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了防疫,车企在杀毒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2020-11-08新闻28

自疫情发展以来,作为历史见证者的我们不但了解病毒的起源或形态以及宿主等等原本我们并没有多关注和理解的知识盲点。连带对于空气质量的关心和着重程度,继雾霾和PM2.5之后,又再达到了顶峰。部分人士在防疫指南当中去抠细节,对出门、上下班通勤应该如何降低风险,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同时,在今年期疫情初期,为了提高车内的空气质量以及保障车内人员的身体健康,不少汽车品牌纷纷做了不少努力。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车企们为了防疫,在车内消毒方面都下了哪些功夫。

在日常的用车环境中,我们会在意车厢里的材料是不是软质的,有没有缝线来彰显非工业化的特质,颜色搭配能不能符合当下的审美潮流,座椅的面料是不是皮料包裹的;可这些都是车厢的表面现象,并不是车厢里面最需要关注的。

汽车的属性意味着我们在车厢里的时间并不会短,撇开上面的表象不谈,我们所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车厢里面的空气质量吗?正如同17年前非典在国内肆虐,触发了消费者和汽车业界对产品的需求和思考,从身份地位的标签转为对安全和健康的重视。

同样,这次新冠疫情也在提醒着广大的消费者,汽车的安全和对健康的保护,才是消费者买车前应该着重关注的重点。如何让车厢的空气质量得到保障,对其进行消毒是不少人共同的认识。

车厢消毒的方式有不少。可以利用化学方式进行消毒。简单来说,是利用化学消毒剂对车厢进行喷洒和擦拭以除去其中的病毒和细菌。常见的可以使用过氧乙酸、来苏水和84消毒液进行消毒。操作的方法也并不难,只需要用布对车厢内饰进行擦拭即可,经过稀释的消毒液仍然有杀菌的作用,而且对车厢的腐蚀性会降低不少。当然,也可以用一些我们家庭使用的、相对温柔的消毒液,同样经过稀释后再喷涂和擦拭。

还有一种车厢消毒方式,操作起来的就要有些难度,在家里比较难自行完成,那就是臭氧杀毒。臭氧杀毒的原理是由于臭氧能在短时间内破坏细菌、病毒和其它微生物的结构,使其失去生存能力而达到消毒目的。并且,臭氧能被分解为氧气,因此对车主没有伤害。

在车内消毒的方式里,除了上述两种消毒方法外还有一种相对少见的消毒方式——紫外线消毒。曾几何时我们听说过紫外线可以杀菌,但绝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对个中的原理也许并不知晓。紫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具体分为A波(UVA)、B波(UVB)、C波(UVC)和真空紫外线。

通过紫外线对细菌、病毒进行辐射令其损伤和破坏核酸功能而导致其死亡;并且细菌和病毒在吸收紫外线辐射后,细胞的结构发生突变不能合成蛋白质和复制繁衍,最终使其消亡。能被细胞中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吸收的光谱范围大约在240-280nm,而UVC波长范围在200-275nm之间,正好处在核酸吸收光谱的范围内,因而被用作杀菌之用,也被称为短波灭菌紫外线。

根据广东工业大学早年关于空调系统消毒设备设计的论文,当中提供的数据显示,紫外线消毒对流感病毒、结核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灭杀效果尤为明显。由此可见,看似温柔的紫外线,其杀菌能力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在建筑物的空调系统,尤其是大型商场的中央空调系统,使用紫外线消毒的方式不在少数。而车内用紫外线来消毒的原理与之大致相同,都是通过紫外线系统把即将进入车厢内的空气进行消毒,杀灭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保证车内人员能呼吸净化后的空气。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荣威推出了一套深紫外线光学系统,除了内置在空调系统内的杀毒装置外,还提供深紫外线杀毒盒;能帮助车主对车厢内饰进行快速消毒。可惜的是,目前关于这套杀毒系统在紫外线的布置方式、管道截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和消毒系统如何设计等方面的细节,暂时未有公布。

除了前面提及的上汽荣威,其他车企在守护车内空气质量方面也均有动作,如奇瑞汽车在全新一代瑞虎7上,率先使用"N95级防护";长安CS75PLUS搭载AI智能热成像测温系统,并在后续装配"PM0.1级"复合抗菌杀毒高效过滤器;广汽新能源"超N95级滤防+远程一键杀毒"的双重保障,启动全球首个车载中药香氛保健系统的研发;以及吉利汽车试制成功的车规级CN95高效复合空调滤芯。

相信不少消费者认为,只有有了高效的灭菌滤芯,就能确保车厢内空气的细菌群落总数会下降,能保证万无一失。事实上,利用滤芯把空气中的微生物病菌分离的方式早已实现,其技术难点在于微生物不单要分离还要杀灭,避免二次泄漏的风险。此外,在车辆的使用过程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那么车外空气的尘粒等物质会随着车窗被吸入。因此,除了高效防护的滤芯进行分离外,更应该结合杀毒装置双管齐下,共同搭配使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荣威#宝马#广汽新能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