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自主品牌的“内卷”:寥寥胜者扶摇直上,泱泱败者销声匿迹

2020-11-10新闻17

之前一段时间,我们在网上听课时,偶尔听到了一个名为“内卷”的名词,然后就像中了某种魔咒一样,在不同的场合、文章总能碰到这个词,好像“内卷”已经变成了一个网络梗一样。事实上经历各种各样的猜度,“内卷”的最原始含义依然没有变化,那就是某个领域中发生了过度的竞争,导致进入了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比如没有意义的精益求精、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等等。其中在某一个领域过度竞争,内耗、倾轧成为“内卷”最主要的呈现形式。

如果将自主品牌们拟人化,而国内汽车市场泛指一个相对固定的领域的话,那么在过去多年发生的很多市场行为和变化,就可以称之为自主品牌的“内卷”。在一个本质上非常有限的领域,也就是包含了大量自主品牌、合资品牌、新生品牌的国内汽车市场,自主品牌一直呈现不断内耗、倾轧的状态,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持续不断的价格战,以及在产品、技术、配置方面低水平的模仿。所以从本质上来讲,正如“内卷”所呈现的预期一样,可能会是一种更长期的忧患。

如果单从“内卷”的本质含义出发,目前的自主品牌在“内卷”的道路上已经走到了头。在过去这些年,国内的自主品牌们在几乎相同的技术支撑下,运用不同的外观设计、产品装配、售后服务进行“场内”竞争,也就是国内市场的竞争,以及和自主品牌的竞争。因为自主品牌没有海外市场,也没有领先行业的核心技术,所以无法到更高层级的市场维度进行更有挑战性的市场竞争,因此自主品牌的多年发展,更像是一场内耗,而这种内耗,一定是会有结果呈现的。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自主品牌“内卷”的结果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在经历了多年的“内卷”之后,自主品牌的内耗开始有了结果,我们的总结的结果便是:寥寥胜者扶摇直上,泱泱败者销声匿迹!从市场销量来看,少数几个品牌的销量已经可以和合资品牌平起平坐,比如10月份,吉利销量为14万辆;长安系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1.2万辆;长城汽车销量高达13.6万辆,三大一线品牌在销量层面的表现,已经跳脱出自主品牌阵营的整体境况,向上和合资品牌在销量方面等量齐观。

而在最新的全球车企市值榜单中,比亚迪一度以853.5亿美

元(参数|图片)的市值位列全球车企第四位,蔚来汽车以571.3亿美元位列第六位,将通用、大众、宝马等百年车企甩在身后,当然我们也知道,在资本市场的市值在很多市场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是一些自主品牌已经在资本领域开始呈现出非常强势的进击势头,尤其是比亚迪、蔚来这种以未来汽车、新能源汽车为主要产品形式的主机厂。

不过相比于寥寥少数“胜利者”,也就是一线三大品牌和比亚迪、蔚来这样“市值大亨”,大量的自主品牌却成为“内卷”的牺牲品。在过去几年里,很多自主品牌因为产品同质化、没有核心技术突破、经营模式的高度一致,最终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被“内耗”掉!其实大家都知道,经历了2019年全年的市场低迷和2020年突发因素的影响,很多自主品牌已经难以为继了,可能除了一线三大品牌、少量的二线品牌之外,其他自主品牌已经丧失了市场竞争力;而在新兴的造车新势力中,除了已经上市的蔚来、理想、小鹏之外,众多的造车新势力车企也早已倒在了黎明前夕,再也没有机会看到电动车厂商在资本市场扮演“吸金兽”角色的盛况了。在这场自主品牌“内卷”的过程中,大量自主品牌已经掉队了,可能再也没有机会重回竞争行列,哪怕是内耗式的竞争。

自主品牌的“内卷”已经快要接近尾声,两极分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极少的自主品牌有机会出头,不管是在市场层面,还是在资本市场的市值层面。而大量的自主品牌却只能面临被淘汰、被内耗的结局,而这种结局基本上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可以看到了,这是低质量竞争,尤其是没有核心技术基础上的价格战,导致的最终结果一定是这样,而由于自主品牌没有海外市场,大量的产能没有办法释放,所以如此种种,酿成了如今很多自主品牌的悲惨结局。

#蔚来#比亚迪#宝马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