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边爬边讲,长城专家长城上培训保护员

2020-11-04新闻5

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三面环山,山脊上,一条灰色苍龙腾跃其间,那正是举世闻名的箭扣长城。

“刚才上来这个地方,是整个箭扣地势最低的地方,外面特别好走,但里面特别难爬,所以把这儿堵上,防止敌人从外面上来。我怀疑这里就是文献有记载但一直落不了地‘贾儿岭口’。万里长城上有好几千处关或口,都设在地势低的地方。”

10月29日上午,阳光明媚,一串红色身影跟着一位身穿蓝上衣的青年人爬上了山脊。刚一登城,青年人就滔滔不绝讲解起来。这位青年是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长城研究专家尚珩,当天受怀柔区文物所邀请,到长城上培训长城保护员。

尚珩给保护员做现场讲解

2019年5月,怀柔区在全市率先聘用了131位长城专职保护员,负责捡拾垃圾、巡视文物本体安全、劝阻违规攀爬野长城的游客等,全区65.4公里长城都有了专人巡护。

“保护员来自就近的村里,对长城很有感情,对当地情况也非常熟悉。我们不定期组织各种培训,讲解法律法规、长城知识等,提升保护员的综合素养。”怀柔区文物所所长张彤介绍,这次尝试着邀请专家到现场培训,希望能让保护员更加直观地了解长城知识。

西栅子村有27名保护员,分三组,守护着东起与慕田峪交界的牛角边、西到与延庆交界的九眼楼、全长约9.9公里的箭扣长城。

当天,负责箭扣东段的9名保护员都来了,跟着尚珩、怀柔区文物所工作人员一起把他们的责任区爬了一遍。保护员红色的工作服在灰色的长城上看起来非常醒目。

箭扣东段有名的难爬,但保护员爬起来如履平地,不过这一天,他们走得特别慢,因为老师想讲的、他们想问的太多了。

“老师,这个小房子是不是最高长官在长城上的小别墅?”在被民间称为“小布达拉宫”敌台东侧的马道上,一位保护员开玩笑地问。这里有一处小房子,屋顶已损毁,但四周的墙身砌的很讲究。

尚珩在逻铺里为保护员讲解逻铺知识。

“明代的文献里有很多记载,说修了一段墙,墙上设逻铺多少所或者多少处,以前没有这么多敌楼的时候,城墙上会有小房子,是住人的。一般都比较简易,这个是盖的相当讲究的。”尚珩解释,“但一般大官都住下面的城堡里。”

说到逻铺,尚珩又补充了一些知识点:长城上的敌台不是一天建起来的,是根据紧急程度决定先修谁后修谁。今天我们看到长城上一个敌台连着一个敌台,实际上每个敌台的修建时间是不一样的。

“大家看这块砖,在古建上叫‘披水砖’,非常形象,它有两个斜面,雨水落上来,被分到两边去,水就不会通过砖缝往墙里面渗了。”在一处城墙只有两层砖、局部墙头已经坍塌的城墙边,尚珩又讲解起来,“这砖还有一个作用,往上爬的时候不好抓,起到给敌人制造麻烦的作用。”

尚珩在讲解披水砖的知识点。

尚珩一路走一路讲,保护员们一边听一边问,不知不觉三四个小时就过去了。一路上,保护员们还顺手把长城两侧的矿泉水瓶、包装袋等垃圾一起捡了。

“以前净在屏幕上听尚老师讲课了,以理论为主。今天在现场,有实物,边听边看,特别好理解。别看我从小在长城下长大,好多知识都是头一次听说。”53岁的保护员蔡景友觉得收获特别大。

“听尚老师这么一讲,觉得长城太有意思了,真得好好保护。现在我们不保护,以后孩子长大了,什么也看不见了!”52岁的保护员杨书芝说。

在127号敌台上,尚珩给保护员讲解敌台的相关知识。

下午2点多,走到管护责任区的交界处,西栅子村的保护员们还意犹未尽。那边,隔壁渤海镇的保护员们已经在责任区内等着了,迫不及待想听尚珩的现场培训课。

尚珩和文物所工作人员简单喝了点水、吃了点面包,培训又开始了。

正北楼上,渤海镇大榛峪村的保护员们在等候尚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