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志愿军老战士朱法印:“心里没有怕,只想着消灭敌人”

2020-11-04新闻11

参考消息网11月4日报道 (文/王莹)

“小时候在家里看过写有‘最可爱的人’的白茶缸,还有几个奖章,但要不是去年社区统计退伍军人信息,我们4个子女都不知道老爸在朝鲜的具体情况,不知道他立过两次功,还受过那么多伤……”朱法印老人的女儿朱翠萍说。

60多年来,朱法印谨记部队的教导,从未向同事、子女甚至老伴讲述过自己的抗美援朝经历,从不用自己的荣誉为个人谋求利益。91岁的他用朴实低调的生活态度,诠释着一名军人的初心使命和人生追求。

“我个子小,爬山冲锋是优势”

“之前我在河南信阳军分区,听说美国侵略朝鲜了,大家都很气愤,日夜练兵,都想早日上战场。”朱法印说。

从河南出发乘坐拉煤的货车来到安东(今辽宁丹东),简单准备了3天,就开始横渡鸭绿江。近70年过去,过江的场景在老人心中仍清晰如昨。“我们背了60多斤的背包,有子弹、枪、行李、干粮……头顶都是美国的飞机轰炸,我们来不及细看两边的情景,就一鼓作气,跑步过了江。”

入朝不久的高王山反击战,朱法印就经历了生死考验。当时他所在团奉命强攻高王山,迎战英国部队一个加强营。“双方武器差距太悬殊了,飞机大炮,人家什么都有,我们的枪都不是连发的,要拉一下枪栓,才能打一发子弹。”朱法印回忆说。

之前的三轮强攻都没攻下来山头,我军伤亡惨重,战士们的心情压抑而愤怒。朱法印恨不得马上冲上山去,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终于轮到朱法印他们发动进攻,冲锋的命令刚下,他就第一个往山上冲。“我参军是在大别山根据地游击队,我个子小,爬山冲锋是我的优势。”他以快得惊人的速度,一边闪躲着敌人的子弹,一边提着枪,不要命地往上冲。“心里没有怕,只想着消灭敌人!”

第一个冲上山的朱法印和战友们一起,不顾自身安危,接连向敌人进行射击,终于打退了敌人,并缴获了大量重武器。在这场战役中,朱法印荣获三等功。

“就算牺牲也要把侦察图送回去”

在朝鲜战场上,朱法印几乎每天都要面临生死考验。

1952年的一次战斗期间,朱法印和战友们一起去侦察敌人阵地,了解敌军武器配备情况。

“我们一行11人,悄悄摸到敌人阵地,画完地图以后,绕道往回走。”没料想,战士们在返程途中,正好碰上一个敌军阵地,一名战士不小心暴露了,双方随后展开激烈交火。

子弹在耳边呼啸,朱法印和战友们边打边撤,他的小腿被击中受伤。“当时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算牺牲也要把侦察图送回去。”

最终,11名战士中,9人英勇牺牲,朱法印和班长带伤艰难回到营地,成功送回了侦察图,为战斗胜利提供了准确信息。

朝鲜战场环境恶劣、天寒地冻。“一次部队过河时,正值寒冬。”朱法印回忆说,“过河的时候战士们穿着棉裤棉袄,刚上岸,发现衣服都冻住了,就找根棍子敲一下,把衣服上冻的冰敲下来,再继续往前走。”

战斗中,后勤保障线经常被敌军炸断。“有一次,连续两天三宿没吃的,我们就从朝鲜地里挖土豆,再用钢盔煮着吃,那几天就吃了几个土豆,每天还要面临敌机的狂轰滥炸。后来大伙儿饿得受不了,有个副班长,拿着手榴弹就向敌机冲去,我们也纷纷向敌机射击。”

“有今天的日子特别知足”

1952年12月,朱法印随部队回国,1956年转业到辽宁省本溪市本钢发电厂化学车间。在单位,人人都知道他是从部队转业的,亲切地叫他“老八路”。但没有人知道他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屡立战功的英雄事迹。

“我爸不想拿这些荣誉给自己谋福利,也不想让我们儿女拿这些当资本。”朱翠萍说。

退休后,朱法印和老伴也不闲着,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无论是扫雪、文化宣传,还是帮助患病邻居,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我是一个穷小子,有今天的日子特别知足。现在生活特别好,儿女都孝顺,党和政府对我们照顾挺多,知足了!”朱法印朴实的话语中,让人看到老兵一生不变的赤诚本色。

【人物简介】

朱法印,1929年6月出生,1948年参军到大别山根据地游击队;1950年11月,跟随6301部队3团9连,从河南到东北,后入朝鲜,在高王山反击战和封山里战斗中,各荣获三等功一次,1952年参加上甘岭战役;1952年12月回国,1987年退休。

朱法印旧照(受访者供图)

朱法印近照(杨青 摄)

#军事旧闻#参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