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融媒记者们的神仙爱情!看了他们的故事后我酸了

2020-11-08新闻17

原标题:融媒记者们的神仙爱情!看了他们的故事后我酸了

今天是第21个中国记者节

属于记者们的节日

吴江区融媒体中心是个大家庭

有不少琴瑟和鸣的夫妻档

今天,他们将收获双倍的喜悦和自豪

梅长苏 姚遥:敬业夫妻档

梅长苏(赵洪逸)1FM89.1《上班路上》金牌播音员

姚遥:时政要闻部记者

2009年,梅长苏来到吴江,成为广电新闻部的一名播音员。那时大二的姚瑶来广电实习,梅长苏带过她外出采访、写稿,两人初步认识。 2012年,大学毕业的姚瑶考进广电,两人成为了同事,平时能接触的机会更多了。慢慢地,梅长苏展开了攻势,终于在 2015年,抱得美人归。

敬业是两口子的标签。两人的事业都处于上升期,2016年,有一次为了完成创优任务,姚瑶加班到凌晨2点多,梅长苏就在一边陪着。等姚瑶写完稿,他再给稿子配音,已经是凌晨3点多。

工作中的梅长苏

工作中的姚遥

在梅长苏眼中,姚瑶是一个积极努力的女孩,她爱笑,给人想亲近的感觉。“别人常常跟我开玩笑,跟我说你粉丝很多。我跟他们说,其实我也有偶像的,就是家里那位,作为她的粉丝嘛,帮她分担一点事是应该的。”梅长苏说。

“我们平时在工作上会互帮互助,但有时候还是需要一些东西来调解,这样可能会更好地互补吧。”姚瑶说,说起努力程度来,梅长苏丝毫不比自己差,甚至她生孩子的时候,梅长苏还因为工作“消失”了两次。

“我前一天晚上住进医院待产,他跟我说第二天早上还有早班的节目,我虽然当时有点不开心,但我还是想支持他的工作,因为很多朋友都喜欢他,等着听他的节目。对我来说,其实他离开一两个小时也没事。”

可就在姚瑶被推进产房时,梅长苏又不见了。后来打通了电话,才得知他临时接到了单位的紧急任务。

姚瑶说,从妻子的角度来说,她真的很希望在她即将生娃时,丈夫能在外面守着她,但可能是因为同为媒体人,她能理解梅长苏,“他后来对这件事也很愧疚,孩子出生后,他对我更加关心了。”姚瑶说。

采访前,姚遥给梅长苏整理衣领

融媒体中心成立后,姚瑶被调到时政新闻部当记者,晚上常常要加班。梅长苏则继续主持每天早上的“上班路上”。

“我觉得目前我们俩的组合就很好。我早班比较多,姚瑶可以多陪孩子睡一会儿。下午我下班比较早,可以带孩子。这样早晚错开,对家庭对孩子都挺好的。”梅长苏说。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付栋栋 宋耐思:扎根吴江同奋斗

付栋栋:政务通联部副主任

宋耐思: FM89.1《完美阅读》资深播音

2005年,付栋栋进入山东淄博电视台成为一名民生新闻记者。2006年暑假,还在浙江工业大学就读的宋耐思来到该电视台实习。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两人相识。2007年,两人正式恋爱。

夫妻俩在活动现场合影

2008年,付栋栋辞掉了淄博电视台的工作来到杭州陪伴女朋友。2009年,宋耐思大学毕业。“那一年因为急于找到工作,我们得到机会,就一起去了福建的莆田电视台。”她说,由于当时收入一直不高,再加上离家确实太远,2010年的时候,两人考虑换工作。恰好,宋耐思的大学同学在吴江广播电台做主持人,便向单位推荐了她。

就这样,两人在2011年的1月份,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了吴江,宋耐思在吴江广播电台当播音员,付栋栋在吴江电视台做时政新闻记者。

当年两人青涩的面庞

在付栋栋眼中,正是因为两人都在媒体工作的原因,彼此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扶持。“2017年以前,基本上我们所有的精力都是铺在工作上。后来我们有了孩子,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这几年,我们也在学习如何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宋耐思说。

付栋栋告诉记者,去年,家里的老人骨折,孩子得了肺炎,一老一少都需要照顾,在父亲从山东老家赶来之前,他和妻子只能每天各请半天的假,在医院和家里来回奔波。那段经历让他们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人到中年所肩负的责任和压力,但好在每到关键时刻,夫妻俩总能相互支持、步调一致。

一家三口

“能来到吴江是一种巧合,更是一种缘分。在这10年间,我和妻子一起见证了江城惊人的变化,也一起经历了吴江区融媒体中心的‘前世今生’。我们的事业虽不闪亮,也算小有进步。我们家踏实工作,认真上进的家风也算是传承了下来。”付栋栋说。

宋耐思在工作中

付栋栋在工作中

未来,他们希望能够继续见证吴江这座“创新湖区”“乐居之城”的日新月异,希望和吴江区融媒体中心一起成长,一起翻越坎坷,一起分享收获。也希望一家人和和睦睦,继续保持知足又努力的心,给自己一份宁静,让他人感受温暖。

