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无糖饮料竟然不能随餐喝

2020-11-11新闻6

除了天然食物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外,加工食品中往往都有许多的隐藏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添加糖。添加糖的过量摄入,与肥胖、2型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都息息相关。

所以近些年来,作为消费者,大家知道要少吃糖,甚至还有些谈糖变色。

不过糖虽不好,但零食还是要吃的,饮料也还是要喝的。这样的需求直接导致了无糖、低糖产品的市场日益扩大。

现在就连买个奶茶/果茶,都多了无糖、微糖、半糖等调整糖分的选项。仿佛吃进去的东西,只要少了点糖,就更健康,吃下去也没那么多负罪感了。

“糖脂肪卡路里” 是其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噱头。

不过,这个“0” 你真的了解吗?

事实上,只要每100克食品中含有不大于0.5克的糖就可以被打上“无糖“标签。而零糖,指的是没有白砂糖、果葡糖浆、麦芽糖等真正糖类的添加。

注意,是添加,再说明白点,就是不管你这东西原本含不含糖,只要是没有额外添加糖,就可以称为零糖。ps:无糖小饼干就是这个道理,虽说没有额外添加糖,但饼干它本身就是碳水啊有木有!还是适可而止为妙。

话说回来,以元気森林为例,饮料中的甜味大多来自于三氯蔗糖和赤藓糖醇,二者都不属于真正的糖类。

三氯蔗糖,又称蔗糖素,是一种人造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600倍,广泛应用于饮料、口香糖、乳制品、蜜饯、糖浆、冰淇淋、果酱等食品中。

而赤藓糖醇是一种天然糖醇,经常被当做无糖食品的甜味剂使用。

人造甜味剂与天然糖醇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理论上来说,食品中添加的代糖量是不足以引起健康危害的;但是超量摄入就不一定了。比如,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糖醇,如果摄入超过耐受量则会引起腹泻等症状,长期大量食用会损害胃肠健康。

随着越来越多甜而无糖的饮料出现在市面上,是否意味着无糖饮料可以完全取代有糖饮料呢?

我不多喝,我就把每天一瓶正常含糖的饮料换成无糖饮料,可以吗?

答案是yes and no。

零糖饮料没有比含糖饮料更健康,只是没那么不健康。

如果你想将无糖饮料作为过渡,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那还算一个可取之举

然而,这不意味着你可以放肆地喝添加了代糖的饮料。

毕竟

人们对甜食的热爱是刻在DNA里的。

你为了健康,吃/喝了代糖,

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

变得更想要吃真正的糖。

当一个健康的人进食或喝些甜的东西时,身体是会分泌胰岛素以调节血糖的。

甜味剂不是真正的糖,所以大部分时候是不会引起血糖波动的。但是,甜味剂虽然可以骗过舌头,却没法糊弄过大脑。

甜味依旧会刺激胰岛素的释放,降低血糖,从而大脑接收到的信息是这个人低血糖了,他需要补充碳水。

所以,代糖的摄入会扰乱原本的食物奖励机制,从而让我们更渴望碳(甜)水(食)。

所以无糖饮料取代含糖饮料?

有研究发现,长期饮用无糖碳酸饮料的人与完全不喝碳酸饮料的人相比,腰围更粗!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以腰围男性≥102cm,女性≥88 cm定义为腹型肥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苹果型身材。而这种肥胖是造成代谢症候群的风险因素。

—— 所以,饮料还是少喝得好。

(还是喝水最安全,不做小腹婆)

今年发表在《细胞代谢》杂志上的一篇来自耶鲁的研究发现,人造甜味剂三氯蔗糖与碳水化合物一同食用时,会使健康的人出现葡萄糖不耐,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并有最终可能导致糖尿病。

单独食用三氯蔗糖或者蔗糖,都不会造成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

然而当三氯蔗糖与麦芽糊精(模拟平时吃的大米、玉米、土豆等淀粉食物)一起食用时,受试者的胰岛素水平更高,因为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平稳血糖,意味着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了;这可能与大脑神经对糖的反应减少相关。

但是,该实验并未发现三氯蔗糖会改变大脑对甜度的认识。

也就是说,你喝着气泡水或者无糖可乐配火锅,但凡只要锅里有面条、年糕、土豆、丸子等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你的胰岛素敏感性可能就会遭到破坏。吃一次,坏一点点,长期下来,这种代谢障碍就会损害我们的健康。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有突破性发现的小研究,并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的代糖与无糖饮料。

但是无论是含糖还是添加了代糖的饮料,营养师团的建议还是尽量少喝。

最后LAST

如果吃饭的时候想来点碳酸饮料,可能还是选择常规含糖的会比无糖的可乐更健康哦。

#吃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