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私人开采、民间用铜,钱重物轻的唐朝为“铜钱缺失”埋下了祸根

2020-11-04新闻18

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经济文化发展的顶峰时期,它的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更是得到了一个繁荣的发展阶段,但是在这个繁荣经济的背后,一些经济方面的矛盾也不断激化。

特别是矛盾当中最为突出的钱荒问题非常严重,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唐朝的钱荒问题达到了怎样的程度,他在当时的经济生活当中又有着哪些影响?

一、唐朝大量开采铜钱,让铜钱的国家储存量十分缺乏

在许多的历史学家的观念当中,认为唐代时期出现钱荒的问题是与铜钱铸造量的不足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也必须要从当时唐代铜的开采进行一定的探析。

唐朝初年,朝廷对于铜矿的开采和铜的买卖其实限制的并不多,其实在这一时期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对于铜钱的开采要征收一定的税。特别是在宪宗时期,一年可以开采的产量就可以达到接近三十万千斤,在看文宗时期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但是这些铜的开采量,并不能满足铜钱铸造的一个严重缺陷。

政府为了扩大铸钱的规模,同时对于铜的产量还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德宗时期就号召天下百姓可以自由发挥去开采铜山,但是收来的这些铜是要由政府买卖的,用来铸造铜钱。

但也随着铜钱的开采量不断增加,铜的产量在日益的削减,这也是因为铜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会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铜的价格会逐渐攀升。

根据史料记载,在唐高宗时期,因为冶炼铜的厂房许多被停止了或废弃了,这样铜的生产量就一定会下降,但是国家又需要大规模的铸造铜器,这样就形成了一定的矛盾,一方面是铜钱的生产规模在不断缩小,但是在流通方面有大量的需要,这样就造成了铜贵的问题。

像在文宗时期就有记载,当时天下的所有的铜坑,有五十余个,但开采的量已经只有二十多万千斤,宣宗时期更是产量不断降低。加上中晚唐时期国家政事不稳定,战乱频繁,铜的开采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是遭到严重破坏。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唐朝大量的开采铜钱,与此同时它的产量也因为各种因素在不断地降低,这样就让铜贵的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

二、唐朝民间用铜的频率过高且强度较大,造成唐朝铜钱缺失的问题十分严重

下面我们再去看一看民间用铜的程度到底如何,其实在铜的使用方面,除了寺庙当中需要大量的铜进行消耗之外,民间也流传着使用铜器皿的社会风气。

根据唐代时期的史料记载,当时的铸造铜币的地区是在江淮一带加上这一地区出产的铜器,制作精良自然它消耗的成本,每贯钱就可以达到两千文,与此同时我们在前面了解到,当时铜器的开采规模不断缩小,自然就造成了铜器价格不断攀升。

当时出现了“销钱为器,售利数倍”的现象,这就是一个非常清晰的记载。因为民间他们使用铜来铸造器皿的现象非常盛行,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就多次下令要禁止民间改变用铜铸造器皿的风气,就拿玄宗时期他颁布的《禁铸铜器诏》当中可以看见唐朝的皇帝,其实是明令禁止使用铜器的物件或者说去销毁铜钱,铸造铜器的现象。

对于销钱为器的行为,唐朝时期的政府通过了严峻的刑法以及法律措施来对那些犯罪行为进行处决。例如在唐朝时期规定平民如果判了罪行,可以缴纳一定数量的同,就可以免一定的罪责,如果是九品以上的官员犯了罪的时候,也可以用铜进行赎罪,以不至于遭到免职的情况。

从这个维度我们就可以看见,唐朝时期对于铜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其实政府除了这些明令禁止之外,还在舆论宣传上加强人们放弃使用铜器的概念。

就比如政府时常会说到这样一句话,同他不可以进食,也不可以带来温暖的衣服,铜器它不同于宝物,只有用来铸钱才可以让它得以流传。民间的用铜情况,从政府的这两个手段方面就可以看见是非常严重的,这样就让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就越来越少,钱荒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到了唐玄宗时期,国家就正式颁布一道法令,当中就规定铜的收购,都是由国家负责,与此同时不允许私人买卖铜和铸造铜器,但是这项法令并没有被真正地落实到实处。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唐朝时期铜钱问题的大量缺失与民间使用铜器,销毁铜钱去铸造铜器的现象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三、钱重物轻的唐朝因铜钱缺失而造成的钱荒问题十分突出

下面我们就去看一看唐朝时期,因为铜钱的大量缺失,造成钱重物轻的现象,那么他是在唐朝不同时段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情况呢?

