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第004章,物种进化,四季成因,磁场活动,冰河时期,造山运动

2020-11-09新闻5

第六章:大自然物种优略淘汰的因素

我说:“原来最开始的生命是蓝藻和细菌啊!

那包括人类在内的现代生物是怎样从蓝藻和细菌进化出来的呢?”

大神回道:“你这句话用了一个很好的词~进化。这是达尔文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具体含义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后面我们将用活生生的历史事实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其实每个物种都天生具有多样化的特性,假如任其自由发展,会很快占领地球的海陆空。比如恐龙就是如此,但是地球上的物种是如此之多,那么大自然靠什么来进行优胜劣汰呢,这种选择的过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气候影响因素。”

第一个便是冰期

长期气候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冰期和间冰期的影响。

大四季理论将地球的活动时期划分春夏秋冬类似的大四季。其中无论夏季还是冬季都不适宜生物的生存,只有在春季或者秋季的短暂时间里才能生存繁衍。在大夏季的时候,太阳毒辣如火,地球上寸草不生,大气圈被无限削弱,水分被大量蒸发逃逸到太空中。只有在一些地球极深的岩洞中可能存在避风岗容纳着极少数幸存的动植物,绝大部分生命灭绝。可以用火星来作对照,它就是这样的情况:无水(从前有海洋)、无生命(或许有生命存在它的众多地下洞穴中)。

只有在大夏季的漫长岁月过去后,生命才能重新繁衍并滋生出新的大气圈和新的物种,迎来生命的百花齐放。但是在大秋季的漫长岁月之后,地球又会迎来大冬季的来临。大冬季的顶点(冬至)将以地球完全被冰层覆盖成为一个雪球而达到顶点。可以用木卫二来作对照。

大四季的成因:

太阳系每2.6亿年环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在这一周中地球经历银河系的恒星密集区域或者是稀少区域。这是造成地球上大夏季或者是大冬季的主要原因。

人类的发展历程太短暂,连一次太阳公转的时间都远远没有过完,也就无从亲身验证这一理论,但是如果真的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的话,人类也就灭绝了。人类只是经历了一次第四纪大冰期和几次小冰河时期。科学家们只能通过地质考查来推测。。

比如大夏季,恰好地球跟随太阳系穿过银河系的恒星密集中心地带,以致多个恒星较为接近地球,使得地球上来看认为多个太阳同时出现。如果出现这种天象,自然地球上也就难免发生生物灭绝事件。而大冬季的情况正好相反,冰川将整个地球包裹,成为一个雪球。

之后随着地球位置的变化以及冰层底部未凝结的水中的残余生物的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增多,温室效应逐渐强大,使得冰层逐渐消融,既而使得地球表面对太阳光的反射力度降低,导致连锁反应,地球表面消融了,除了南北极之外的地方都开始解冻,生命也将迎来百花齐放的美好时光。人类现在所处的时代就是美好的春季。

如果按照太阳的公转周期来说,每2.6亿年会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大的周期,历史上的冰期并不是如人类了解的那么少。

如同春季会有倒春寒,大四季的春季也一样拥有大冰期和大间冰期之分。往往大冰期会引致某些生物的灭绝,而大冰期之后的大间冰期又意味着生物的大发展。

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大约明末时期,地球就出现了一次小冰河时期。当时天地迎来干冷气候,作物严重减产,导致人相食,农民起义不断,明朝也覆亡于此。西方当时因为航海时代的发达,以全球为殖民地,即使影响也损失不大,损失最大的是中国为代表的北半球温带大陆地区农耕国家。

近代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二氧化碳在以几何倍数的效应在增加,温室效应加剧,地球越来越热,两极冰川和高山冰川在逐渐地消融,地球海洋的盐度增加程度在减小,而海一u面开始上升,即水量在逐渐增加。如果放任下去,以现在的上海为代表的海洋低地国家和地区将成一片泽国,世界的七大洲可能又将变成几个超级大洲和一些大岛的模样。”

我追问道:“那么是否冰期就一定会发生雪球事件呢?”

