解决,且作为小众品牌,利润本身不高,打官司维权的成本也需考虑。

“抄袭问题在设计圈挺严重的,对原创设计打击很大”,FROM THE WIND 设计总监表示,他们第一个系列作品很少将设计图直接曝在网络中,但还是无法完全避免,只能增加设计的难度和面料的独特性,从而增加抄袭难度。“前几年有看到我获奖作品的图案出现在某品牌产品上,但是它们品牌影响力比较大,很难追究,而且只是抄袭了作品中的一部分。”

在和多家原创品牌沟通的过程中,小编发现,各品牌对维权的需求是很强,然而,需求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却愈发变大。

中华商标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沈春湘表示,针对实际调研的情况,根据行业实际的痛点,提出了开启在线登记及保护的网络平台服务、加强国际交流等六项决策。“时尚行业更要强化‘上医治未病’的观念,不要等事情发展到不可救药的时候再去请名医律师解决,还要未雨绸缪进行布局,但真正怎么做好总体布局是一个技术活。”

对于知识产权从源头进行保护来讲,互联网+是非常必要的。能够让设计师品牌从一开始就获得保护,减少流程是关键。

版权资深保护专家黄清华表示,他们搭建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已于10月20日已上线。据介绍,该平台是一站式版权综合服务平台,会给用户提供存证、登记、监测服务等。“之前传统意义上申请版权要去一趟版权保护中心或者去版权局做相应的版权申请代理业务,但是通过平台能够节省相应的资金、时间。此外,该平台还引进了区块链技术等”,黄清华说。

FROM THE WIND 设计总监坦言,专业协会对于保护知识产权问题是很重要的。“我们最近几年的个人作品和品牌作品,尽量以获奖作品形式和媒体官方渠道发布,并寻求插画、平面等专业协会的帮助,所有作品都会陆续登记做完善的版权保护。”

平台方的努力也不容忽视。据了解,阿里巴巴为保护品牌的知识产权,已成立了打假团队,并将数字化应用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把沉淀下来的假货侵权特征通过算法,建立模型主动识别,一旦被模型抓住马上下架。

- END -

蔺雨葳/文

图片来源:受访品牌提供

#穿搭#品牌#设计师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