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用公益和科技的力量让人们从容面对疾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干细胞产业领军人物陈海佳

2020-11-04新闻8

陈海佳在实验室

陈海佳与科研团队在干细胞液氮罐储存室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何珊):陈海佳是全国政协委员,多年来他参与全国工商联精准扶贫计划,为西藏、四川、新疆等地的不发达地区捐建了多所希望小学,并为医疗卫生设施匮乏的学校捐建医务室,配备药房、病床和急救设备等设施。这些学校多处于地广人稀的山区或高原,对于需要住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拥有一个设施完备的医务室是他们安心生活的保障,能让他们在面对常见病时不再惊慌,有了小病都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医治。

陈海佳说:“2012年我去了西藏林芝县中学。当时学校的条件非常简陋,我听老师说孩子们生病买药都不好买。因为西藏地处高原,很多孩子可能会因为一场感冒就得了重病,甚至有生命危险。后来因为有了医务室,孩子们的一些小病,比如感冒和发烧在学校里就能得到及时救治。”

深耕医药卫生领域多年,陈海佳尤其能够体会人们对疾病的畏惧,一场大病往往能够拖垮一整个家庭。所以他自发于2017年成立了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儿童公益金,希望能为更多家庭带来希望。陈海佳说:“当时是一百万元的基金,有九家医院参与救助,有十几位白血病小孩的患者已经得到了帮助。(比如)甘肃省正林县是全国工商联扶贫的对象,因为这个缘分我了解到并参与了(当地)两个孩子的救助。社会还是需要更多的爱去关心这些贫困地区的重病孩子。”

疾病是脱贫路上的拦路虎,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比如对患大病和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实行政策倾斜,将一些抗癌药物纳入医保等。与此同时,社会上逐渐强大的公益力量也在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陈海佳说:“中国人民是善良勤劳的民族,在我们身边关心和热心公益的人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对困难人群的帮助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我觉得独善善不如众善善,一边做公益一边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一种习惯,这样社会也会形成一种更有爱心、更美好的氛围。”

爱能够温暖患者的心,而点燃他们生命希望的是科技的进步。以白血病为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已知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虽然就此能够重建自身的免疫系统,却也可能出现排异反应等并发症,陈海佳带领的干细胞科研团队就以此为方向展开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所以在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时候结合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可以很好地调节移植之后排异的反应。我们正在同步开展新药研发和临床的研究。这也是有益的、推进治疗重大难治疾病的一种新药。”

干细胞在医学上被称做万能细胞,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对该技术在治疗重大难治性疾病方面寄予厚望。陈海佳介绍说,干细胞在治疗慢性骨关节炎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效果:“在骨关节炎领域,中国有1.13亿(患病)人群,目前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干细胞特别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和修复再生的作用,所以我们也开展了这个领域的新药研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老百姓用更少的钱去治好病,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此,科技工作者也在日日夜夜地做科研,做临床研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透露,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健康挑战依然严峻,包括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疾病困扰着很多人。陈海佳委员认为,智慧与爱心是人们克服疾病,继续前行的曙光:“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和疾病不断斗争的过程,原有的疾病解决了,新的疾病,比如像新冠病毒又出现了,所以这是一个永续的话题。但人类是充满智慧和爱心的,最终一定会不断地战胜疾病和困难,让人们拥有美好的生活。”

#白血病#感冒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