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云南宁蒗:脱贫路上盛开民族团结花

2020-11-13新闻10

大洛水村俯瞰图 徐华陵 摄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有彝族、汉族、纳西族、普米族、傈僳族等11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近年来,宁蒗县坚持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两手抓,宁蒗各兄弟民族并肩携手,勠力同心奔小康,实现了贫困群众搬离大山,贫困地区孩子有学上、上好学,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

大洛水村摩梭家访项目负责人格则多吉向游客介绍祖母屋 黎安婷 摄

搬离大山 搬进“幸福家园”

走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幸福家园,环境卫生,彝族、傈僳族、普米族等众多少数民族群众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幸福家园位于宁蒗县城“黄金地段”,周边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居民生活十分便利。正如社区的名字,从大山深处搬迁而来的贫困户们,也在这里建立了属于他们的幸福家园。

幸福家园辖区内共有66栋楼房,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521户665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628人,占总人口的99.6%,有彝族、汉族、藏族、纳西族(摩梭人)、傈僳族、普米族等六个民族。

“国家政策好,让我们一家都住进了新房,日子也越过越好。”彝族阿妈刘阿牛来自宁蒗县西布河乡西部河村,于2019年底搬进了幸福家园。平日里,她经常和社区老人们在活动中心一起活动,用彝族口弦吹奏小调,交流民族文化。

据幸福家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卢云花介绍,在彝族“火把节”和傈僳族“库史节”以及“转山节”等少数民族节庆期间,社区居民,不论民族,全部都积极参与到节日庆祝活动。同时,社区内还专门设立了民族集体厨房,供少数民族居民开展各自传统生活风俗使用。彝族儿女定亲、新生儿迎接仪式、姑娘成年礼、接待贵客等活动都在社区民族集体厨房举行。

小凉山学校 徐华陵 摄

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最好的教育给孩子

当地人都说,宁蒗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最新的设备在教室。宁蒗县大兴镇小凉山学校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据小凉山学校校长卢英常介绍,小凉山学校是一所具有民族化、现代化、标准化特点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以彝族、普米族、傈僳族、纳西族(摩梭人)、白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现在校生人数467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085人,占全校总人数的87.39%。学校软硬件设施完善,功能齐全,4栋学生公寓、1栋综合食堂、1栋实验楼已投入使用。此外,学校还配套建设了风雨操场,标准跑道、足球场、篮球场配备齐全。

作为易地搬迁的配套学校,小凉山学校高度重视四类学生(建档立卡户、低保户、残疾儿童、社会特困供养人员)的教育与习惯养成,力求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实现健康快乐成长。由于低年级彝族学生刚接触汉语难以适应,于是学校开展了双语辅助教学,调整师资结构,选用彝族教师采取双语教学来教授低年级课程。

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开设彝文课、彝族音乐课等,通过《彝族语言文字自学书》《玛牧特依》等教材学习彝族话和文字,学习彝族独特乐器(口弦)和彝族歌曲。小凉山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把民族乐器、民族歌舞、民族知识、民族政策等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孩子们心中筑牢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

小凉山学校文化长廊 徐华陵 摄

泸沽湖畔 村民增收致富有保障

永宁镇大洛水村位于泸沽湖岸边,凭借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

格则多吉是大洛水村摩梭家访项目的负责人,他表示,过去游客来旅游,主要是为了欣赏风景,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想要了解民族文化。家访项目正好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摩梭文化和历史的窗口。摩梭母系社会历来都十分注重团结和包容,现在村里生活着纳西族、普米族、汉族和彝族村民,各族村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

幸福家园内,异地搬迁居民开展手工课堂 黎安婷 摄

近年来,洛水村依托自身文化,联动泸沽湖景区,围绕“游中间,住两边”的发展思路,发展特色民宿等产业,村民的腰包慢慢鼓了起来。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摩梭人和其他民族坚持合作经营、利润均分,极少出现争抢生意的情况。

云南网记者 黄磨西 实习记者 黎安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