大神回道:“未必。

大冰期(也称大冰河期)发生时,两极冰川和高山冰川分别向低纬度和平原地带延伸。但是通常到达南北纬60度左右时,就会停止延伸。反而会因为光照等因素,绝大部分都会停止延长,从而出现严寒和温暖气候的反复交替。比如人类亲身经历的第四纪冰期就是如此。

有非常小的概率会出现冰川到达南北纬30度的情况。这时由于太阳的光照绝大部分被反射回太空,冰川会加速延伸,蔓延到赤道,以致地球迅速化为一个雪球。

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生物将灭绝,仅在冰冻的深海下的液态水中存在着海底的微生物等适应性强的生物。

这种状态下,即使太阳也挽救不了地球(光照都被反射回太空)。能够挽救地球的是冰层下的火山爆发以及液态水中的生物活动所带来的二氧化碳。在几千万年的时间里,不断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得温室效应加剧。经过漫长时间的积累,使得冰层逐渐消融,直到地表冰雪融化,这样太阳的威力也就能够显现,这样的连锁反应使得地球全面解冻。

两极和高山冰川又会退回到它们原来所在的地方。”

我追问:“历史上发生过几次雪球事件?”

“元古宙时约22亿年前发生过一次雪球时期,即地球完全被冰雪覆盖。

元古宙时的成冰纪发生了一次雪球事件,地球被冰雪完全覆盖。通常科学家们把它视为第一次冰河期。

奥陶纪末期发生一次规模较大的大冰期,未发生雪球事件。南方的非洲大陆和南美包括南欧(冈瓦纳大陆)都发生了冰川沉积。

石炭纪晚期,也发生了一次小冰河期,未造成生物灭绝效果。这是地球上的科学家们通过地质考查发现的几次冰期事件。事实上在地球40多亿年的历史中,这样的冰期发生次数太多了,没法一一列举。只是这几次对生物的发展有作用,所以人们才认为只有这几次冰期。”

“那第二个气候影响因素是什么?”

“第二个影响地球气候的因素是地球磁场的反转。

极地磁场的反转会导致生物本身磁场的絮乱,并引起气候的剧烈变化。

从历史上看每隔几万年,地球的南北极磁场就会发生转换。新生代以来,已经发生了171次磁场反转。但是最近的一次磁场反转发生在七十万年前,之所以这么长的时间地球磁场没有发生变化,其中的原因我们在后面会有介绍。

每一次磁场反转都需要一万年左右的时间来恢复。

科学家们现在已经发现北美磁场有减弱的趋势,这代表在不远的将来地球上将发生又一次磁场反转。之所以科学家们作此判断是因为每一次磁场反转都经历了从强到弱到0再到强的过程。

人们在几百年前发现了南极洲的未被冰盖覆盖的真实地貌地形图。这以当时技术来说,无法解释人们如何能够克服严寒,直接透过冰层发现大陆的全貌。这只能说明:很久之前人们在南极洲还很温暖的时候就已经测汇了地图。而南极洲现在也勘探发掘了许多温带的动植物化石,这一发现也有力地证明了南极洲并非一直被冰雪覆盖的事实。这是对地球磁场反转理论的有力证明。而地球磁场反转也会导致大冰期的发生。磁场的变化与大冰期互相影响,共同主宰生物的优胜劣汰。

第三个影响地球气候的因素是太阳磁场的反转。

太阳每11年发生一次磁场反转。太阳磁场反转会也会导致地球磁场的短期扰动,尤其是其太阳黑子和太阳风等的影响会引起地球上短期内降雨的多少发生变化。对古代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现代的航海通讯等也往往受到太阳磁场活动的强烈干扰。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神金乌,是一只三足神鸦。而十日当空,更被传说成为太阳神的十个儿子,每次按时由母亲月神安排一只金乌值日,某一天月神因为有事离开。十只金乌顽皮地跑了出来,炙烤着大地。最终引来了人类的英雄后羿,他手持射日神弓,将九只金乌给射了下来,吓得最后一只金乌狼狈逃到了汤谷,躲在了扶桑树下。据说这就是尧帝时候的事情。

