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商鞅:影响华夏大一统的变法名臣

2020-11-05新闻29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七百多年的春秋战国乱世,被秦王嬴政成功终结。而秦王嬴政也因此被称为千古一帝,不过在说千古一帝之前,秦国历史上有一个人物,是无论何时都迈不过去,他就是商鞅。

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最关键的一个人物,因为他率先在秦国主持变法,使得原本积贫积弱的秦国,彻底脱胎换骨。

在数代君臣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为秦王嬴政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基础,“商鞅变法”与“大秦帝国”之间的烙印,也是永远抹之不去的。

没有商鞅,可能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都将被改写,一个人的伟大不是生来造就的,需要后天的不断磨砺、学习、成长、积累,达到厚积而薄发。

商鞅本不是秦国人,他祖籍是战国时期卫国人,卫国是一个小国,而战国是大争之世,真正的有才之人并没有太多的国家界限,士人往往会针对自身所学,结合各个国家对士人的重视优待程度,而选择栖身之国,而距离卫国很近的三晋之一——魏国,自然也能吸引很多天下名士,而商鞅就是其中最璀璨的那个。

商鞅本名叫卫鞅或者公孙鞅,商鞅之名是后来卫鞅在秦国变法大成,打败魏国收复河西之地后,被秦孝公封于商於之地,所以又名商鞅,而商鞅那时候的爵位是君,所以又被称为商君。

他起先栖身于魏国,并投身于当时魏国丞相公叔痤麾下,职位是中庶子(官职很小,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在这一时期商鞅饱览群书,广泛涉猎百家经典,对刑法相关的知识尤为感兴趣,并有着自己十分独特的见解。

他对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的各种书籍也非常感兴趣,并深受李悝、吴起变法的影响,可以说李悝、吴起都算是商鞅的神交恩师。

长时间下去后公叔痤对商鞅的见识、才学、人品都十分欣赏,也经常跟商鞅一起讨论治国之道,可以说明面上看公叔痤是长辈,是领导,是老师。可私底下实际上更像是一对忘年之交,但是公叔痤这人有个缺点,为人比较自私,而且权利欲望比较重,当初吴起在魏国的时候,公叔痤为了稳固自己的相位曾设计挤兑走了吴起。

吴起流浪到楚国后得到楚悼王的赏识,并担任令尹,不久后主持了赫赫有名的“吴起变法”,使得楚国国力有着显著提升,加快了楚国对外扩张的步伐,只可惜在楚悼王身死之后,吴起由于变法得罪了整个楚国贵族,最终被乱箭射杀。

而吴起在楚国举行的变法,也因为得不到新任楚王和楚国当权者的支持而最终人亡政灭,让人唏嘘不已,但是公叔痤毕竟年龄已经大了,眼看着就要驾鹤西去,魏惠王坐不住了,赶紧来到府上探望公叔痤。

公叔痤活了一大把年纪,哪能不知道魏王来看他的真正用意是想让他给个建议谁来接任魏国相位,公叔痤一死,盯着相位的就有两个人——大将军庞涓和魏公子昂,他拿不准这两个人该让谁接任丞相之位,所以想听听老公叔的建议,然而,公叔痤却并没有二选一,而是直接向魏惠王举荐商鞅“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

公叔痤苦心孤诣的向魏王举荐商鞅,但是魏王却很不以为然,觉得公叔痤怕是老糊涂了,一个小小的中庶子有何德何能当我魏国国相,这是当我魏国无人吗?

魏惠王十分重视出生,所以他从心底是看不上卫国一个破落贵族出生的卫鞅,也看不上一板一眼出生一般的大将军庞涓,公叔痤见状不禁叹了口气,随后秉退所有侍奉的下人,对着魏王正色说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说完这句话,公叔痤像是透支了最后一点的气力,虚弱的躺在了榻上,魏王见此情形也不禁有些意动。公叔痤在魏国担任丞相一职,虽然没有多大建树,但终究还是十分忠君爱国的,算起来他应该喊他一声叔叔,于是答应不用商鞅就杀了商鞅。

最终独自离开相府,不久之后

公叔座把商鞅叫到跟前对他说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意思就是我本来想举荐你担任魏国丞相,但是魏王不同意,我知道你很有才华,如果不能为魏国所用,以后必将成为魏国大患,所以我又向魏王建议,如果不用你为相就杀了你以绝后患,你我相交一场,我也不忍心你如此英年早逝,你赶紧离开魏国逃命去吧。

我向魏王举荐你和不用你就杀你是忠于魏国,让你离开魏国保命是全了你我之间的情义,忠义两难全,我只求问心无愧了,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苦心。

商鞅淡淡的笑着说道:“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

意思是魏王不听从你的举荐让我担任丞相,又怎么会听从你的建议杀了我呢?

