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荣昌: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20-11-12新闻10

“你看我这车技怎么样?”蜿蜒曲折的村道上,韦永华显得从容镇定。“我以前不敢开车,自从来到刘骥村,因为要走访村民,为了提高效率,车开得多,水平提高不少。”

2019年3月,韦永华被选派到荣昌区铜鼓镇刘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间,车胎坏了四个,运动鞋走坏好几双,256G的手机里存满了村民的需求文档,情况图片、视频。

花椒产业助村民增收。 曾英豪摄

村民都说:“韦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们是好人,铁打的一样。不知辛苦。”现下,他又开始张罗为村里建特色民宿的事情,熬夜到凌晨2点。“我们村通过大力发展花椒产业,有效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已连片种植花椒4000余亩。如果能再吃上‘旅游饭’,那就更好了。”

有了归属感 日子有奔头

“每天有碗稀饭喝就算了,管他的。”2社村民邓兴凤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到头了。

“你不劳动,连稀饭都没得喝。”韦永华好话说尽,还是劝不动邓兴凤,索性撂下狠话。“她有心病。”从2019年3月到铜鼓镇后,韦永华对村民的情况了解透彻。“她爱人去世早,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现在大女儿嫁人,小女儿住校读书,她一个人对生活没有动力。”

没有动力,其实就是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多走访了几次,韦永华摸清了“病灶”,邓兴凤早些年在外务工,漂泊度日,回到家乡,连房子都没有,只能借住在亲戚家。

韦永华拉上扶贫小队,一边给邓兴凤做心理建设,另一边帮她申请盖房救济。

“3.5万元的补助,盖了一间平房,有‘窝’了。”邓兴凤对自己的新家很满意,院子的角角落落收拾得干干净净,“多亏了韦书记,家里的水电都通了,每个月电费还补助5.2元。”

有了归属感的邓兴凤明显精神头足了,主动找到村委会。“韦书记,你帮了那么多人脱贫致富,你给我也支个招嘛!”

这突然的转变,把韦永华逗笑了:“以前拿着鞭子追着你,你发脾气不劳动,现在想通了?”

韦永华和扶贫工作队队员们给邓兴凤制定的脱贫方案:养殖加公益性岗位。“她家只有约2亩地,种花椒意义不大,养殖反倒更适合她。”

鸡苗、羊苗送进家,邓兴凤乐开了花。

再见到邓兴凤,她正拾掇鸡圈。“刚才去打扫了村道,这会闲了,把鸡圈收拾好,我有17只鸡娃子要进来。”放下手边的活,她逢人就夸:“每月清扫村道,有500元的收入,上个月3只羊卖了2500元。”

特色帮扶“送一程” 圆增收致富梦

宽敞明亮的院坝,晒满了红苕叶。

“晒这么多红苕叶干啥?”

“养猪啊,这还不够吃呢!”4社村民罗克明离村委会不远,韦永华时常过来走访,看到老熟人,罗克明双手在裤子上一蹭,连忙迎人进门。

“以前我生过一场病,欠了债,靠着养猪的收入生活,但也是小打小闹,不成规模。”罗克明坦言,以前浑浑噩噩,挣多少钱就填多少坑,脱了贫,但没致富。

“只脱贫不致富,那有什么意思。”韦永华认为,还需要给罗克明的生活多一份保障,于是,村里送来的400株九叶青花椒苗。

可就是这400株九叶青花椒苗让罗克明犯了难,“没种过,种得活吗?收成了,卖给谁啊?”一个个顾虑,让罗克明犹豫不前,打起了退堂鼓。

“你不要怕,区里的专家要来手把手教。另外,等丰产,我们负责收购,你不用担心销路。”韦永华的话给罗克明吃了一颗“定心丸”。

花椒苗载好,长势喜人,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

“还不到丰产期,今年要注意修枝,锁定营养。”经过学习和实践,罗克明成了“专家”,讲起经验来,一套一套。

“我算了一笔账,正常管理下,1亩地栽110株花椒,可亩产550公斤鲜花椒,只销售鲜花椒,单价按10元/公斤计算,保守收入可达5500元。”罗克明的致富梦实现了。

去年,刘骥村共为农户赠送了6万株花椒苗。目前全村有28户贫困户(脱贫户)、2户低保户、17户一般农户申请花椒苗进行种植,越来越多的村民依靠花椒产业走上致富路。

消除风险于未然 不让一个人掉队

刘骥村村口临时检查站里,遇见了熟人邓太志,63岁的他精神头不错。

“我是‘边缘户’。”邓太志笑嘻嘻地说:“这没啥丢人的,要不是韦书记他们的帮助,我可能现在还在‘边缘’。”

邓太志的老伴和儿子都罹患疾病,没有劳动能力,整个家都靠他一个人种植红苕拉扯日子。“一年到头3000元,够了就凑合,不够还得依靠亲戚朋友接济。”

“按照标准来看,老邓家有地,有收成,不算贫困户,但是有致贫可能性。”韦永华和扶贫工作队商量了很久,决定帮助邓太志稳定收入,将致贫苗头消灭在未发生时。

由于邓太志家靠近马路,就给他安排了检查站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固定的收入,解决温饱。同时,送鸡苗、鸭苗、牛崽让邓太志养殖。

院坝里聊致富经。 曾英豪摄

“村里对我的帮扶,我很感谢,很适合我。”邓太志笑着说:“我家种红苕,搞养殖最方便,而且我以前也养过,有经验。”

“老邓现在心气高,要搞产业化养殖呢。”韦永华介绍,近期,邓太志正在申请扶贫贷款,等贷款来了,就扩大养殖。

“以前想致富,没门路,现在‘路’宽得很。”邓太志咧嘴露出缺角的门牙,惹得众人一起笑出声。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