而上面神话中的金乌,应该就是人们观察太阳黑子爆发时候太阳上黑子组成的图案,这种图案非常像是一只三足乌鸦。

而十日横空可能代表着当时黑子活动十分剧烈,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而当时正是史前时代最近的一次洪水期间,这说明当时同时发生旱灾和洪水,说明全球变暖与洪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因为全球变暖,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引致海水倒灌,发生了北半球的海侵事件。”

第四个影响因素是造山运动。

地球上自从地壳形成以来,就一直持续不断地发生造山运动。

这种运动所造成的海陆变化,也在极大的影响地球的气候。比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华南地区的气候变化,使得中亚地区(包括中国的新疆)形成了大片的沙漠。

有一位叫牟其中的企业家突发奇想,上书政府,想要用核武器将喜马拉雅山脉炸出一个缺口,从而改变新疆的气候。”

我惊讶:“真的吗?真敢想啊!那政府答应了吗?”

大神道:“没有答应。所以新疆的气候也没有变化。不过如果政府真的这么做的话,结果会怎么样?你想像一下。”

我茫然:“……,真的想像不到,会发生什么情况,不过新疆的情况会变好吧!”

大神:“新疆的情况好不好且不说,会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西藏会成为核生化区,将不适宜人类的生存。

其次,喜马拉雅山脉属于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洋和澳洲板块的分界线,属于传统的地震高发地带。如果采用核武器开出缺口,将可能引起地球上新一轮的造山运动。有可能华南数亿人口都将受到影响,且也将使印度次大陆成为核生化区和地震高发区,导致数亿人口丧生。

最后也可能是最糟糕的结果就是印度次大陆在地震中沉入印度洋,类似于亚特兰蒂斯的沉没。”

我惊讶:“这么严重啊!幸好政府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不过这个亚特兰蒂斯是什么呀?”

大神:“这个后面我会讲给你的。我们接着讲述造山运动的理论。

中生代时地球仅有现今地球质量和体积的60%左右,实际上地球一直在不断地发生体积和质量的膨胀。

伴随着地球质量和体积的逐渐膨胀,地球的引力在不断地增大,从而使得生物的身体为了适应这种渐渐变大的引力而变得越来越小。今天地球上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就只有大象了,且只有五千公斤左右,远远不及当年的恐龙(最大100吨),其它的大型动物要么灭绝(如猛犸象),要么向小型化发展(如老鼠、猫)。

在地球膨胀的过程中,地表的岩层厚度不断地变薄,而地底的岩浆压力持续不断地挤压地表岩层,使得某些薄弱地带被冲开,形成火山喷发和强烈地震,以释放地表膨胀的压力。

通常发生火山和地震的地方往往处于板块的交界处。这一点从古到今一直没有改变过。

火山和地震的结果形成新的大山和裂谷,决定形成大山还是裂谷的关键是地底岩浆的均衡与否:如果岩浆不足以填补造山运动形成的罅隙,则形成裂谷;反之岩浆供应充足,则形成高山。今天的喜马拉雅山就是造山运动形成的。”

我问:“造山运动有这么大的影响啊!听说地球上曾经出现过整块大陆时期,那时应该没有这种运动了吧?”

大神:“错误。

首先大陆统一时期的形成恰恰意味着统一之前造山运动的更加强烈。而统一之后也不代表各大板块之间是平静的,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内部应力(排斥力)在累积之中。只要条件合适,它们就会通过剧烈的火山和地震运动将大陆撕碎。

事实上历史上形成的几块大陆也都消亡于各种造山运动之中。”

“那现在还有这种造山运动吗?”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一章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