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陈安,被南北榜案波及的二十天状元郎

2020-11-07新闻13

状元起初称为“状头”,在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即类似现代高考要填资料一样。考试结束之后,将最高的成绩放在最前面,就叫做“状头”。

居首位者叫状头,也称状元。从明朝开始,殿试前三甲,确定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进状元照例受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翰林素有“储相”之名,因为这个职位容易接近皇帝,升迁的机会比同榜者更快。

在人们眼中,古代的状元们都是非常了不得的人物。在古代,科举是古代读书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最佳方式。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金榜题名,代表了荣华富贵,大好姻缘纷至沓来。

中国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年。

在这1300年里,一共诞生了649位状元公。据统计,在明朝的二百多年里,状元仅有八十九位。可以说,在明朝想成为状元的难度比现在想考上清华北大难得多了。这些状元都是由皇帝钦点的,所以也称为天子门生。能成为状元的可谓是凤毛麟角,这些人无一不是惊才绝艳,备受皇帝器重。未来就算是封侯拜相,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也是状元郎

但是,在明朝初期,偏偏就有这么一位状元,他不仅没有一步登天,反而在提名不到二十天就被革除功名,被皇帝处车裂之死刑。寒窗苦读数十年,好不容易杀出一片血路,状元郎的名号都还没焐热就丢了自己的性命,实属悲惨命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悲惨的状元了。

这位倒霉的状元名叫陈安,字安仲,号叔恭,福建人,是“闽南十才子”之一。陈安自小就好学,很有读书的天赋。在他的努力下,在明洪武三十年中“春榜”状元,成为了大明朝第六位状元。

当时明朝已经建国三十年了,在朱元璋执政的这三十年里,一共才出现了六位状元,陈安这状元的含金量可见有多高。很快,陈安就被朱元璋任命为翰林院修撰,这可是有史以来状元能够被授予最高的职位了。再加上翰林院修撰主要是记录皇帝的言行的,能够经常接触到皇帝,被重用的机会比其他人都高。

陈安画像

按理来说,凭借着状元的身份,以后陈安在官场上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了。就算再不济,荣华富贵还是能保证的。但是,可能是福祸相依吧,陈安遇到高中状元的大福气,大灾祸也就随之来了。

陈安能够在科举中取得第一名,肯定是有实力的。在陈安高中的这一年科举里,全国总共录取了五十二名考生。偏偏这五十二人全部都是南方人,考试的几位主考官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也都是南方人。

其实这种比例虽然比较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在古代科举中,南方人考中进士的人数一直都是比北方人要多得多。整个明朝的八十九名状元中,北方人才只有十一个。据统计,在文风最盛的北宋时期,考中进士的有九千六百三十人,其中北方人只有四百多人。

这也不难理解,在古代能够有条件读书的大部分都是家境宽裕,藏书丰富的家庭。南方的经济条件一直以来比北方要好,再加上古代北方战争频繁,南方进士多也就理所当然了。

可是,这一年也比较特殊。北方人无一上榜,加上主考官都是南方人,这就由不得让北方文人怀疑了。于是,金榜公布之后,落第的北方举人内心不服,联名上疏,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袒南方人。在南京的街头上,更有数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拦住官员轿子上访告状。这些北方文人认为这场考试有徇私舞弊的现象,主考官有“地域歧视”,还被收买了等等。

朱元璋生性多疑,听到此事后便觉得其中必有猫腻,立刻下诏成立调查组,对此次科举考试进行复审。北方文人看到此事惊动了皇帝,更是亢奋。在他们看来,反正现在北人无一上榜,把事闹大之后,为了平息事件,说不定还有变动呢。于是,他们一口咬定有黑幕,不断给朝廷施压,为了平息北方文人的愤怒,朱元璋命令主考官重新阅卷。

其实,事情发展到现在解决的办法还是有的。只要主考官们问心无愧,把这场科举中比较优质的文章拿出来给大家评论,证明自己没有徇私就可以了。朱元璋也没有起杀心,他只不过是想让主考官重新录取几位北方文人来给个交代就可以了。

可是,主考官们偏偏在这个时候玩弄起了小聪明。他们故意将北方文人中质量很差的卷子呈上去。看完这些精心挑选的卷子后,朱元璋和调查组的人瞠目结舌,这些试卷上的内容言语不通,并且包含禁忌之语,可见中举的人水平的确高,于是朱元璋决定金榜不变。

主考官们以为自己做的神不知鬼不觉,但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北方文人再一次举报,说刘三吾﹑白信蹈等人故意把一些劣等卷子呈给皇上,朝廷上北方籍的官员纷纷应和抨击,这可把朱元璋气得杀心顿起。

明朝好不容易在朱元璋手里建起,经过三十年的治理,国家好不容易稳定下来了。这个时候手下官员竟然敢在科举这国家大事上搞小动作,真是胆大包天。朱元璋本来就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再加上平民出生的他对官场舞弊一直是深恶痛绝。

于是,朱元璋下令对主考官员从严治罪。刘三吾被发配西北,张信与白信蹈等二十余人凌迟处死,而状元陈安因复审时,发现没有明确批语,被定为“有惑圣览”,被革除功名、下旨将陈安车裂。才华横溢的陈安,仅做了20天的状元,就死于非命,又冤枉又悲惨。

后来,朱元璋亲自对考生进行策问,录取了六十一人,全部为北方人。而这一次科举考试,则成了一起案件,历史上称为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是明初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

这场血案刘三吾,陈安等人到底是不是被冤枉的已经不重要了,朱元璋这样做只是为了笼络北方文人,他的目的十分明确:扩大统治基础,笼络北方士大夫,平衡南北籍贯官吏权力的平衡。而陈安等人,只是政治上的牺牲品。

#辽宋夏金#朱元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