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留下杨家牌楼里“向往的生活”

2020-11-04新闻6

来源:杭州西湖传媒中心

很多来杭游客,去过上天竺、灵隐寺、梅家坞后,总会来留下街道杨家牌楼转转,和这里的居民聊聊天,尝尝巷子里的美食;在溪边拍拍照,运气好的话,还能与白鹭不期而遇,或赶上一场居民们自导自演的文艺汇演,感受简单纯朴的快乐。然而,眼前的怡人景致,在3年前,却是另外一副模样。

“这就是以前的杨家牌楼。”杨家牌楼社区居民沈小丽指着相册里的老照片向记者介绍。沈小丽是土生土长的杨家牌楼人,照片中抬头漫天电线、低头黑臭小溪,道路两旁密密麻麻地停满电瓶车的场景,就是2017年前杨家牌楼给人的印象。

跟社区其他居民一样,沈小丽家以房租为主要收入。“过去,住房面积大的人家,把一幢楼隔成20多个房间,全部对外出租,环境好些的房间每月房租也才350元。”沈小丽说。

收入虽不多,但一家人也勉强够用,本以为日子就这样了,没想到,一场因环境整治带来的蜕变开始了,居民们的生活水平也由此得到大幅提升。

2015年,西湖区启动“五水共治”、城中村整治等工作,杨家牌楼社区在列。很多居民家里的改建都不合规,拆了,少了收入来源,生活怎么办?这是很多居民担心的问题。

“社区请了设计公司,针对每户居民专门设计改造方案。电线、网线全部从天上改到地下,外立面也改成了现在这种小洋楼的风格。拆违还‘绿’于民,在每家庭院绿化带种上各种绿植和花卉,每家庭院各有千秋,看着清爽漂亮多了。”沈小丽说。杨家牌楼社区制定一户一方案,全力推进拆违、修路、五水共治、截污纳管、电力上改下等工作,争取让辖区414户居民满意。

要致富,先修路。随着社区生活环境逐步改善,修路也被提上日程。“印象最深的是,社区要是进消防车、救护车,让人心急得嘞。”指着一张非机动车机动车一起,路面被人、车填满的照片,社区主任吴世刚说,这条路就是改造前杨家牌楼唯一的一条路,每当消防车、救护车要进来时,那个时间点,社区要出动三分之二的工作人员,有的去带路,剩下的负责引导和搬开“路障”。

2016年,杨家牌楼社区开始修路,现在的牌楼,在原有通向中心广场这条路的基础上,东、西两个方位分别修了一条路,供机动车通行,原本的路供非机动车通行,这样一来,交通更有序了。在路灯安装过程中,除了主路,杨家牌楼社区还做了一些小而美的场景设计,为居民家门口的巷子安装小路灯。

现在的杨家牌楼社区,漫天悬挂的电线、网线不见了,居民房从外观上看,就像新建的花园洋房,室内整洁宽敞。“2018年,社区城中村改造完成后,居民们一间房的租金高的已达每月1000多元。”吴世刚说。

小区居民之间的矛盾无外乎“你占了我家空间、我影响了你的生活节奏”,杨家牌楼也不例外。广场舞兴起后,社区也有交谊舞、健身操等好几支舞蹈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是好事,但由于社区可以活动的室外场所就中心广场那一亩三分地,空间有限,因为场地使用上的冲突,几支舞蹈队时有口角,一度居民关系紧张。城中村改造,修路、亮灯、治水……这些物质生活上的改变,为居民们带来了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居民之间相处也变得更和气了。现在,社区的广场舞、乐器演奏等活动有序开展,遍地开花。

抬头可看蓝天白云,低头感受鸟语花香。夜晚,伴着潺潺水声和悦耳虫鸣,居民们走出家门遛狗、散步,享受夜晚的宁静与美好。环境美了,生活富了,从老牌楼变成新楼宇,从历史中走来的杨家牌楼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现在的日子,就是我心中向往的小康生活!”沈小丽笑着说。

#城中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