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孩子只会叫爸爸妈妈,语言发育迟缓让父母一筹莫展

2020-11-06新闻13

“爸爸!妈妈!”小宝贝一声还不清晰的叫喊让家长乐开了花,初为父母的我们都想听到孩子亲切的叫声。尤其是正当孩子对语言的兴趣最为浓厚的1-3岁,孩子的召唤必定能得到父母高兴地回应。

然而总有令人厌烦的讨厌鬼找上门来,阻碍孩子本该顺顺利利的语言学习之路。在它们之中,身为儿童发育性问题大佬的语言发育迟缓是我们最常见到的。

宝贝会叫爸爸妈妈固然令人欣喜,可也架不住孩子就这两个词成天颠来倒去地说。当孩子想上厕所时喊妈妈,当孩子想吃饭时喊妈妈,当孩子想出门玩时喊爸爸,当孩子想举高高时依然是爸爸……除了这两个称谓,孩子咋就不能说点别的呢?

“这孩子怎么这么笨呐!除了妈妈你就不会说点别的嘛!”孩子不说话不是因为不想说,而是真的不会说。很多时候我们总把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强加给他们,并冠以笨蛋的称呼,这样做真的很不公平。

回想一下我们儿时在学习某件技能时,是不是也被别人批评过?也因为学得慢而被嫌弃?这就好像我们教父母使用手机时,怎么都学不会的他们不是也被我们说过笨吗?和手机相比,语言的习得更为艰难,毕竟要完全掌握最少都需要3年的时间。

在我们机构完成矫正课程的很多孩子都比这种情况要严重得多,他们中的很多宝贝甚至连妈妈都说不清楚,只能嗯嗯啊啊连比带划地表达需求。这些孩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也算是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共同点:

词汇量稀少,甚至完全不会说话

口水过多,流口水次数频繁

分离焦虑严重,父母不在眼前十分不安

听不懂家长指令,给人不听话的印象

经常哭闹,难以制止

除了以上这些特点,还有些孩子因为构音器官发育不成熟而出现咀嚼、吞咽困难的现象,并且只会吃软烂食物,过硬的食物无法咀嚼。总的来说,语迟儿童父母的育儿道路真的是难难难。

在很多人看来,语言是随着孩子长大而逐渐就能掌握的一项技能,并不需要系统性地学习。其实,这个观念放在健康儿童身上倒也没错,只要父母的做法不出格,孩子是可以在普通的语言环境中自学成才的。

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可不吃这一套,他们已经被不良的语言环境和欠缺的语言教育所“荼毒”,系统性的语言学习对他们恢复语言健康来说都不能完全奏效,更不用说家长撒手不管的做法了。

另外,语言发育迟缓并不是能在孩子1岁前就被发现的,起码也得18月龄之后才能初见端倪。这就容易给很多父母造成了一种假象:孩子不会说话只是暂时性的问题,再长大点总会说的。可当他们等到希冀的年龄时,发现孩子依旧是那个样子,突然就手忙脚乱了起来。

会叫爸爸妈妈不一定就意味着孩子的语言发育健康无碍,会说话也不能证明语言表达没有问题。发音和说话是两码事,语言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才能被叫做语言,否则只能是一连串无意义的乱码。

每个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都有正常说话的可能,只是先天或在成长的过程中的很多意外让他们错过了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最终影响到了孩子发育的方方面面。语言矫正能很好地弥补上这段时间,帮助孩子找回本该属于他们的健康童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