听完此话,公叔痤不禁愣了愣神,商鞅说的很有道理啊,看来他对魏王几十年的了解,还不如商鞅几年间看的透彻。

这个年轻人的眼光真的很独到,他真有些为魏国即将失去商鞅而感到一丝恐惧,可事已至此,他已经左右不了将来了。

可惜啊此时此刻,他知道他当真是老了,他主政魏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魏惠王回宫后玩笑似的对着身边人说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这次去了一趟公叔痤府中,他得出一个结论:公叔痤真的老糊涂了,让他将大魏国的国政托付给一个小小的中庶子,简直是开玩笑!于是公叔痤临死之前给他举荐的不世出的大才,就这么成功的被他错过。

而这并不是魏惠王第一个错过的,也不是最后一个。商鞅、孙膑、公孙衍、张仪、范雎,都是在魏惠王执政期间从魏国流失的大才,随便重用一个,魏国也不至于在他之后越混越回去。

而这几个人,除了孙膑之外竟然不约而同的,先后都去了魏国的死对头国家——秦国,并且都在秦国做过丞相或者客卿,魏惠王起手王炸加四个二的好牌,被他逐渐打得稀烂。

而秦国对所有山东来的士人们向来是来者不拒,而魏国离秦国最近,加上综合人才质量高。秦国国君一看是魏国来的人才,天天开心的嘴都合不拢,做梦都能笑醒,可以说秦国的强大,魏国绝对居功至伟,魏国就相当于是秦国的人才培养基地,不久后 ,魏国公子昂接任丞相位。

庞涓仍然是魏国大将军

商鞅则辞去中庶子一职,一匹千里马开始寻找起了他的伯乐,当时魏国的都城是安邑,在经过魏文侯、魏武侯以及魏惠王三代君主的经营后,已经成为了中原文化、商业、政治中心。

战国时候许多游学世子也都以能够出仕魏国为荣,安邑就像战国时候的北上广深,与此同时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也声名鹊起,也使得临淄成为东部的核心城市。

赵国的都城邯郸

韩国的都城新郑

楚国的都城郢都

可以说也都十分的繁华。

而同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西部秦国的国都栎阳,对比之下却是一片萧条,几乎也很少见到山东诸国的士人去秦国游学或者做官,能见到的也都是一些他国商人,可以说那时候的秦国只有两种人:老秦人和他国商人。

六国觉得秦国地处蛮夷之地,国人都是不被教化之人,称秦国之民为虎狼之人,称秦国之军为虎狼之师。

六国卑秦,六国有啥事都不带秦国玩,这让整个秦国都十分郁闷,好在这个现状即将被秦国新一任国君嬴渠梁改变。

而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嬴渠梁是秦献公的儿子,他还有个哥哥叫赢虔,嬴渠梁性格果敢刚毅有勇有谋,赢虔勇武刚烈嫉恶如仇。

秦献公之所以会死,是因为秦国跟魏国死磕,不幸中箭最终伤重不治而亡,他知道两个儿子之中嬴渠梁是最适合继位国君,但是又担心赢虔以及他的支持者们不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安排后,最终将秦国国君之位传给了嬴渠梁。

并且将一个非秦国国君不传的密信告诉了嬴渠梁:“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

现在关于这句话的理解也有很多种,许多人都说这是老子的预言。

大致意思是说:

周朝与秦国同源,因为秦国得国之地就是周朝的龙兴之地,从秦襄公被封为诸侯,至秦昭襄王时期周朝灭亡,这是秦与周复合,实际上总共516年。去掉误差(可以理解,古人喜欢500年这个时间),整数就是500年。

老子说这话的时候是秦献公在位,之后还隔着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不得不说这预言够厉害!

“合十七岁而霸王出”,这个有分歧,有人说是从周朝灭亡公元前256年,到秦始皇诛灭嫪毐,大权亲握于公元前238年左右,正好17年。

这个霸王是指秦始皇,也有人说霸王是指西楚霸王项羽,十七年是秦朝建立到灭亡的时间,但是秦朝只存在14年,只能说勉强也成立。

但是,预言是成立的,可老子是怎么知道的,至今无人说出为什么,这一则预言其中的寓意,秦国的每一任国君只要不傻,都能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秦国有朝一日必将成为像周朝一样的天下共主,而这个宏大的目标,必将激励着整个秦国,必将激励着每一任秦国国君,这是一种崇高的历史使命,华夏大一统的宏图大业也必将由秦国去实现,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那时候的秦国已经被战争打的百孔千疮,百姓也过的穷困潦倒,如果不好好休养生息,继续再发动几次战争,秦国必终将走向灭亡,嬴渠梁于破败之中而立。

身上肩负着的是几十代秦国先辈们的希望,这个担子他能不能挑的起暂且先不说。但是在华夏一统之前是绝对放不下的,这种责任感从他继位的那一刻,再也没有让他轻松过一刻。这个为了华夏一统而殚精竭虑的秦国国君嬴渠梁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孝公,

而他就是即将发掘商鞅这匹千里马的伯乐。

以下引子便是秦孝公向山东六国广发的《求贤令》“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後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脩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彊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商鞅在见到秦孝公这篇求贤令后不禁重重评说到:

秦公求贤令,乃五百年一卷雄文

旁人问:何以见得?

商鞅说到:

其一,痛说国耻,历数先祖四代无能,开旷古先河;

其二,求霸业而不求吏治,身处穷弱,竟能做鲲鹏远望吞吐八荒;

其三,胸襟开阔,敢与权臣分享秦国,公器之心可昭日月。

只此三点,堪称真心求贤。

---

正是此大气磅礴之雄文

使得正云游四方

寻求明主的商鞅义无反顾

直奔秦国而去

秦孝公与商鞅这对千古君臣的风云际会

成功开启了华夏大一统历史的新篇章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商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