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过了35岁,还能快速怀孕吗?

2020-11-06新闻15

由于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婚育年龄推后、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不孕症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中高龄是其中的突出原因。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女性把生育年龄定在30—35岁,可此时生育能力已明显下降,不孕症的治疗难度也随着年龄递增,该中心接诊的不孕 不育夫妇中,年龄在35岁以上的超过六成。

1、生育力下降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30岁,30岁起生育能力的曲线便呈下降趋势,35岁时生育能力下降到仅相当于25岁女性的50%,38岁时降到25%,超过40岁则不到5%。30岁以下的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成功率比40岁以上者高出上十倍。

2、后代遗传病风险增加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某些遗传风险在妊娠中更常见。例如,唐氏综合症婴儿的出生率随母亲年龄的增长而加快。

据研究显示,在怀孕10周时患有唐氏综合症的胚胎的发病率在25岁时为1,064/1,但在35岁时上升为686/1,在35岁时上升为240/1。在40岁时,唐氏综合症的发病率仍上升到53/1,在45岁时下降到19个胚胎中的1个。

3、孕期并发症风险增加

BMJ发表的研究表明,年龄在20至24岁之间的女性流产的风险约为8.9%,而年龄在45岁以上的女性的流产风险则增至74.7%。此外,高龄孕妇还可能增加例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35岁以上的初产妇有40%流产的风险,孕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妊娠糖尿病、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等风险增加。

40岁以上的女性怀孕几率仅5%左右,常见问题除了卵巢功能退化外,还包括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过薄等,所以高龄备孕面临的困难要比一般备孕更多。

这些风险的增加根源在于随着年龄的变化,卵细胞内的线粒体数量也在锐减,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发动机,主导细胞的生存和死亡,线粒体的数量减少之后,就会发生受精率低,卵裂异常,低囊胚率及胚胎流失等情况。

自然状态下,一部分精子在进入卵子时,会“斩断”自己的尾巴,不让线粒体进入卵子。另一部分精子会把自己的线粒体带入卵子,但这些来自父亲的线粒体很快就会被一层膜包裹起来,并由酶将其消化。这个过程被称为“自噬”。最终,只有母亲的线粒体会存在于胚胎中,并为胚胎的生长提供能量。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如果来自精子的线粒体在卵子体内未能“自噬”或延时“自噬”,就会导致胚胎停育。当然,这只是导致胚胎停育的原因之一,而且是目前我们无法改变的。

卵子生长的能量也来自于线粒体。有研究发现,自然月经周期中,之所以只能有一个卵子被排出而其他卵子会闭锁,正是因线粒体们通过某种机制来决定哪个卵子更适合受精。

线粒体也会衰老,很大程度是因为人体不断地被感染、产生或摄入有毒有害物质,比如病毒、自由基和重金属等。这些“有害物”不仅出自体内,也来自外界,它们慢慢积累,慢慢阻碍线粒体的产生和线粒体功能的发挥。这就直接导致了细胞的衰老,其中就包括了生殖细胞。当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或卵子时,线粒体不能提供充足的能量,使得细胞内染色体出现分离错误的机率也越来越高,这就是为什么高龄女性的胚胎为何会出现高比例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原因之一。

那应该如何提高线粒体的功能呢?想要提升线粒体功能,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比如让线粒体烧油而非烧糖),提升线粒体产生抗氧化剂的能力(比如让线粒体烧油而非烧糖)。

1、产生更少的自由基,减慢其变异率。线粒体在烧糖时产生的自由基更多,因此最好饮食清淡,调整饮食结构等等;短时间的体力运动可以刺激细胞制造更多的高效线粒体,从而提升整体的线粒体效率。

2.提升线粒体产生抗氧化剂的能力。尽量少接触环境毒素(尤其是铅、汞等重金属),强化线粒体内膜上质子与电子的耦合效率(CouplingEfficiency),提升解耦联蛋白的活动水平;给线粒体提供充分的营养素,比如蔬菜水果,辅酶Q10,锌,以及一些抗氧化素等等。

#女性健康#不孕不育#线粒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