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双流:美食之间的奇妙碰撞

2020-11-06新闻26

原标题:双流:美食之间的奇妙碰撞

“爱吃什么”

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比如有人喜欢甜粽子

有人觉得咸粽子更对味儿

有人觉得甜豆腐脑好吃

却也有人偏爱辛辣的咸豆花儿

在“挑剔”的四川人眼里

“吃”已经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话题

“美食”成为成都双流饕餮客的闲侃佳话

麻羊、兔头、肥肠粉、一根面... ...

各有其特色~

(注:双流美食丰富,如有忽略敬请谅解)

01 黄甲麻羊

上榜理由:色泽光亮,肉质细嫩;汤质优美,营养丰富;不膻不腥,味道鲜美。

黄甲麻羊,是成都市双流区的著名特产,在当地人们习惯称其为“双流麻羊”。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农耕自然结合,滋养出黄甲麻羊的“天生丽质”。

来到黄甲街道,顺着大街小巷你会看到一路排开的是大大小小的羊肉馆,一口大锅再围着几条桌椅的小店,随意落座便可吃得心满意足。

黄甲麻羊最大的特点是肉质鲜嫩无膻味,且生长过程受外界污染少、环保健康,2015年就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

吃羊肉的时候,要将鲜嫩的羊肉从滚烫的汤锅中夹起,在盛着辣椒、香菜等佐料的碟子中蘸一蘸。只有这样,当你一片一片送入口中时,那鲜美、醇香的味觉会让你享受惬意欲罢不能,情不自禁地连呼“巴适”。

02 老妈兔头

上榜理由:双流“家喻户晓”的存在,不仅味道鲜美,更是许多双流人的家乡记忆。

享誉全国的兔头,千万人涌入双流只为啃这一口最地道的老妈兔头,举个手掌大小的兔头,肉质饱满、麻辣鲜香。五香的煮得又耙又糯,每一丝都包含香味;麻辣的很香又不会太辣,双儿一口气可以整几个。

据说当初老妈是卖麻辣烫得小吃店,儿子喜欢吃兔头,老妈就用煮麻辣烫得底料给儿子煮兔头,没想到麻辣鲜香的兔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由此火遍大街小巷。

如今的双流,兔头几乎席卷了各大夜市小吃摊,卤水的、麻辣的、五香的、怪味的、鱼香的、烧烤的,但双流老妈兔头至今只做最经典、最正宗的麻辣和五香味。

吃过双流老妈兔头的食客们对于这份老成都味道是难以忘怀的,即使不在双流,对成都的记忆中也一定有这份老味道。

03 肥肠粉

上榜理由:百年传承,始终不变的是这一晚肥肠粉的味道。

很多双流人的一天就是从早晨那碗冒着热气的肥肠粉开始的。

肥肠粉最早起源于清朝末年的双流白家镇,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据传最早是挑夫们挑担摆摊叫卖,大家都喊“担担肥肠粉”。后来喜欢吃的人越来越多,肥肠粉开始从白家走向了全川。

这么一碗红火的肥肠粉,来自用心的制作,当别人还在被窝里酣睡时,店家每天凌晨就起来忙碌,开始整理食材熬制大骨高汤。一碗资格的肥肠粉,工序繁杂。从手工打粉,到佐料的精挑细选,每一碗正宗的肥肠粉,都有其独特的“灵魂”。

用筷子将粉和调料和匀,香气顿时飘出,嗦一口粉,爽口细滑的感觉瞬间充满整个口腔。再咬一口肥肠结子,软糯的肥肠混合鲜辣的汤底迸发出奇妙的口感,万分满足。

04 黄龙溪一根面

上榜理由: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锅也是一根面,即使不加绍子味道也是鲜美无比。

俗话说“不吃一根面,枉到黄龙溪”,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一根面,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光,很多游客不远万里来到黄龙溪,必定会尝一碗美味的“一根面”。

一根面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一碗只有一根面,而且吃法也很讲究:得夹住这根长面条从头吃到尾,如果大口大口往嘴里塞,是难以品尝出味道的。吃的时候要夹起面条的一端送入嘴里,面条滑爽弹牙,筋道有嚼劲,口味则鲜香绵糯。一根面从头吃到尾,吃完了仍然意犹未尽。

“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锅也是一根面,一根面要多长有多长。”一根面的精髓在于吃的是面条本身的味道而不是调料的味道,即使不加绍子,味道也是鲜美无比。

05 蘸水肥肠

上榜理由:口感软糯,肥而不腻,开豪车也要去吃的蘸水肥肠。

前面提到双流的肥肠粉,自然不得不提蘸水肥肠了。作为一款以美味致胜的小吃,其新颖的口感以及蘸水秘制的配方,吃起来肉嫩可口、肥而不腻,丰富的做法和独特的口感让其享誉八方。

大碗的肥肠汤里,有清甜的莲白,肥肠的口感柔韧劲道,稍作抵抗便化作腹中餐,配上特制的红油蘸水,更是让丰腴鲜糯的肥肠锦上添花,让人稍不注意就干掉三碗白米饭。

06 乔一乔怪味干锅

上榜理由:香字当头,怪在其中,一份不一样的“双流味道”。

乔一乔在双流的名声,基本是和老妈兔头齐名。而它凭借一锅怪味干锅打天下,很多人来这里就是为了吃干锅,干锅唇舌、干锅兔头,麻辣又鲜香。

怪味干锅体现的是一个味道的“怪”,香,但是不闷人;麻,但又不木滞。香字当头怪在其中,香辣麻怪让人赞不绝口。特制的秘方与现代烹饪技术的结合,用20多种香料和兔头、鸭唇混合爆炒,才打造出这锅不一样的“双流味道”。

(来源:双流文化旅游)

#地方美食#双流#兔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