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肝气不顺,抑郁难解,四大方法教你如何养肝护肝

2020-11-05新闻11

我们的肝就像一个中央银行,负责管理身体的三大货币( 气 、 血 、 水 )流通。情绪、睡眠、饮食甚至 药物等,均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但保护肝脏并不是把肝脏包起来不让病毒来侵犯,而是要从生活习惯到饮食起居的全面调理。

一、情志养生,不生气少生气

“怒伤肝”是根据中医的五脏对应5种情绪来划分的。因为肝脏对应的是怒,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所谓肝脏气血失调就是因为其长期精神抑郁或突然怒火中烧导致的。

二、作息有律、起居有常

中医的子午流注中讲到:肝胆在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最兴盛,各个脏腑的血液都经过肝,此刻肝脏的解毒作用也达到了最高峰。因此,人在此时也应顺应自然,保证充足的休息。此外,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肝。”因此,养肝的最佳方式就是好好休息。平时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及时休息补充体能,也让肝脏能发挥其调节气血的作用,以消除疲劳的感觉。

三、食补护肝,多吃绿色蔬菜

我国的传统医学素来有“五色饮食”的说法,而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因此平时可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例如菠菜、西洋菜、芥蓝、青瓜、冬瓜、绿豆等,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功效。此外,“肝性喜酸”,根据酸味入肝的原理,可以在日常多食用一些米醋,除了益肝还可以预防感冒。一些酸味食物,如沙棘、山楂、枸杞等,护肝者还要注意尽量少吃辛辣、油腻食品,少喝酒。

四、通过健脾护肝

中医认为,五脏都是相互密切关联的,其中肝属木、脾属土,木旺则乘土。而肝主藏血,贮藏和调节全身血量,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血量充足,则肝血充盈。因此适当保养脾胃的消化功能,吃一些有益气健脾功效的中药如党参、山药、茯苓、白术、薏仁、扁豆等,对调养肝脏的也大有裨益的。

生活中有人认为,中药完全无毒副作用,甚至当成保健品滥用。然而这种做法极有可能危害健康。有些好中药,滥用会伤肝,一般来说,药物肝损害主要有两种机制:一是药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肝的直接毒性,主要与种类和剂量有关。二是个体对药的特异反应,主要与体质相关。

以下五种中药,滥用伤肝:

1、何首乌

许多老百姓喜欢服用何首乌护发、补肾。但随着使用增多,其安全性也成为焦点。何首乌有生熟之分,熟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的作用,而生首乌可治疟疾、润肠通便等。

用其补虚、乌发一定要选炮制后的首乌,即“制首乌”。自己购买或采集的何首乌如果未经炮制,可能会含有一种蒽醌衍生物大黄酚,擅自滥用会对身体产生一定毒性,最主要的体现,便是肝脏损害和刺激肠道充血。

2、番泻叶

出现便秘,许多患者会自行选择番泻叶来治疗。番泻叶确实有不错的泻下作用,但更适合急性便秘,且一般用量5~6克即可。如果长期过量服用,它在肠道内代谢的蒽酮类似活性产物,易伤害肝脏。

常出现畏寒喜暖、大便稀溏等证的平素脾胃虚寒者也不宜用。

3、艾叶

中医认为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等作用。有些患者会用艾叶茶或艾附暖宫丸等中成药来治疗痛经,但不能长期、大量使用。

研究发现,艾叶中含有的一些挥发油或水溶性物质,长期服用可以对肝脏造成损伤,严重时甚至出现肝硬化等疾病。

4、苦参

苦参可以清热燥湿,有些患者会长期自行服用苦参片,来自行治疗湿疹与慢性阴道炎。

但要注意的是,苦参片仅适用于湿热蕴蓄下焦所致的阴道炎与湿疹,擅自服用可能耽误病情,甚至过量而伤肝。遵医嘱长期服用的患者,应定期复查,一旦出现肝脏问题,要马上停药,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5、白果

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实,有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有些老年哮喘患者,会喜欢捡路边的白果泡茶喝。

但未经炮制的白果核仁中还含有银杏酸、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过量服用易导致腹胀,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肝中毒等问题。一般情况下,白果炒熟后可将大部分的苦杏仁苷去除,使毒性减低。可将白果剥壳后泡水一小时左右再加热食用。

但成年人一般一次不要超过10粒,儿童一定不要超过5粒。5岁以下儿童禁吃。易出血和身体虚寒者也不宜用白果。

针对如何科学养肝,提出如下六点建议:

1、多做运动

年轻人应早睡早起,在晨起时增加一些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瑜伽、骑自行车等。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阳气生发,帮助人们的体力从冬藏的状态中恢复,对肝脏有一定的养护作用。

2、注重合理饮食

青色属木,入肝,具有舒肝、强肝的功能,能消除疲劳、防范肝疾。青绿色代表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是提供人体所需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食物。

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之类的绿色食物,并适量少盐、低脂,注意膳食比例均衡,对肝脏很有好处。

餐桌上,常见的绿色食物有绿豆、菠菜、西兰花、黄瓜、丝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莴笋等。

3、注意作息

现代人很多是迫于工作和学业压力,平时睡得很晚,有些人则习惯在睡前熬夜看电视、玩游戏。

殊不知晚上十一点是肝脏开启自我修复的时间,如果在这个时间人体还没有进入休息状态,对肝脏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春天以后,日照时间逐渐增加,因此应尽量将晨起的时间提前,将晚上入睡的时间也相应提早。

4、注意调控情绪

人在春天很难控制自己的脾气,也很容易焦虑、烦躁。因此应尽量保持心态平和,调畅情绪。

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感到不愉快时,可以抽出五分钟时间静坐一会,喝上一杯白开水将情绪舒缓下来,工作起来会更有效率。

保持平和的心态,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也会变得更有亲和力,更容易解决各种问题。另外,多喝一些花茶对于舒缓情绪同样有着积极的作用,如玫瑰花茶有助于疏肝,菊花茶清肝明目,利于静心。

5、点敲胆经

胆经位于身体外侧,是十二经脉之一。双手握拳稍

微用点力敲打左右大腿外侧各50次,每天敲打胆经,能加速胆汁分泌,提升肝脏的功能,有助于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对养肝有益。

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而必需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胆经是一条从头到脚的经络,大腿外侧循行,只有一条胆经,而且这段胆经敲打起来最为顺手。建议每天都要敲打胆经,以达到养肝的目的。

6、适度饮酒

传统宴席聚餐上素有“无酒不欢”“酒逢知己千杯少”之说。然而酒精对肝脏的伤害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遇特殊情况必须饮酒,可适量喝一些红酒,其中的氨基酸和维生素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益处,但切勿过量饮用。切记小酌怡情,大饮伤肝。

食补对于滋养肝脏同样有着重要功效。以下养肝食疗方,不妨尝试制作:

1、茯苓粥

茯苓50克,薏苡仁30克,大米100克同煮,分两次食用,每日1次,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渗湿之功。用于肝郁脾虚之证。

2、枸杞子粥

枸杞子50克,大米100克,煮稠粥,每日分2次食用。本方法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养肝的效果。

3、扁豆淮山药粥

取白扁豆100~150克,怀山药50克,均研细末。大米150克,加水适量煮粥,每日分2次服用。本方具有健脾和中、助消化之功。

#消化疾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