其实在唐朝初期,在开元之前就存在着铸造铜钱的,量是非常不足的,铜钱本身就存在短缺的问题,根据《新唐书》当中就有记载,隋朝末年天下民众私自铸造钱币在市场上通行。

唐高祖在建立了唐朝之后,就不得不对这种私自铸造钱币的现象进行处理,因为当时的钱币环境以及问题都有很大的呈现,但是政治层面上,国家政局还没有稳定下来,治理钱币的问题也是要等到国家稳定之后,才有更多的精力开展一系列的处理措施。

于是到了武德年间,就铸造了一种叫做开元通宝的钱币,去取代隋朝时期的五铢钱。这其实也与当时的货币供应不足,存在紧张的现象是有一定关系的,但当时的民间还是有大量的民众去私自铸造钱币。

其实到了武则天统治时期,他针对铜钱的管理又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当时为了能够控制住民间盗铸现象的发生,就还在允许民间有那些恶币的流通,这些铜钱并没有在官方得到统一于是武则天时期的统治政策,就采取的放任政策,直到玄宗时期,又开始对这些私自铸钱行为的惩罚和教训。

到了玄宗时期,特别是知道天宝年间货币短缺的问题就不断呈现问题逐渐的严重化。

根据唐玄宗当时颁布的诏令当中可以看见,民间是不允许私自铸造铜器的,而且官方也在购买民间,出产的一些铜矿石,在交易过程当中也主要运用布帛来交换,是一种食物交换,为的就是让铜钱能够最大程度上掌握在政府手中,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证实了当时的铜钱供应是非常紧张的。

开元年间官府在多处地点设置了监督铸钱的行为,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同的紧张状况,但没过多久,恶钱又开始流行起来。根据记载,江淮地区铸造的恶钱数量非常的多,而且铸造的质量非常低劣,因为政府在管理恶钱流通方面没有更好的措施,也没有具体的实行,这样就让市场上的好钱和恶钱处于通用的状态。

而且当时的一些权贵,他们用金诚当中好钱去江淮地区交换恶钱,再将这些恶钱运到京师地区去贩卖,这样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这也是到了玄宗时期,对于私自铸造钱币同时鼓励用布博进行交换的这些措施,都对钱币的缺乏情况有一定的缓解。

但并不能阻止市场当中流通的铜钱,数量不断减少,金属的货币储存量十分的缺乏,这也是与当时繁荣的经济以及大量恶钱的存在都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时间就来到了唐朝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唐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界点,的确随着安史之乱对国家政权的动荡,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也就让唐朝的铜钱缺乏问题更为突出,特别是在肃宗到德宗年间。

政府其实还是在寻找措施进行解决这一难题,但是随着国家政局的不稳定,加上战争频繁,对于钱财的需求量更为庞大。这样就造成地方官员根据地方的形势发展,也在铸造铜钱。

这对于唐代的钱荒,这一经济现象也是在不断延续,一直持续到雾中时期,这也对唐朝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困扰。

四、结语

由上可知唐朝因为民间使用铜器的现象非常盛行,加上对于铜的开采规模也在不断缩小,这样就造成唐朝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钱重物轻。

加上政府对于私自铸造铜器的现象,一直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加上在市场流通上面又有恶钱的盛行,自然而然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及经济发展都造成了深远影响。

就例如唐代政府在这一时期实行钱帛并用的货币政策,不仅没有让钱荒问题得以解决,反而让唐代的货币政策变得更为凌乱,对于钱荒这一经济问题起到了加速恶化的作用。

这对于我们今天去了解唐朝时期钱荒问题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

#隋唐#钱币#铜钱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