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路衍:莎士比亚的伪造文书,引出一段英国文坛荒诞

2020-11-09新闻30

原标题:路衍:莎士比亚的伪造文书,引出一段英国文坛荒诞

伪造

莎士比亚,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一生贡献了无数作品,创造了一个艺术世界。事实上,在莎翁去世大约200年后,人们开始怀疑他是否真的存在过,不少人甚至认为,也许历史上根本没有所谓的“莎士比亚”。

但今天我们主角不是莎士比亚,而是他去世150年后出生的男孩:威廉·亨利·爱尔兰(William Henry Ireland)。(1775—1835)

1775年,威廉·亨利出生在英国的伦敦,它的父亲塞缪尔·爱尔兰(SamuelIreland)是伦敦的一家出版社社长,也是受到许多人尊敬的雕刻师和作家, 同时是一位莎士比亚作品的狂热爱好者。威廉在他几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研究莎士比亚的书籍。

长大后,威廉并没有和父亲一样成为雕刻家,而是跟随一个抵押贷款律师做学徒,接着成为了一个银行的小职员。这段时间,亨利在银行里学会了辨认契约的纸张和人物身份证件,还学会了伪造他人的签名。

威廉·亨利·爱尔兰

(William Henry Ireland)

当时的伦敦,还没有找到关于莎士比亚生活的痕迹:手稿、书信、甚至连个剧本的副本都没有。伦敦的莎士比亚粉丝们就特别希望能找到(哪怕一个字也好)莎士比亚的东西。

威廉为了取悦身为艺术家父亲,也为了完成父亲收藏莎翁的心愿,他开始尝试临摹书上关于莎士比亚的签名,利用他在银行学到的那点小技巧,在旧纸上伪造好几份签名文件。

要知道,作为莎翁忠实粉丝的父亲,哪怕一点点的痕迹都可能都会被看出来,

1794年12月,威廉告诉父亲,他在工作中发现了一批旧文件,其中一份是莎士比亚签名的契约。父亲喜出望外,因为这正是他多年来一直在寻找这种签名。

威廉?亨利?爱尔兰“威廉?莎士比亚”的签名手稿

见到父亲如此高兴,少年的孝心的到了满足,不久后,他开始在做出了更多“伪造”发现,其中有:

莎士比亚写给赞助人南安普顿伯爵(Earl of Southampton)的一封信;

写给其未婚妻安妮· 海瑟薇(Anne Hathaway)的信和几页诗句,其上还附有一缕头发 ;

甚至还有一封来自皇室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信。

威廉·亨利·爱尔兰伪造的莎士比亚致安妮·海瑟薇的信件背面,附有一缕头发

原本只是个伪造的礼物,但是他的父亲却误以为是“伟大的发现”。父亲汇集了他儿子的“发现”, 并以《威廉 · 莎士比亚亲笔签署并封缄的各种文件和法律证书》为名予以出版。这是一本插图丰富,价格昂贵的收集。爱尔兰父子也在家中展出这些物品,并向参观者收取入场费。

这一“发现”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文学巨匠都宣称这些文件是真迹,其中包括英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师:传记作家詹姆斯·鲍斯韦尔(James Boswell)。鲍斯韦尔感叹道 :“ 我现在死而无憾了,因为我在有生之年能见证这一天。” 说完这句话3个月后,鲍斯韦尔离世。

一时间爱尔兰父子声名大噪,而爱尔兰时年才 18 岁。

威廉·莎士比亚与友人之间的来往书信、笔记和手稿

渐渐地,慕名前来要求一睹这些“莎翁墨宝” 的人越来越多。威廉·亨利· 爱尔兰造假造昏了头,竟然冒充莎士比亚的名字自己写起剧作来。

因看到大众非常渴望看到相关作品填补莎士比亚创作生涯中的空白,威廉绞尽脑汁伪撰出一部以古代英国为背景的失传悲剧——《沃蒂根和罗威纳》( Vortigern and Rowena)。

该剧本发表后,伦敦几乎所有剧院都争着要上演这部“莎翁的遗作”。最后,爱尔兰剧作家理查德·布林斯利·谢里丹(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以 300 英镑的现款和上演该剧所获利润一半的承诺,获得了演出权。

