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杨家将》中的老令公,最初是大宋的敌人?

2020-11-07新闻10

在评书和戏曲最为流行的年代,杨家将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满门忠烈的杨家将让人满怀景仰,而对奸诈歹毒的潘仁美则令人无比愤恨。

它也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带有女权主义色彩的故事,杨家的女人们不再是从前故事里的那些俏妻美妾或者淫娃荡妇,她们个个顶盔戴甲,跨马提枪,和男人们一样上阵杀敌,驰骋疆场。

之前说过,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三分虚的历史故事,那么大宋朝的这些故事简直就是一分实九分虚的魔幻故事,不仅虚构人物众多,一些人的立场也经常被颠倒,从重臣变成了奸佞。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代杨家将们的真实故事。首先要讲述的,就是第一代杨家将,在故事中被称为金刀老令公的杨业。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是想否定这些故事存在。作为几代甚至是十几代人共同完成的故事,其故事性、艺术性以及价值观折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之所以指出故事与史实的不同,也是为了让大家在欣赏故事的时候了解那段真实的历史,避免将二者混为一谈。外族大将

评书和戏曲省去了小说中对杨业身世的介绍,从最初登场开始,他就是一名对大宋王朝忠心耿耿的老臣。

但实际上在宋太祖时期,杨业非但没有效忠宋室,反倒是他们的死敌。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所追随的朝廷甚至都不是一个汉人政权,因为建立北汉的刘崇,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沙陀人。

不仅是刘崇,建立后唐的李存勖和后晋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其实都是沙陀人。因此称石敬瑭是汉奸,其实并不准确。

但汉奸的帽子也不可能扣在杨业的头上。首先此时的沙陀族只徒有一个族名而已,与汉人并无两样。他们的政权完全采用唐制,甚至以“汉”为国号,在历史上也属于中原政权。

再者杨业也并非刻意前往投靠北汉,他自幼便在太原生活,到达仕官年龄后,自然而然地加入了盘踞在太原的刘崇帐下。

杨业本名杨重贵,是天生的武人。他从小就精通骑射,好行侠仗义。西北之地民风彪悍,精通骑射者不在少数,但杨业明显更加优秀。每逢打猎他都会获取最多的猎物,而且往往要比其他人多上一倍。

那时的杨业就对身边的小伙伴说过这样的话:“将来上阵指挥兵马,也会如同我现在指挥这些鹰犬追逐猎物一般。”

成年后,杨业加入刘崇麾下担任保卫指挥使,此时他骁勇善战的名声就已经广为人知,后来逐步被提拔至建雄军节度使,战功赫赫,因为每战必捷,因而获得了”杨无敌“的称号。

客观分析的话,杨业之所以战无不胜,自身的骁勇善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很可能没有碰上过什么像样的对手。

早年北汉的劲敌是后周,但在两国交战的记录中并未发现杨业的名字,说明他要么没有参与这场战争,要么就是担任了一些次要任务,没有与后周主力交锋。

到了北汉第二个皇帝刘钧时期,北汉实力已大不如前。

刘钧在位时期的天下形势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北汉夹在辽宋之间,领土面积不足二者的十分之一。

但北汉是依附于辽国建立的,辽国相当于是他们的宗主国。虽然有段时期两国关系很僵,但也没有到刀兵相见的程度。

此时的北汉虽然与北宋之间也不友好,却也没有交战。原因是此时宋朝的南方尚有众多割据势力没有平定,宋太祖赵匡胤的战略方针是先南后北,因此他主动联系当时的北汉皇帝刘钧,表示自己将放他一马。

而北汉与大宋的实力差距悬殊,也无法主动出击,两国因此打成了脆弱的和平。

因此,以无敌著称的杨业此时可能没打过什么硬仗。这当然不能否定他的军事才能,却也无法肯定,他需要挑战强大的敌人来证明自身的实力。

汉宋双方虽然达成停火,对于北宋来说,消灭北汉是既定方针,目前的和平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因此虽然两国没有交兵,北汉边境却经常受到北宋军队骚扰,导致农民无法下田,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干扰。北汉本就势力狭小,仅剩的一点耕地又受到这种破坏,对其国力的影响是可以预见的。

