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曹操麾下最霸气战将是谁?对决甘宁,无惧周瑜,武圣关羽抄他后路

2020-11-05新闻8

文:芥末老生(作者原创授权)

建安十三年(208年)12月,曹操兵败赤壁后从乌林仓皇北撤。水军的船只在那场大火中早已经灰飞烟灭丧失殆尽,为了能尽快摆脱追兵回到后方,无奈之下曹操率军一头撞进了水沼遍布的云梦大泽,要抄近路从华容撤回南郡的治所江陵。回想一下后世那支伟大军队过草地时的情景,那么曹军败退的艰难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当大军实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曹操就不得不驱使老弱士兵去寻找树木枯草前驱铺路,后来在情急慌乱之下,骑兵甚至不惜踩踏铺路的士兵,以他们的躯体为道让大军通过。这种撤退已经根本不能称作有序了,这就是亡命奔逃般的大溃败,这在曹操的军旅生涯中还是第一次出现(注1)。

注1 《三国志 魏书一 武帝纪》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衆。

就这样,一路狼狈不堪地艰难跋涉之后,曹军总算逃回了江陵。为了防止孙刘联军乘胜追击导致整个战线全面崩溃,曹操立即布置了层层防线以拱卫江北:曹仁守江陵(今荆州市)、调徐晃从樊城南下来支援协防,文聘守江夏(今江夏区),乐进守襄阳(今襄阳市),满宠守当阳(今荆门市),整个防线的支点就是江陵。他自己则随即引军北还,既然一战定江东给自己增加添无限声誉和威望的机会已经彻底失去了,那就更要稳固好后方,防止此战的大败引发后院起火肘腋生变。

不久孙刘联军就追击到了江陵,驻屯在了南岸与曹军隔江对峙,然而就在此时,孙刘联军却出人意料地分兵了。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分兵?是因为周瑜听从了刘备提出来的一个颇为高明的建议。刘备说,江陵城防坚固粮草充足、守城的将士骁勇善战,而且兵力也与我们接近,强攻肯定很难在短时间内奏效,不如分出一部分部队北上去袭扰曹仁的后方补给线、断绝他的粮道,等到曹仁后路被断、城中开始缺粮的时候,他必然就会撤走,周瑜深以为然。于是刘备留下张飞带1000步军协助周瑜攻城,自己带着其余人马和周瑜支援给他的2000水军单独出击了(注2)。但是此后他却耍了一个滑头,并未引全军北上,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关羽,自己带着主力南下去攻略荆州南方的桂阳、长沙、零陵、武陵这四郡了。

注2 《三国志 吴书九 周瑜传》吴录曰: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入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江陵(今荆州市),就是那个“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江陵, 它的前身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郢,地处长江中游是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北上南下西进东出都要经过这里。所以,无论是将来曹操再次南下,还是孙刘联军北上亦或西进,江陵都是必争之地。刘备算的很清楚,对于江陵,周瑜是势在必得的,仗打完了以后他能不能分到喝到口汤都不一定,那么与其陪着周瑜在坚城之下空耗时光,不如趁机赶紧去给自己抢粮抢钱抢地盘。如今荆南四郡兵力薄弱、守备空虚、人心涣散,北边还有周瑜在顶着曹军,这么好的机会如果再抓不住,已经47岁了的他,这辈子也就别想再出头了。这就是刘备分兵之计的真正目的。

孙刘虽然是联盟关系,但是这个联盟是因为要面对曹操这个巨大的共同威胁,而不得不一起抱团取暖才形成的,联盟的内核就是基于双方各自利益的相互利用,当来自外部的威胁一旦开始减弱,双方自然就会为了己方利益的最大化而开始相互算计了。所以,周瑜的阳谋就是,刘备你老老实实给我卖苦力帮我打仗,胜利之后可以甩给你一些无关痛痒的好处,但是绝不会让你有机会染指江陵这样的重镇。而刘备不满足于只瓜分残羹冷炙,于是才会有了背着周瑜去夺取荆南四郡的暗算。

江陵的攻城战开始前,周瑜先派甘宁(益州巴郡人)带部曲数百人向西去偷袭守备空虚的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夷陵是三峡的门户、进出四川的水路咽喉,所谓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因为益州的刘璋在赤壁大战前已经公开的向曹操示好,所以就一定要预先防备益州的部队可能会顺江而下增援曹仁,拿下夷陵既能把益州军队出川的口子堵住,也堵住了曹仁可能的一个撤退方向,更为东吴将来有可能攻伐益州的军事行动建立了桥头堡。此时的夷陵守备极为空虚,被甘宁很轻松地就攻占了(宁建计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但是曹仁随即就派了步骑军5000人来夺城,甘宁寡不敌众急向周瑜求救,周瑜在吕蒙的劝说下亲自带了全军一半的主力去救援,不但反杀了曹军还缴获了300多匹战马。偷袭夷陵就打了曹军一个冷不防,然后又迅速大举增援就更是出乎曹军意料,此战出奇制胜使得东吴官兵勇气大增,畏惧与曹军展开陆战的心理也一扫而空,于是全军乘胜过江进逼江陵城下。

