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颈动脉重度狭窄,都要做手术吗?

2020-11-12新闻21

颈动脉重度狭窄

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十分常见,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单纯药物治疗、颈动脉支架植入(CAS)和颈动脉内膜剥脱(CEA)。但近期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神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而言,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差异不明显。那么,无症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应该选用哪种治疗方法呢?

Q1

什么是无症状颈动脉重度狭窄

很多患者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甚至咳嗽、打嗝等症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发现了颈动脉狭窄,就认为这些症状是颈动脉狭窄所致,从而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事实上,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症状仅指颈动脉供血区的短暂性脑缺血(TIA)或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小斑块脱落,导致颅内小动脉栓塞,是TIA重要的预警信号。常表现为突然头昏目眩,一侧眼睛暂时性发黑,胳膊、腿发麻无力,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无力,持物不稳,口角歪斜等,常于24小时内恢复正常。

而无症状颈动脉重度狭窄指的是,虽然存在颈动脉狭窄≥70%,但近6个月内没有该颈动脉供血区的TIA或脑梗死。

Q2

选择手术治疗的3个条件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指出了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治疗的3个条件,一是狭窄程度≥70%;二是预期寿命大于5年;三是医院有条件开展手术,主要指围手术期脑卒中和死亡发生率<3%。这3个条件满足了,可考虑行CEA/CAS手术。

《美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4》指出,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心梗和死亡的风险<3%,考虑CEA治疗是合理的。

Q3

手术不是唯一选择

20年前的3项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经过筛选的无症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CEA手术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从目前的证据来看,CEA手术技术一直很稳定,围手术期死亡和卒中风险基本稳定在3%左右(不包括神经损伤、局部血肿等并发症)。虽然CAS技术近年来有了较大进步,但是CAS术后50%的无症状卒中风险和2%左右的致残性围手术期卒中风险确实是难以避免的现实。

另一方面,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使用,更好的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更优质的降压、降糖管理策略的出现,近20年来,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药物治疗效果在不断进步。

那么,当代单纯药物治疗与CEA/CAS手术的效果对比又是如何呢?近期的这项研究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该研究通过对5000余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研究发现,CEA和药物治疗组5年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6%和7.8%。而CEA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的风险为2.5%。

虽然经过对死亡竞争风险的分析,认为CEA组和药物治疗组之间的风险差异较低且无统计学意义。但可以看出,随着医学的进步,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而言,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差异已经越来越小。

看到这里,大家也会慢慢明白,上述的国内指南中特意提到要求患者预期寿命大于5年且要求围手术期并发症<3%的原因。因为,从现有的证据来看,3%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可能已经抵消了患者5年内的纯获益。

尽管将有新的证据证明药物治疗与手术孰优孰劣,但在现阶段,对于无症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来说,手术并非唯一选择。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吴川杰

编辑:李君

审核:吴卫红

#关节骨头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