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南宁这两家菜市有点“潮”

2020-11-13新闻6

埌西综合市场的蔬菜摊。

内街生鲜集市的摊位。南国早报记者 巫碧燕摄

南国早报南宁讯 (记者巫碧燕)“说靓就靓,不吹水”“童叟无欺,不卖漏嘢货”“好Ging的哦,不搞点啊”……最近有市民在南宁市埌西综合市场买菜时,看到菜摊上方这些充满南宁味的“土话”,不禁莞尔一笑。11月12日,记者走访发现,在南宁,注重文化包装的菜市不止一家。

11月12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埌西综合市场,看到一个蔬菜摊上方的亮证架内,写着“冲喳喳过来这里就对了”几个大字。摊主正在称菜、卖菜,忙得不亦乐乎,他说:“这是菜市的新特色,有人觉得好奇,会被吸引过来看热闹。”

市民蔡女士是这里的常客,她认为这家菜市挺有特色,“我去买菜时听到白话广播,看到南宁味的‘土话’,觉得好笑又亲切”。

埌西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介绍了来龙去脉:数月前,城区市场监管局召集各方商议,准备打造一个有文化的菜市场,让菜市的外观既能体现南宁特色,又可以倡导诚信经营、放心消费。他们把品类齐全的埌西综合市场作为试点,请来专业的设计公司,用南宁土话“扮靓”每个摊位上的亮证架,便有了现在焕然一新的埌西菜市。

另外,东葛长湖路口的内街生鲜集市,也成了微信朋友圈里的“网红”。记者来到该集市看到,猪肉档的上面挂着“猪联璧合”,蔬菜摊上挂着“博览群蔬”“世代蔬香”“菜貌双全”等。一名消费者说,这样的购物环境和氛围挺特别,符合他们这些年轻人的口味。

不过,也有市民提出,这样故意“写错字”,会不会误导小孩子?该市场管理员罗先生表示,这些四字短语只是一个招牌,在广告界,广告词利用谐音、仿拟很常见。“我们到杭州考察,发现当地的菜市很流行这样的包装。‘农改超’是趋势,将来的菜市会更注重购物环境。”

“这样的创新值得肯定。”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说,“现在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语言会让年轻消费者感到亲切,即使年纪大些的,也会觉得有趣。菜市场虽说是传统的购物场所,但利用网络语言来宣传和招揽顾客,对于提升菜市场的品位有正面作用。但要注意守住社会良知的底线,不能使用低俗、错误的内容误导消费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