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凝心聚力补短板 博罗奋力跑好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

2020-11-15新闻17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记者15日从博罗县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广东惠州市博罗县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中获悉,近年来,博罗县始终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全力补上全面小康的短板弱项,奋力跑好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

博罗县城航拍。通讯员供图

补齐脱贫攻坚短板

相对贫困村100%摘帽出列

博罗县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辖15个镇、2个街道、1个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常住人口107万人。据统计,目前,博罗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79户、7972人,相对贫困人口已全面达到“三保障”、“八有”脱贫退出标准,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1.314%下降至0%,实现100%脱贫,100%退出,相对贫困村100%摘帽出列。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博罗县切实做到“走访十遍”“效果十成”“满意十分”。坚持家家到、户户清,因户因人、排查问题,因贫因困、分类解决,坚决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在子女教育上实现“幼有善育”,在住房安全上实现“住有安居”,在劳动保障上实现“劳有应得”,在医疗保障上实现“病有良医”,在饮水安全上实现“饮有净水”,在社会保障上实现“弱有众扶”,目前,全县贫困户满意度达到98%以上。

坚持产业上门,努力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如在省定贫困村—杨村镇羊和村,引进花卉企业发展“彩色经济”,建设超千亩的兰花基地,吸纳大批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该项目全部投产后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蝴蝶兰种植基地,实现“省级贫困村”到“国家级兰花特色小村”的蜕变。

坚持志智双扶,全面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开展大培训大上岗帮扶活动,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2016年以来累计提供贫困人口就业项目3000多个,举办36批次技能培训班和就业培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00多人次,帮扶贫困户就业315人次。为脱贫注入“源头活水”,制定《博罗县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329笔1500万元,有效解决贫困户融资难问题。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建立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和帮扶机制,对受到疫情影响的618户贫困户以及边缘户,“一对一”实施精准帮扶举措,在每月发放临时补助的同时,通过政企联动及时解决了因疫情就业困难等问题,截至目前,无一脱贫户返贫、无一边缘户致贫。

博罗县沙河湾景观。通讯员供图

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美丽环境与美丽经济共建共赢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拼图”,该县努力把生态环境领域的短板弱项逐一补齐。东江是珠江水系干流之一,虽然博罗位于东江的中下游,但在工作中,博罗自觉以“上游”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全力抓好县内重要河流沙河、东江河、公庄河等水质达标巩固提升工作。今年以来这几条河流水质持续稳定向好,全县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坚持源头治理,采取法律与经济手段并用,推动56家重污染排放企业转产转型,为高质量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

在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的同时,坚持统筹推进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呵护绿水青山,持续推进村庄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作,将生态资源保护写入村规民约,扎实推进全国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探索实行垃圾分类定时投放,实现污水纳管集中处理全覆盖。目前,全县343个行政村已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71个示范村基本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做大金山银山,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乡村旅游,2019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12亿元,增长13.3%,实现美丽环境与美丽经济的共建共赢。

补齐民生事业短板

老百姓“家门口”享受“三甲”医疗服务

据了解,博罗县每年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比例稳定在70%以上。坚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2019年以来博罗县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2所,新增公办学位16000个,“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力支持和推动全县三大职业院校新校区建设,中职、高职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推动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正积极引进深圳一流的民办学校——百合外国语学校在博罗建设分校,着力打造教育领域知名品牌。不断深化教联体改革,推动市属惠州中学与县内杨侨中学、百年名校博罗中学与石湾镇石湾中学分别组建教联体,让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基层,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从战略上抓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胆实施医疗体制改革,实现县级医疗水平的跨越提升。2017年6月建成惠州市首个紧密型医联体,将县人民医院整体移交给市中心医院管理运营,直接嫁接市中心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让博罗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疗服务。投入20多亿元,在县城、博罗东部和博罗西部片区分别建设县人民医院新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和县第三人民医院,推动全县医疗卫生事业优质均衡发展。突出中医药特色,打造罗浮山中医药品牌。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的同时,投入3亿元建设县中医院新院,明年年底前将完成一期工程建设。

立足博罗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需要,该县力畅通关系博罗民生、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民生路、幸福路。根据博罗城市发展走向、民生发展需要,博罗正全力实施“五四三”计划,即加快推进“五条跨县道路、四座跨江大桥、三个高铁站场”建设,全县由“丰”到“满”的大好交通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补齐精神文明短板

“新时代宣讲员”用“群众语言”诠释“理论话语”

博罗县是全国文明城市(县级),2018年8月承接了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博罗县加强思想引领,推动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以“新思想引领群众奋进新时代”为引领,依托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学习强国、县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载体,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制定《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政策宣传宣讲工作制度》,组建“3+19+N” 理论政策宣传宣讲队伍,选拔、培训200名“新时代宣讲员”,深入镇街、机关、社区、企业,创新“方言”+“文艺”理论宣讲方式,用“群众语言”诠释“理论话语”。

加强教育引导,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入开展文明镇村、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等文明细胞创建活动,打造了一批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公园,创作了《文明实践焕发乡村新活力》等一批电视作品,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血脉。注重把博罗红色基因注入文明创建工作,编撰印发了《罗浮山下战旗红》等红色教育读本,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了博罗首届村歌比赛、农民趣味运动会、博艾健康乡村行等活动,不仅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

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建立了由县委书记、镇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三级书记抓文明的工作格局、县镇领导挂钩指导工作机制,构建了由县委书记任总队长的“1+37+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全县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20万人、志愿服务队1448支,开展惠民服务活动3万场次,打造精品项目105个,有力推动形成了文明创建共建共管共促共享格局。

#贫困村#就业#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