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搬进新家园 开启新梦想

2020-11-06新闻12

编者按:

“十三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扎实推进。经过五年来的不懈努力,“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全国960多万贫困搬迁群众乔迁新居,有效解决了“十三五”期间近1/5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为充分展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给贫困家庭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变,现推出“搬迁群众说变化”系列报道。

“搬迁群众说变化”系列报道之三

搬进新家园 开启新梦想

我出生在武陵山区的一个极贫小山村——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龙井仡佬族侗族乡猫寨村。今年高考,我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北大学子。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家,就是温暖的避风港。家里有厨房,可以烧出美味的食物,所以在冬天家也是热气腾腾的。但是,在我儿时的老家,那个“天无三日晴,地无半亩平,吃穿住行难,十户九家穷”的山沟沟里面,家,对于我来说却是另一番感受:一家5口挤在低矮破旧的木房子里,饭桌是我学习的地方,晚上,客厅又变成了我和爷爷、姐姐的卧室。四周的木板墙潮气袭人,昏暗的角落里,漆黑的土灶更显凉意,那时的家,是一个没有温度的房子。

图为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泉都集中安置点

记得在我和姐姐跟着父母一起四处打工日子里,我们就像浮萍漂浮不定,我小学期间,家就搬了7次,那时的家,就是驿动的客栈。2014年,我跟姐姐从广州回到老家县城上学,周末住在亲戚家。终于不像以前那样四处漂泊,但亲戚家有3个小孩,一家人住在两室一厅的出租屋里,那时的家,就是一个拥挤的大杂院。当时我刚上初中,是我人生学习最重要的时期,也是我感觉最艰难的时光。整整4年多的时间,拥挤、吵闹,这便是我对“家”的全部记忆和印象。没有书桌,我只能趴在床上做作业,客厅外不时传来的讲话声,扰乱我做题的思绪,让我十分懊恼却又不敢像在自己家里面一样可以申诉。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个冬天,我回去取申请国家助学金的相关资料,我没有亲戚家钥匙,他们当时又在外面忙,我在寒风中站着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得进门。那一刻我终于体会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那种对家的渴望,对温暖的渴求。我也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出现了幻想,幻想我能有一把属于自己家的钥匙、幻想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在漂亮的小区里奔跑、幻想能在台灯下安静地学习。居无定所的那些年,拥有一个稳定温暖的家,成了我们一家人最大的奢望。

图为罗结冰(左三)和家人在新房客厅里话家常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命运的天平终于在我高一那年眷顾了我们一家人。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018年8月,爷爷、爸爸、妈妈、姐姐和我一家五口搬进了石阡县城的泉都安置点。当我走进新房子时,我知道,这就是真正意义的家了。100平米的新房宽敞明亮,做饭、吃饭、睡觉、学习的地方终于分开了。有了书房,我和我的书籍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关上书房,我就可以安静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久久不愿出来。站在新家的阳台上放眼望去,几十栋整洁的安置楼房鳞次栉比,道路宽敞干净,小区丹桂飘香。小区旁配套建起的幼儿园和小学不时传来书声朗朗。休闲广场上,大妈们即兴扭起了广场舞,老头们则在一旁的棋盘上安静地下棋。篮球场上,孩子们喧闹着组队打球。社区门口,保安认真地登记着每一个来访者的名字,存放着快递小哥送来的包裹。眼前的画面是多么和睦、温馨和真实,我不敢相信,这一切就像在梦里。

那一夜,我失眠了,我发自内心地感恩自己生在中国,我是如此幸运赶上了党的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在我人生最重要的成长时期,享受了祖国母亲送来的这份厚礼,实现了我的新家园新梦想。在我的家乡贵州,那里的188万群众和我一样,沐浴着党恩,搬出了大山,住进了新房,当上了新市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千千万万老百姓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上了新房子,一步跨千年。作为莘莘学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志。从那一夜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学好本事,将来用自己的能力回报祖国、回报社会。自从迁入新家以后,我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动力倍加充足,对比以前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学习,没有任何借口半途而废,我必须比其他人更加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高二这段关键时期,我的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肆虐中国大地。父母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我和姐姐也不能回校,我们一家5口就生活在新家里,每天吃着妈妈做的饭,跟爸爸聊着天,享受着难得的天伦之乐。在跟父母相处的3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才发现父母这些年为了我跟姐姐明显变得苍老了,父亲的腰也因为常年在外干活而变得佝偻。记忆里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有腰痛的毛病,经常让我在他腰上踩踩,缓解一下疼痛。因为家里穷,父亲的病不能彻底根治,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是医生,就可以治好爸爸的腰痛,让他不再难受。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全国各地医护人员支援湖北,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瞬间点燃了我对医生这个职业的崇敬之情。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医学就是我心中抗击疾病、为人类赢取健康的“万人敌”,我的人生目标逐渐清晰起来。今年高考,我如愿以偿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知道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在不久前的大学新生军训期间,我坚定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自己的人生坐标上深深地刻上了党的印迹。作为贵州38万搬迁学生中的一员,能踏进北京大学这个神圣的殿堂学习是多么不容易,我深深知道,这一切都来自于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这么好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命运不会眷顾我们这些偏远山区的穷孩子。

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何其有幸!对于我们这一代青年来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虚度的,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今后的人生中,我一定心怀理想,不负韶华,把自己的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奋斗中激扬无愧于时代的风采。(作者:罗结冰 北京大学医学部)

#扶贫#北京大学#高考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