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让烟台法治底色更明亮!我市荣获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2020-11-06新闻7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11月6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任雪娜 通讯员 于跃 摄影报道)近日,我市法治工作迎来新的里程碑,成为首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与此同时,招远市获评“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 县(市、区)”,烟台市“全面深化非诉讼纠纷解 决机制”和栖霞市“强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被评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这意味着我市距离“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桂冠更近了。在法治烟台这条路上,我们愈行愈坚,用行动让这座城市的法治底色更明亮。

法治守护,营商环境“暖”起来

法治底色越厚重,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就越纯净,越温暖。在烟台,不断提升的法治软实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倾心这片宜居宜业的热土。

前不久,牟平法院审理了烟台市首例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考虑到今年疫情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审理案件的法官积极同原、被告双方沟通,促成调解,最终保险公司答应尽快支付赔偿款。十余万元的赔偿款,相当于原告公司近一年的纯利润。近年,为优化营商环境,全市法院做出了很多尝试与努力,妥善审理执行涉民营企业案件,在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的前提下,也为企业长远发展考虑;完善破产方案,降低破产成本,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同时,全市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行“一次办好”,完善“一窗受理”,开展“一链办理”,实行“一网通办”。

法治软实力强不强,“一把手”很关键。我市坚持抓“关键少数”,实行领导干部学法、考法、谈法、述法同步推进。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制度,对新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统一进行任前法律知识闭卷考试。邀请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走上媒体、走进直播间,围绕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进行访谈,倒逼领导干部培育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在全省率先启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述法工作,被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列为全省试点城市。

市司法局还将2020年确定为全系统“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广泛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同行”宣传教育活动,部署开展“复工复产·法治体检”公益法律服务活动,组建疫情防控专项法律服务团86个,为企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事项1072件次。广泛推行法律服务代理机制,组织开展“优化环境·法惠民企”“百所千人助万企”等系列服务活动,成立“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涉政府事务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法律服务1760次。积极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理取消证明事项186项;推进“包容审慎监管”,牵头实施“首违不罚”,梳理全市行政处罚事项清单286项,通过人性化执法为市场主体“纠错减负”。

“四全”监督,让权力不“任性”

行政执法是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直接体现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我市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开展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权力事项清理,实现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事项名称、编码、类型、依据等要素的统一。全面清理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共清理行政执法主体206个,确认全市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单位共798个。

为压缩权力行使任性空间,我市创建了“统筹推进全覆盖、严格程序全方位、拓宽渠道全融入、强化保障全规范”执法监督“四全模式”,优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执法的严格规范和公正文明度。“四全模式”被司法部要求在全国推广,栖霞市“强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被评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与此同时,我市还全面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以市府办名义印发《烟台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提出“不能出庭需向同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请假报告”等12条刚性规定,建立审判信息共享制度、月通报制度和考评约谈制度,全市行政负责人出庭率提升至100%,工作经验被省司法厅要求全省推广。

诚信是法治的基础,我市还不断弘扬诚信守法精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凝聚法治共识。从数据归集、信用修复、信用正向激励、信用宣传等多个方面,全力提升城市信用水平。建立联合奖惩制度,通过“诚信红黑榜”发布各种诚信信息。眼下,全市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信用水平不断提升。

法德共进,普法教育“活”起来

今年国庆期间,一场“法治清风之旅”让家住牟平区的刘女士一家倍感清新。一家三口在法治文化公园玩真人CS,在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泡完温泉还去法德文化广场散了步……在普法宣传中,烟台把普法教育真正融入群众生活,送到群众心里,在发动群众参与中提高普法效果,让普法教育“活”了起来。

普法的目的是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促进基层社会依法治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市司法局秉持这一理念,从“法德共进”的细胞工程抓起,从“三治融合”的基础抓起,从培育崇法尚德家庭做起,用群众身边的榜样来激励前行力量,引导群众自觉把法律规定与良俗新风结合起来。今年,我市评选了首批200个“法德人家”,家住福山区的左振珊一家人便是其中之一。左振珊一家为全村的法治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全村近年未发生一起村民纠纷转化的刑事案件和群体性非访事件,未出现一起打架骂街、弃养老人、家暴妻儿等不守法不文明行为,该村还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文明村”。

目前,全市共建立法德讲堂7859个、法德共促会6299个、法德示范点213个,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法德共进”创新升级版。依托司法行政工作室、法德共促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全市普遍建立行政复议便民联系点、立法联系点,打造基层普法工作的桥头堡。组织开展“法德共进”主题宣传月,策划文艺晚会、歌曲创作、卡通形象征集等百场主题活动,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央电视台《法治中国》等媒体持续关注和报道。

在烟台,争创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城市是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是全市“三重”工作之一、全市15项重点攻坚任务之一、市委重点督查项目之一。为全市400个重点普法单位制定了法治宣传教育共性和个性任务,划清普法“责任田”,创新开展“我执法我普法”活动,把普法宣传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实践全过程。

责任编辑:伟业

#新冠肺炎_社会#破产#法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