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与自己和解,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2020-11-07新闻24

武志红曾说:“每个生命,最天然的声音都是自恋的。因为每个生命都想证明自己是好的,都想做自己。”

年轻时的我们,总以为世界都是自己的。

直到很长一段成长经历后,才明白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

接受自己的平庸,并不是认命,而是在平凡的世界里,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

1、接受每一个自己

记得《奇葩说》的一期节目里,蔡康永老师说:“有人问他,说自己想当一个废物,可不可以?”

蔡康永老师说自己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一方面当然觉得人家有当废物的自由,另一方面来说,我们真能鼓励一个人说:当废物吧,接纳自己。

人活在世间,最恐惧的恐怕就是接纳自己的平庸。

美国畅销书作家黛比·福特曾经在生活中就是一个萎靡不振、低沉消极的人。

她曾想就这样浪费着年轻的生命,安静地渡过此生。

直到有一天,温暖的阳光从窗子上照进房间里,她突然醒来,觉得不应该如此颓废地生活。

黑暗中,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也是从那时起,她生出改变自己的意识。

有一天,她去参加培训课。

培训老师在讲课途中,突然对她说:“你是一个泼妇!”

黛比一下子惊呆了,因为她知道自己就是一个泼妇,可她却极力想掩饰这一点,结果还是被老师发现了。

黛比满怀自卑地告诉老师,自己因为像个泼妇而感到羞耻,也因为身上具备这样的特质,而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老师却说:“你所不能控制的东西,反过来会控制你。

泼妇有什么不好呢?

当你出钱盖一栋房子,结果开发商延期推迟了三个月还没有完工,这时候撒泼是不是有助于解决问题呢?”

听完老师这样的解释,让黛比心里明白:在某些场合做一个泼妇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也是在那时候,她仿佛卸下了心里的千斤担子,心情反而愉快了。

有时,我们以为的缺点,恰恰是自身宝贵的财富,只是自己常常无法正确使用罢了。

每个人都是一座金矿,人生就是不断挖掘自身,不断觉醒的过程。

内心的觉醒,让她获得强大治愈的同时,也让她开始接纳自己,正确使用自身的武器。

此后的生活中,她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世人,希望人们能够真正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在平凡生活中,活出精彩人生。

2、与青春握手言和

荣格曾说:“幻想光芒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出路是认识阴影。”

陈升是刘若英的恩师,从刘若英出道开始,手把手教她成长,朝夕相处下,陈升在刘若英心里已不仅仅是师父。

彼时,一人情窦初开,一人已为人夫。

奶茶是陈升为她取的名字。

他说:“你就像一杯奶茶。虽然没有红酒的高贵、典雅,没有咖啡的精致、摩登,却自有一种温润、香浓。”

奶茶说她只看到陈升穿过两次西装,一次是陈升结婚时,一次是在她2002年的演唱会上。

原本她曾开心地跑去请师傅做嘉宾,结果他却当面泼过来一盆冷水:关我屁事。

演唱会当天,当奶茶深情开唱《为爱痴狂》时,陈升却突然西装革履地出现。

此时的刘若英,高兴得像个扭捏失态的小姑娘。

她说:“师傅过来拉着我的手,很奇怪,我心里一下子就踏实多了。”

奶茶从默默无闻的小助理,变成熠熠生辉的大明星,师傅永远都是师傅。

她在师傅面前,永远都是眼里闪着星星的小粉丝。

后来,她受邀参加侯佩岑主持的综艺节目,陈升也来到节目现场。

节目中,刘若英单膝跪地,向师傅送上自己的新专辑CD,却被陈升拒收了。

那一刻,她忍不住低头哭泣。

侯佩岑问他:“你喜欢她吗?”

他回答道:“肯定喜欢啊,否则我为什么为她做这么多事情。但是她像风筝一样,不知飘到了什么地方。”

奶茶含泪说:“如果我飞远了,你可以拉拉线啊,风筝的线永远在你的手里,你一拉,我就会回来的。”

沉默片刻后,陈升回到:“可是,我找不到线了。”

奶茶对陈升的这份爱坚持了15年。

为爱痴狂,为爱卑微,固执过、痛彻过,幸运的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放下。

我没有放弃你,我只是放过了我自己。

如今的奶茶,有着疼爱自己的老公和可爱的宝宝,事业方面也做得有声有色。

那个“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的小女孩,终究与自己和解了。

奶茶说:“人对记忆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埋怨和悔恨,一种是怀念和感恩。我们回首昨天时,但愿总能带着第二种心情。”

后来,我们与青春握手言和,不诉离殇。

3、与父母和解,就是与自己和解

作家卖家说:“亲情里藏着宿命。”

1964年,麦家出生在浙江富阳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农民。

爷爷是基督徒,外公是地主,父亲是“右派”和反革命分子。

家里几顶摘不掉的黑帽使得他从小就被别人歧视,没有人愿意跟他交朋友,甚至连为人师表的老师也侮辱他。

12岁那年,麦家因为同学辱骂父亲是“牛鬼蛇神”、“反革命”、“美帝国主义的老走狗”,便和对方打了起来。

不仅三个人打他一个,老师还拉偏架,最后,直把麦家打得鼻青脸肿。

麦家气愤不已,夜里也不回家,就堵在一个同学家门口,等着他出来,准备跟他决一死战。

父亲知道后,提着一根毛竹赶来。

原本麦家以为父亲是来给自己讨公道的。

谁知,父亲当着同学父母的面,狠狠扇了他两耳光。

鼻血瞬间喷涌而出,溅了他一身。

此后十多年间,他不再和父亲说一句话,不再叫一声“爹”。

他发奋读书,就是为了远走高飞,逃离父亲。

写信回家,开头只有“母亲,你好”,只字未提父亲。

35岁之前,父亲是麦家的仇人。

直到他自己也成为了父亲,儿子也像她当年一样叛逆。

他才终于理解了父亲当年的良苦用心:用一次毒打,让他避免再次被迫害的命运,这是那个特殊年代无可奈何的生存之道。

父亲的这份爱,无法言表,深沉厚重。

也是这段经历,让他对叛逆的儿子没有放弃,忍受着儿子的冷漠与敌视,不断努力去靠近他,陪伴他。

最终,他回到了父亲身边,悉心照顾已患上老年痴呆症的父亲。

儿子也像当年他逃离父亲一样,远走他乡,出国留学,成为自己的父母。

年少时,总想去到诗和远方,走到了时间的另一头,才发现我们与父母殊途同归。

以前不理解父母,直到自己也为人父母,才明白父母的不易。

最终,我们都与父母和解了,也与年少的自己和解了。

4、感悟

与自己和解,不是跟自己说“算了”。

是在人生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边界,承认自己的局限。

深刻明白有些事,最终成为了故事,有些人,注定只是过客。

无论此刻的你狼狈也好,光鲜也罢,那都是最好、最真实的你。

不必逃避,也不必自卑。

唯有你自己才是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岁月悠悠,未来还长,你一直有机会修正下一段人生。

接纳自己,在这平凡的世界中找到生命的意义与追求,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象限。

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中,充分延展自身所长,创造更多可能。

接受世界的现实,接受人世的冷暖,也接受自己的“残缺”。

愿时光轻饶,愿你我都有握手言和的机会。

#人生哲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