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内忧外患!北汽新能源还有出路吗?

2020-11-11新闻10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4.1万辆,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28%,可见各车企整车销量在疫情后时代回升明显。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作为A股新能源汽车第一股的北汽新能源销量却未见重振,营业额更是滑坡式大跌。据数据显示,今年9月,北汽新能源销量为2245辆,同比下滑77.57%;1-9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为2.10万辆,同比下滑78.57%。

另外,北汽蓝谷披露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北汽蓝谷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9.22亿元,同比下降78.16%;净利亏损达28.84亿元,而相比上年同期亏损3.13亿元。在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中,北汽蓝谷的净亏损高达31亿元!

那么北汽新能源持续亏损、销量大跌的原因是什么呢?新汽车网(720motor.com)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市场竞争激烈 产品力不足

当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大趋势,外资品牌、新势力、国内传统汽车企业纷纷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该市场竞争压力持续加大。而北汽新能源产品基本还停留在“油改电”的状态。

以北汽新能源EU5车型为例,该车实际上是以此前被北汽阉割掉的“绅宝”品牌旗下D50燃油版车型改造而来。这样的改造方式对北汽新能源而言当然是省时省力,但对消费者而言,无疑在安全方面的隐患。根据此前已知消息,北汽新能源车型在近3个月已发生了第四起爆炸、自燃事件。

另外,据公开资料显示,北汽新能源采用的三元锂电池,生产商为宁德时代,且之前的生产商BESK,也是由北京电控、韩国SK集团和北汽集团三方共同出资成立,但采用的是韩国SK的技术。也就是说,无论是在整车方面还是在电动车最核心的三电方面,北汽新能源都不具备优势。

而反观当下国内其它车企,基本都已有自己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平台,甚至具备自主生产电池包技术。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国内消费者对于纯电动车型的认知逐渐提高,北汽新能源旗下产品被市场所淘汰也是必然。

B端市场“套路深” C端市场玩不转

众所周知,北汽是较早迈入新能源造车之路的车企,2018年9月,北汽蓝谷通过借壳上市,并成为A股新能源汽车第一股。在发展初期,北汽新能源充分享受了国家对于新能源政策的红利,并入驻前诺基亚中国总部,更名北汽蓝谷。此后更是在新能源汽车刚刚兴起的前几年,连续夺得了国内7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而在这一系列有益成绩的背后,北汽新能源的“套路”可谓是玩的非常深。首先,在“地方保护”下,北汽新能源参与制定了北京新能源指标相关政策,要知道,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中,唯独北京的新能源指标只能购买纯电动汽车,其他城市均可以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与北汽新能源只有纯电动技术路线不无关系。

其次,有着国企背景的北汽,手里握有雄厚资源。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国内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刚刚发力,北汽新能源可以说是手握资源,依托渠道将北汽新能源大量撒向B端市场,从而保障其销量的稳定性。

而这其中更令人惊叹的是,据北汽内部知情人士透露:“北汽蓝谷之所以前几年销量高居不下,是因为除将车型销售至公务用车、出租车及租赁公司以外。其自身还曾成立、操纵多家出行租赁公司,玩‘左兜掏右兜进’的套路,从而实现销量高涨”。现在看来,这种现象似乎不止有“虚”刷销量的行为,甚至还有“骗补”行为。

其实关于这点,从路面上所见的北汽新能源车型便不难发现,网约车或出租车占绝大多数,而个人家庭用车相比之下则少之又少。对此,同样有媒体报道:“在2019年,北汽新能源销量中有近7成是销售到B端渠道,真正卖给C端消费者的仅占比3成。”

而为何北汽蓝谷无法实现此前销量规模?

一是,因为当下B端市场逐渐进入饱和状态,市场需求体量变小,车辆更新换代慢,且北汽旗下出行公司运营状况不佳,互相争夺市场,多数已转型或整合。

二是,虽然北汽新能源占着“首都宝地”,但在其他地区同样也存在“地方保护”现象,就好比“霸着上海”的上汽能轻易让北汽进来?答案自然不言自明。

实际上,北汽新能源也十分清楚目前品牌的尴尬处境,为了提高C端市场的用户接受度,其实北汽新能源早在2019年9月份就已经开始了品牌换标工作,与北京汽车通过部分整合的方式,用“BEIJING”来取代先前的“猪鼻子”标志。此后,在今年开始主推定位更高端的ARCFOX品牌,但怎奈何该品牌认知度低,仍处于“发育阶段”。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北汽品牌架构的混乱。

频繁换帅 架构混乱

众所周知,领导人决定整个企业的战略走向。

然而,在北汽蓝谷上市两年多的时间里,已经三次变更总经理。据资料显示,2019年2月1日,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离职,马仿列出任北汽新能源蓝谷董事、总经理。2020年7月24日,原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刘宇入主北汽新能源,任总经理。

另外,更有意思的是。据知情人士透露:“郑刚之所以离职,是预知到北汽新能源将出现销量断崖,B端市场饱和,无法‘虚刷’销量,因此选择‘功成身退’。”

细思极恐,这分明是郑刚知道这个“大坑”填不上,选择跑路而已。

这虽然是其个人问题,但也可从中看出“这一类人”的作风,这种企业更看中的是政绩和仕途,公司未来如何可不在其考虑范围内。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停地更换公司的组织架构,难免会牵扯到基层员工的频换变动,“清侧”、“占队”这种事可以说时有发生,这并不利于业务的开展。如此下去,对于北汽蓝谷来说,无疑是恶性循环。

写在最后

目前看来,北汽新能源之所以出现巨亏以及销量断崖式下跌现象,主要原因还在于其内部。

其虽作为国内A股新能源汽车第一股,但表现却差强人意,甚至有些背驰造车的初心,没有踏踏实实研发产品、钻研技术,在这一点上真的不如蔚来、理想这些新造车势力。

而从新任总经理刘宇上任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北汽蓝谷似乎想把宝压到ARCFOX品牌,笔者认为真的有些急功近利。不说这个品牌的知名度如何,不说旗下产品的产品力如何,也不说其销售渠道如何,就说ARCFOX事业部与北汽新能源品牌独立运营、相互掣肘、相互内耗就可以预知其未来走向...

最后再分享一个有趣的事情,郑刚在北汽新能源入驻前诺基亚中国总部时曾对员工说:“切勿重蹈诺基亚的覆辙”。

#北汽新能源#新能源#国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