严峻的经济形势让刘钧十分忧郁,最后竟然忧愁至死。

新旧交替之际正是一个政权最不稳定的时候。赵匡胤认为这是拿下北汉最好的时机。而由于之前的和解是他与刘钧之间的承诺,现在刘钧一死,承诺便可以宣布无效了。

于是就在北汉新君刚刚即位之时,北宋的大军汹汹而来,”杨无敌“的军事生涯即将面临一场严峻的挑战。苦战大宋

在宋军面前,杨业的“无敌”称号似乎不灵了。

北汉的新主刘继元刚刚即位,李继勋和曹彬率领的军队就已经越过了他们的国境线。刘继元一方面派出使者向辽国求援,另一方面急派杨业和另一名将领率兵扼守团柏谷。

北汉军队行至铜锅河便与宋军先锋何继筠部遭遇,一战便被宋军击破,宋军斩首两千余级,缴获战马五百匹,抓获敌将两人,接着渡河直逼太原城下。

最后北汉是在辽国援兵到来后才得以解围。

但赵匡胤并不死心,第二年,他亲自率军亲征北汉。

这次北汉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一方面仍旧向辽国求援,同时又派遣杨业等人提前屯驻于团柏谷守候,还派遣了一只部队在附近巡查。然而见到宋军庞大的阵势后,这支巡查部队果断举起了白旗。

杨业等人也认识到无法与之抗衡,于是带领兵马撤回到太原城中。此事使得皇帝刘继元十分恼火,收缴了他的兵权。

宋军再次兵临太原城下,在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筑起营寨,并引汾水灌城。

正面硬刚打不过,只能采取奇袭。某天夜里,北汉军队趁着宋军尚未列阵的机会,乘夜进行偷袭。其中杨业带领数百名骑兵攻击东寨,结果遭遇驻守东寨的北宋大将党进。

党进画像

党进仓促间带领几名手下迎敌,却还是将杨业击败,杨业最后躲进壕沟中,待到后续部队前来接应之时才乘机用绳索爬进城中,总算是保住了性命。

之后杨业还参与北汉军队的另一次夜袭,不过因为被马弄伤了脚而未能成行。

尽管这次宋军成功包围太原并击败了辽国援军,但北汉还是顽强坚持了几个月,最后硬是坚持到宋军军中出现大规模的集体腹泻,赵匡胤不得已只能率军无功而返。

七年后,赵匡胤基本扫平了南方,于是卷土重来三征北汉。

关于这次征讨的记录并不详细,基本都是前方传来的战报,而且都是捷报,也并不知道与宋军作战的将领是谁。即便其中有杨业的话,也只能徒增他的败绩。

只有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提到一本叫做《十国纪年》的史书中曾记载宋军有过一次失利。但这本书已经失传,我们也无法知道这场败仗的具体情形,况且李焘也没有采纳这种说法,只表示需要考证。

三征北汉因赵匡胤的突然离世而仓促收尾,北汉再一次苟延残喘了下来。

但对于一个只能靠运气来维持的国家来说,灭亡只可能迟到,却绝不会缺席。三年后,即位的赵光义再次北上亲征,这次北汉终于撑不住了。

宋太宗赵光义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赵光义任命的征讨北汉总指挥是潘美(潘仁美的原型),这可能是杨家将与潘仁美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正面交锋。但史书上没有二人曾经交战过的记录。

史书上甚至没有杨业作战的记录。这次宋军依然连战连胜,辽国援军被打败,孤立无援的北汉如同风中残烛一般,不断有人投降。

最终北汉皇帝刘继元也选择了投降,北汉灭亡。

杨业也投降了北宋,但关于其投降的经过却说法不一。

元朝人根据宋朝国史编写的《宋史》中记载,杨业见太原城孤掌难鸣,认为大势已去,遂劝说刘继元投降,刘继元这才奉表请降。

但李焘对此说法表示否定,因为这段记载存在问题。

根据宋朝国史的这段记载,赵光义是先见到刘继元后再派人召杨业前来见面的,如果继元是杨业劝降的,那么两人就该一同前来,何必还要再派人召见?

而且根据《新五代史·东汉世家》中记载,劝降刘继元的另有其人。这些史料同样表明,在刘继元出城投降之后,杨业仍在城中坚守。赵光义知道这是一名勇将,爱惜其才,于是命刘继元派遣亲信前往劝降。杨业在收到消息后面朝北方哭着下拜,然后才解除武装出城来见赵光义。

这些资料还提到,杨业在太原保卫战中十分骁勇。赵光义应该也是见识了他的这份骁勇,才会专程召降他并予以重用的。

《十国春秋》中关于杨业的记载

或许杨业在之前几场战斗中的表现也没有那么差,只是被胜利者的史书忽视和篡改了而已。

而他在之后对辽战争中的英勇表现,更加能够印证这种猜想。

被辽国人忌惮的杨业为何最终会死在辽人之手?害死他的真凶是潘仁美吗?下期将为您揭晓。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