徐海军 闵喜娟:和你一起上夜班

徐海军:民生公益部副主任

闵喜娟:报纸出版部校对

2007年,扬州小伙徐海军来到当时的吴江日报社工作,初来吴江,他被同里古镇所吸引,经常喜欢去走一走,住上几晚。多年后,他如愿娶了一位同里姑娘,闵喜娟。

“那些年,我在记者和编辑岗位上变动,特别是做编辑,可以说是一周夜班‘放血’,一周白班‘回血’,生活作息跟朋友们都不一样。眼看着到了30岁出头的年纪,没有时间和精力出去找女朋友,最后吃了‘窝边草’。”徐海军回忆, 2014年,单位校对室来了一个小姑娘,通过接触,他发现这个叫闵喜娟的小姑娘不仅人美,性格也好,还是个同里姑娘,于是开口询问她“有没有男朋友”,一听说“没有”,便展开了追求。

工作中的闵喜娟

约吃饭、送礼物,加上工作交流,2015年,两人正式交往,年底就扯证结了婚。“他做编辑的时候,我是校对,我俩都是对文字要求很高的人,有共同语言。他做记者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他去采访一个贫困户,采访结束后他还给对方捐款了,当时我就觉得他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闵喜娟笑着说。2016年,两人在同事和亲友的见证下,办了婚礼。2017年,两人迎来了爱情的结晶,女儿小名“慢慢”。

一家三口

编辑和校对之间是前后道关系,是保证报纸安全出版的重要环节,上夜班是基本的工作需要。两人刚在一起时,徐海军曾向领导申请调班,把两人的夜班、白班时间调成一致,就这样,两人同频共振,一起上下班,一起吃食堂,一起值夜班,共同认真严谨地完成工作任务。后来,徐海军重回一线做记者,不再上夜班,但他依旧经常等闵喜娟下了夜班一起回家。“她是新手司机,下班开夜路回家我不放心,我就边写稿子边等她,等的次数多了,也就成了习惯。”徐海军说。

在同事们眼中,徐海军和闵喜娟是一对守着夜色、一起为新闻事业奋斗的恩爱夫妻,这样的爱情令人欣羡。

而回到家里,令夫妻俩感动的是老人的帮衬。“刚开始,主要是‘同里妈妈’照顾孩子多一点,那会儿我们工作忙,就在宝宝床前装了个摄像头,可以通过镜头照看和陪伴宝宝成长。后来‘扬州妈妈’也来了,两个妈妈都是爱干净、会生活的人,把家里和宝宝照顾得很好。”徐海军说。

在工作中,徐海军有想法、文字功底扎实,写过很多贴近吴江百姓生活的优质稿件,他曾说:“每一篇稿子都要对得起自己的署名。”他还是个乐于做好“传帮带”的前辈,很多年轻记者都亲切地叫他“海军老师”。

年轻记者的“海军老师”

作为一个“报二代”,女儿“慢慢”总能给爸爸妈妈惊喜,有一次,两人带女儿去逛大润发,“慢慢”指着对面的报社含糊不清地喊“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有时候看到电视塔,小小的人儿也会兴奋不已。

劳骏磊 薛洁: 默契在幕后

劳骏磊:影视创作部摄影师

薛洁:融媒设计部后期制作

在我们平日里看到的电视节目背后,有着摄影、剪辑、后期制作等方面工作人员付出的辛苦努力,劳骏磊和薛洁夫妻俩就是默默付出的幕后人员之一。

劳骏磊与薛洁是大学同班同学,他们的爱情从校园走到了工作中。

十多年的相处离不开两人的相互理解。从2014年入职后,薛洁一直从事着后期制作的工作。“后期大多是电视作品制作的最后一关,需要积极配合前端的工作人员,而且我们经常会遇到比较紧急的任务,经常会加班到半夜十一二点。”她说,而她每次加班时,身边总有丈夫陪伴的身影。

“门卫大叔很早就认识我们了,因为我们每次都很晚才回家。”她笑着说。

夫妻俩合影

劳骏磊原先是一线新闻摄影记者,随着媒体融合,他成为了影视创作部的一员,日常负责视频拍摄和剪辑等工作。背上一个双肩包,两手分别拎着三脚架和补光灯是他日常外出拍摄的基本装备。“这些设备的重量基本超过 40斤重,如果有其他的拍摄需求,还要带更多的设备。”他说。

外出拍摄回来,劳骏磊已经出了一身汗。在剪辑室等待的薛洁顺手用自己的手背给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整理额前的头发。

劳骏磊出外工作

“相较于她的工作,我的工作任务在前端,所以我觉得在工作上可能是我引导她更多一些,而在生活中,她是我的‘好领导’。”劳骏磊说,与一线采访工作相比,宣传片、微电影等制作的工作节奏不同,经常也会有比较急的任务,就需要我们加班加点去完成。两人相互了解对方的工作内容,所以也就更能理解彼此工作的艰辛。

工作中的劳骏磊

工作中的薛洁

自2016年结婚后,两人把生活重心放在了工作中。“其实我们的工作属性决定了我们很难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劳骏磊说。“未来计划就是抓紧生孩子吧,因为我们年纪也不小了,想从两口之家变成三口之家,工作的话就是希望自己再提高一点效率,这样子的话也可以给生活多留一点时间。”薛洁说。

融媒伉俪 风雨同行

来源|吴江区融媒体中心原创

记者|鲍宇清 沈卓琪 蔡铭越 王琛

编辑|杨隽

责编|杨隽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