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报告:全国社会工作者总量上升 持证者增至53.1万

2020-11-04新闻13

原标题:报告:全国社会工作者总量上升 持证者增至53.1万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 杨月 实习记者 牟昊琨)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0)》。蓝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共有53.1万人,与2018年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总量相比,增加了9.2万人,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总量呈上升趋势。从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的增长速度来看,近年来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保持正增长的趋势,增长速度略有波动。

活动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中国青年报》曾在《1500名社工专业毕业生仅2%干本行》报道中关注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报道中,团内蒙古区委权益部下设的内蒙古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份《内蒙古自治区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需求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显示:"内蒙古有9所高校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10多年来培养了1500多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但只有2%从事专业工作,社会工作岗位少,社工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5年过去了,社工专业人才数量的持续增长,令人欣慰。《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0)》发布会上,与会专家指出,社会组织是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专业化,能够为公民提供更符合需求的公共服务、增强居民的归属感,也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数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社会组织发展的专业化程度。

2011至2019年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数量及增长率情况。

图片来源:《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0)》

专家认为,持证社会工作者数量增长,呈现出了可喜变化,说明我们专业社工队伍在逐渐壮大。我国社会组织近年发展迅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有着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服务提供、社会政策制定、社会组织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青少年事务社工为例,内蒙古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讲师吕霄红在此前的报道中提到,"及时发现青少年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补救,既可提高帮扶的功效,减少人力物力支出,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对青少年的伤害。"她认为,青少年工作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建议政府增加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岗位。

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已成共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黄晓勇在报告中指出,长远来看,还需健全"三社联动"机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增强社会组织专业化,提高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群众的效率和质量。

一是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搭建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对社区社会组织的信息进行备案,整合梳理社区社会组织资源,并及时进行动态更新。二是引入更多专业社会工作者,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支撑,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专业化程度。三是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有机配合,通过"三社联动"机制,动员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目前浙江、四川、江苏、上海等地均开展了"三社联动"的实践,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工作,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开展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