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龙山、来凤:“龙凤呈祥”之意是历史变迁还是人为?

2020-11-04新闻10

原标题:龙山、来凤:“龙凤呈祥”之意是历史变迁还是人为?

在我国古代确定行政区域边界的时候,往往采取“山川形便”的原则,即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地理区域,进而划分行政区域。而在高原山地中穿行的河流岸边往往又是人们选择建城的地方,当以河流为省界时,就造成了一系列的省界县城。这样的情况在陕西、山西、河南以黄河为界的地方最为普遍。

不但如此,如果作为省界的河流两岸在某一位置都适合建城,那么就会形成分居两省、隔河相望的两个城池,如果都是县城的话就成为离得最近的县城。比如陕西、山西两省的府谷县和保德县,河南、山西两省的陕州、平陆县。

相距极近的来凤县县城和龙山县县城

今天要说的相距最近却又分别处于两省的县城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的县城。两个县城分别处于长江支流沅江的最大支流酉水两侧,相距最近的地方不到2公里。

两个县城相距最近的地方

路标指示龙山县到来凤县仅2公里

其实如果按照来凤县和龙山县的老城区来计算距离两个县城的距离并不算近,清朝《来凤县志》的记载两个县城相距有二十里之遥。不过随着近年来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两个县城离的是越来越近了。

两县城老城区直线距离6公里

来凤县和龙山县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县名里有龙有凤,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有着“龙凤呈祥”之意,寄予着美好的寓意。另外,两个县城的位置和中间蜿蜒的酉水则像是一个翻转了的“八卦”图,让见者无不啧啧称奇。这样的县名以及别具特色的县城位置,难道是统治者在设县之初的刻意而为之吗?

两县城、酉水与翻转的八卦图对比

从历史上看,这两个县名还真有可能是设县的时候,朝廷及官员刻意取的吉祥名字。来凤县和龙山县并不是历史悠久的县,它们是在雍正年间则土司管理的地方“改土归流”而设的县,即把以前土著民族自我管理变成由朝廷任命的流动官员进行管理。两个县设置时间相差五年,并且设县与设其上级管理机构“府”是同时进行的,是国家实行改土归流的大动作。

改土归流前的两县

雍正七年五月,永顺、保靖、桑植3土司改土为流设永顺府,其中改永顺宣慰司白崖洞长官司置龙山县。

清朝龙山县域全图

清朝龙山县城图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以宜昌府忠峒宣抚司等土司改土归流置施南府,其中以散毛土司地置来凤县,治桐子园,即今天为湖北省来凤县驻地翔凤镇。

清朝来凤县域全图

清朝来凤县城及县城旁边的翔凤山

两县的名字也都有来历。来凤县以县治北侧的翔凤山而得名。龙山县名的来历据普遍说法是龙山县是“辰旗”之地,辰属龙,加之境内峰峦起伏,故名龙山县。但是清朝《龙山县志》里有一篇专门的《龙山县名考》则明确记载龙山得名是因为境内的“龙岩山”。这两个县名在设县之初估计即有直接用县内自然山水之名,也有统治者刻意以龙、凤为名的意味。

至于两个县城的位置与酉水组成“八卦图”的样子,则更是碰巧了。其实龙山县城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建在今天的县城位置,而是在江西寨设治,但因地系山坡,遂移建于麂皮坝,即今天龙山县驻地民安街道。

可以说,龙山县、来凤县的名字可能是统治者有意为之,取的是吉祥美好的字眼。但是县城的位置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形成了在湖南、湖北两省之间隔酉水相望的距离最近的县城。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来源:今日头条 大运河时空

#雍正#县城#龙山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