此时镇守江陵的曹仁,就是要橡根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长江北岸,坚守住这个整条防线的支点,给曹操从容撤退到后方、重新整顿兵马争取到足够充裕的时间,这个任务极其艰巨而重要。如果孙刘联军一旦夺下江陵,那么一路向北全是平原,他们就可以几乎毫无阻碍地沿着荆湘北道和汉水直抵襄阳城下。襄阳和樊城是南阳盆地的南大门,如过这里再丢了,那曹操统治的整个腹心地区就完全暴露在了孙刘的兵锋之下,政权都会因此动摇了。再有,南郡和南阳郡是荆州最富庶的地区,无论如何不能落在孙刘的手里,变成他们的钱库和粮仓。

像曹仁这种在北方连年厮杀中见过无数大阵仗的将领,深知士气是多么的重要,现在自己的队伍连逢大败,遭到重创之后尚未恢复元气,士气低落军心不稳,如果再任由敌人耀武扬威于城下,这仗就真不好打了。所以,他在东吴的数千名先锋军刚开始过江登岸的时候,就派猛将牛金率300骑兵去冲击敌阵,要击敌于半渡给他们来个下马威、杀一下他们的锐气。但是随着上岸的东吴军越来越多,寡不敌众的牛金很快就陷入了重围,和曹仁一起在城上观战的众将,脸上不禁都露出了畏惧的神色,没有一个人敢提出要去支援和解救的。此时的曹仁却早已血脉贲张,他不顾众将的苦苦劝阻,只带了数十骑兵就径直冲入了敌阵,势不可挡地解救出了牛金,就在他们准备回城的时候,发现还有一部分士兵被围住没有冲出来,于是曹仁再次突入敌阵杀出一条血路,把所有的被围士兵全都带了出来。东吴军紧跟在后面掩杀,曹仁又突然回马斩杀数人,东吴军兵大为惊恐,于是退走。等曹仁回到城里时,守城的众将跪伏道边,高呼:将军真天人也!各部士兵无不对曹仁的勇猛无敌钦佩万分,士气因此大振(注3)。

注3《三国志 魏书九 曹仁传》瑜将数万衆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衆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衆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余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余衆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衆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

自古以来打仗撤退一直都是一个高难度行动, 作为掩护全军撤退打阻击战的部队,责任最重、困难最大 。曹仁在大军从乌林逃回江陵后极短的时间内,整肃了建制混乱的队伍,给他们配备齐了武器,补充好了口粮,使得军心稍定。但是要防止这些吓破了胆的士兵再次像兵败赤壁时那样的大规模溃逃,首先就需要恢复他们的斗志,让他们信任自己的将官,然后再通过一场胜利来树立起坚守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所以,他才会在夷陵丢失之后即刻派重兵去夺城,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周瑜也会迅速大举增援,他的5000人马会这么快就败了。

斗志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一个资深的将领可以凭着自己的经验,从士兵的言谈举止乃至嘴角一个不经意露出的对敌军轻蔑冷笑中感觉到它的存在。 然而这一切,曹仁在自己的队伍里已经看不见了,反而是垂头丧气、恐惧悲观的情绪在到处蔓延。而且需要恢复斗志、树立必胜信心的也绝不止是普通士兵。一定要再通过一场主动出击的胜利来打击敌军军心、提振己方的士气,但同时也必须让每一个士兵、每一个将官都明白,他曹仁对所有人的安危都是关心的,不会用他们的生命做无谓的冒险,也不会丢下被敌人切断包围的兄弟不管。所以,身为主将的他才会不顾身边其他将官的劝阻,只带几十人就去冲击几千人的敌军解救自己的队伍,唯有如此不顾自身安危地披坚执锐凿军破阵,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所有官兵的斗志,最终取得胜利。

自此战之后,周瑜和曹仁的战斗在江陵进入了相持状态。当曹操收到前方的战报后,对曹仁大为赞赏,认为他能临危不乱、既勇猛果敢又善于把握和调动军心,随即为他晋爵加封为安平亭侯。

#三国两晋南北朝#周瑜#曹操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