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松江这些渡口,还在你的记忆中吗?

2020-11-14新闻27

原标题:松江这些渡口,还在你的记忆中吗?

叶榭地处水网地带,境内多河流,北有黄浦江、东有千步泾、西有乡界泾,叶榭塘、泖泾港(祝家港)、张泽塘(紫石泾)纵贯镇中,东、西、北三面江河包围,叶榭镇曾称“活水码头”。自古以来重物舟运,轻物肩挑,遇河架桥,无桥设渡,故有“出门靠步行,轻舟通华亭”之俗称。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记忆中的那些渡口……

彭家渡:位于东勤村彭家角队,渡黄浦江。北为闵行区马桥镇,离闵行开发区1.5公里。元至正年间,为浦北香客至叶榭镇水月庵进香而设。抗战期间曾一度停渡,抗战胜利后恢复。80年代,叶榭乡民去闵行开发区打工日多,1993年已达2500多人,大多经此渡早出晚归,生意兴盛。1986年前为手摇3吨木船,1987年改为机动船,由东勤村船厂自造,10匹马力,30客位。1991年又增铁壳机渡船1艘,40匹马力,17总吨,70客位。

1993年购置市轮渡公司的“沪航客18号”投入渡客,300匹马力,98.5总吨,350客位。共计渡船3艘,350匹马力,118.5吨,450客位。建南北码头2座。初时渡价0.80元/人次。

得胜渡:古时为官渡。位于今堰泾村渡船浜队,渡黄浦江。北为松江区车墩镇得胜村。古时称“夕阳渡”(1992年筑黄浦江塘岸时,在石灰厂处出土石坊柱1个,上刻“夕阳镇古渡”五字)。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犯境,总兵汤克宽率部于此处破敌获胜,对江原北盐铁塘由此改名“得胜港”,小集镇改称“得胜镇”,渡口亦改称“得胜渡”。设手摇木制渡船2艘,渡船浜队与对岸得胜村各1艘。1976年6月,松浦大桥通车后废。

▲1976年6月,松浦大桥通车

漯水渡:位于今团结村横浜队,渡黄浦江。北为华阳桥镇长楼村。相传三国时已设渡。为叶榭里民及亭林、庄行、邬桥等地乡民去松江主要渡口之一。古为兵家必争要地,唐五代十国时,吴越国与吴国曾在此大战,吴越军败守。古时此处江中有水獭,夜有獭水声,初称獭水渡。后因部分胆小渡客怕水獭翻船,改由他渡过江,故改名“漯水渡”。解放初南岸渡船停,北渡船延渡至金家湾。

韩仓渡 :位于今堰泾村周西队,渡黄浦江。始设无考。相传八仙途经,地裂禾枯,韩湘子以哨笛引东海蛟龙吸此处浦江水降雨,五谷丰登,粮满囤、谷满仓,里民遂称“韩仓渡”以示纪念。60年代起渡客稀少,遂停。

陆典渡:位于兴达村新桥队陆家埭。渡千步泾。东为邬桥界。三国时有桥,称“陆典桥”,又称“读书桥”。相传陆逊少时居桥畔,陆母教子读书于此而得名。桥废后设渡。称“陆典渡”。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里人费氏建木桥于原址南半里许,桥废后乃设渡。1967年开挖肖塘港后建桥,遂废渡。

冯家渡 :位于黄浦江畔张泽塘出口处,座落在斜泾村(现为四村村)冯家队。因备船摇渡者均为冯家埭乡民而得名。解放前后是张泽地区通往松江城的重要渡口。60年代水陆交通发达逐停渡。

五圣渡 :位于圣渡村(现为徐姚村)东北部。古滟泾深阔时从村中经过,与徐家泾埭隔江相望,为方便来往,故两村间曾设渡,因附近村子每年各户捐米五升为渡资,故称五升渡,后又因在渡口供奉“五圣”,而演变为五圣渡。

曾经叶榭镇域内还有哪些渡口

欢迎留言告诉小松

通讯员:叶之音

编辑:周正豪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