有个小插曲,谢里登看了剧本后发现,与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相比,它相对简单。甚至连剧院的专演莎士比亚作品的演员都对这个作品的真实性严重怀疑,他说:“建议这个剧本应该在愚人节出现。”

埃德蒙 · 马隆(Edmond Malone)

1796年,在《沃蒂根和罗威纳》于伦敦举行首演的前夕,英国知名莎士比亚学者埃德蒙 · 马隆(Edmond Malone)根据威廉· 亨利的伪作出版了一本长达 400页的修订版,在著作《对认为是莎士比亚、伊丽莎白女王和南安普敦伯爵亨利所写的某些文件的可靠性质疑》中,揭发了爱尔兰的“发现”。

那演出又如何呢?据说出演首日,大多数人在看到前三幕的演出时候都很顺利,听众也恭敬地听。然而,在戏剧后期,演员开始不干了,他们在台上开始重复主角的台词,以此提醒大家:“你们仔细听听,这***真的是莎士比亚写的吗?!”。

一瞬间,马隆的支持者挤满了整个剧院,这部剧作只演出了一场便停演。

这时文学界开始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闹了个天大的笑话。他们开始看出那些手稿有问题,那些所谓未发表过的剧本错误百出,跟莎士比亚的剧本有天地之别。先是怀疑,跟着有人起来揭发,于是那些文学专家权威顿时成了大众的笑柄。最后在公众愤怒的批评和穷追猛打下,逼使威廉·亨利· 爱尔兰对他的恶作剧作出全面招供。轰动一时的闹剧终于收了场。

真相至此大白。各大报章纷纷刊文嘲笑威廉·亨利拙劣的文法。但这段文坛荒诞并未结束。

“戏法”被戳穿后,受到愚弄的人们无法相信,这些伪造出自一个 17 岁的青年的手。最惨的是,一直对儿子坚信不疑的塞缪尔 ·爱尔兰也因此大受打击,没过几年便离世了。这期间他的声誉再也没有恢复过。

威廉·亨利·爱尔兰伪造的莎士比亚文书。

父亲去世后,舆论的矛头都转移到了威廉身上。

为替父亲说清罪名,威廉曾写了《莎士比亚手稿真实情况的说明》,对自己伪造莎士比亚文件的罪行供认不讳。1805 年,爱尔兰又写了更为详细的《威廉·亨利·艾尔兰的自白》, 披露自己伪造莎士比亚手迹的经过:他从古旧书中撕下空白纸张,然后小心地把它们弄旧,尤其是将纸边弄成很像旧纸,使这些纸看起来像是上百年的故纸。他用的墨水是经过特别调制而成的,写在故纸后,再用火烘烤,就变成了棕褐色。包扎手稿的绳子也是他从旧织物上拆下来的。由于他也见过莎士比亚的真迹,就模仿莎士比亚的笔迹来完成这些假手稿。

后来,他还编写了一本莎士比亚著作的真实目录, 以“将功补过”。

1814年,他移居到法国,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工作,1823年才回到故乡,57岁他出版了自己的剧本,但还是得不到大家的原谅。

英国文坛百年来一直对此件荒诞丑闻缄默未言,直至 2003年,美国华盛顿的莎士比亚图书馆向公众展出 200年前威廉伪造的“莎翁遗稿”,这件丑闻又再次被翻出。去年佳士得伦敦经典艺术周还拍卖了这位的威廉伪造的的莎士比亚文书,包括他的忏悔书和文学作品。

2019年,佳士得伦敦经典艺术周上拍威廉伪造的文书

真的假不了,假的终究真不了。威廉频繁地“伪造莎士比亚”, 从“签名”直到“原著手稿”,后来干脆自己杜撰“莎翁作品”。在短短的时间里,使自己从“声名鹊起”到“身败名裂”。他造假的技巧也许并不高明,但无疑迎合了人们“欲知莎翁生平”的心理。其实不管“莎士比亚”如何,那些不朽的作品早已经在英国人和世界人心目中牢牢扎根,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正是在这一点上,造假者们多少有些不自量力。

1835年,威廉 · 亨利在贫困潦倒中去世。而他生前的种种行骗事迹,最终在文坛的反主流文化史上留下了一个有趣的注脚。而这些伪造的“莎翁遗稿”也成为这段荒诞的见证。

#莎士比亚#文坛#英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